APP下载

84例小儿肠炎的药敏试验对症治疗分析

2015-06-09杨立新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肠炎抗生素小儿

杨立新

(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人民医院儿科 湖南郴州 424300)

84例小儿肠炎的药敏试验对症治疗分析

杨立新

(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人民医院儿科 湖南郴州 424300)

目的:探讨小儿肠炎药敏试验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情况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小儿肠炎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对患儿进行便培养观察敏感病原菌情况,同时给予患儿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小儿肠炎便培养以福氏志贺菌为主,进行敏感菌检测试验排在前三位的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肠炎培养感染菌主要为福氏痢疾杆菌,建议采用舒普深和β-内酰胺酶抑菌药物作为重症患儿的首选抗菌素,但是临床应根据患儿药敏试验结果和身体情况及时调整合理选择抗生素。

小儿肠炎;药敏试验;治疗

小儿肠炎属于临床上儿科最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上针对肠炎主要采取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是随着抗菌药物使用的广泛使得目前临床疗效一般[1]。小儿肠炎治疗的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抗菌素,但是近年来病原菌普发生了变化使得临床上选取相对困难,为了提高肠炎治疗效果我院对患儿进行了便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临床治疗,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肠炎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所有患儿出现稀水便,可伴有脓血和黏液,便常规镜检白下拨超过10/HP。其中观察组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14例,年龄11月-12岁,平均年龄(6.58±2.24)岁,腹泻次数1-13次,平均腹泻次数(9.32±1.05)年;对照组男性患儿30例,女性患儿12例,年龄10月-12岁,平均年龄(6.61±2.06)岁,腹泻次数1-15次,平均腹泻次数(9.26±1.13)年。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采取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药敏试验方法

留取患儿粪便样本并进行送检,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贺利氏气体培养箱,使用K-B纸片扩散法,根据ATBExpression药敏仪器显示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判断。

1.3 治疗方案

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按照30-40mg/(kg· d)口服治疗,同时给予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对症治疗。治疗3d观察疗效。

观察组:根据患儿药敏试验结果给予头孢克肟口服进行治疗,按照5 -10mg(kg·d),2次/d。治疗3d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经治疗3d后患儿粪便性状和大便次数完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有效:经治疗3d后患儿粪便性状和大便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无效:经治疗3d后患儿粪便性状和大便次数未见改善或者加重,全身临床症状无变化[2]。

1.5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情况

观察组42例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34例,志贺氏菌属致病菌22例,沙门氏菌属3例,致泻性大肠杆菌1例;肺炎克雷伯氏菌5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产碱假单胞菌1例;其余均为格兰仕阳性球菌肠球菌。患者药敏试验结果详见表1。

表1 格兰仕阴虚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测定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小儿肠炎属于婴幼儿时期发病率极高的儿科疾病之一,多数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临床症状可见腹痛、腹泻和脱水等体征,严重的会出现咖啡样呕吐物、抽搐昏迷和酸中毒,多数好发生在秋冬两个季节,由于此时期婴幼儿肠黏膜功的屏障功能相对较差,而且免疫系统发育不够成熟,因此严重的威胁了患儿的身心健康[3]。大多数小儿肠炎是由于感染细菌或者病毒等引发的,而由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等引发的临床症状相对较强,但是由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等引发的小儿肠炎临床症状相对较重。目前现代医学治疗小儿肠炎主要是采取纠正酸碱失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同时配合给予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4]。

小儿肠炎通过调整饮食、纠正脱水、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加强护理等综合措施基本可以治愈,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抗生素需要注意,由于小儿肝肾脏器功能发育不完全因此具有明显肝肾毒性和神经毒性的药物使用受到了显著,特别是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耳毒性和肾毒性,应避免使用。近些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滥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多,不断出现菌群失调、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报道,这给临床医师选择抗生素带来较大困难,部分可能导致治疗失败[5]。由于小儿组织器官处在发育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诸多脏器发育不完善,肝脏和肾脏的解毒与排毒功能和血脑屏障作用不健全,因此部分抗生素在婴幼儿体内吸收、分布和代谢同成人比较差距很大,错误的应用药物可能会导致治疗失败。我院对患儿进行了药敏试验发现,大部分格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以及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程度低,考虑和临床上大量的使用此类药物相关;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虽然敏感程度较高但是由于肾毒性和耳毒性以及喹诺酮药物可能导致患儿出现软骨损伤限制了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特别是三代头孢产生耐药较低,且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因此建议作为治疗急性肠炎的首选药物,而对于超过6岁的患儿同时也可以将氨基糖苷类药物作为备选。

综上所述,小儿肠炎培养感染菌主要为福氏痢疾杆菌,建议采用舒普深和β-内酰胺酶抑菌药物作为重症患儿的首选抗菌素,但是临床应根据患儿药敏试验结果和身体情况及时调整合理选择抗生素。

[1]王希华,黄卫春,岳孟源.上海地区小儿细菌性痢疾菌型与抗菌药物敏感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12,11(13):469-470.

[2]王爱敏,何磊燕,许学斌,等.2010年夏季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沙门菌感染分析[J].微生物与感染,2011,6(3):139-143.

[3]诸宏伟,孙琦,沈怀云,等.小儿细菌性痢疾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5):574-576.

[4]杨晓华,谭南,林爱心.小儿沙门菌肠炎344例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14(2):149-151.

[5]宋金华.肠炎宁糖浆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54例[J].中同中两医结合消化杂志,2012,20(3):132-133.

R725.7

B

1009-6019(2015)01-0083-02

猜你喜欢

肠炎抗生素小儿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抗生素的故事
小儿涵之三事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