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毒性肝病相关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回顾性探析

2015-06-09常娟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肝炎肝病病毒性

常娟

(河南省新乡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 河南新乡 453000)

病毒性肝病相关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回顾性探析

常娟

(河南省新乡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 河南新乡 453000)

目的:研究探讨病毒性肝病相关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对目前常见的病毒性肝病进行常规生化检验并作回顾分析,建立评估模型,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肝病筛查的健康志愿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清进行常规生化指标(白蛋白、总蛋白、球蛋白以及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和新指标(前白蛋白、腺苷脱氨酶、亮氨酸氨基肽酶)检查,随机抽取我院数据库中收集记录的因乙肝病毒导致的急慢性肝炎、重度肝炎及肝硬化患者300例作为对照组,从患者的病历中找出相关记录数据,并与健康志愿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比较,分析各项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在生化指标的检查中,观察组和对照组被检测者的正确率分别为90.7%和95.0%,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观察组,两组的各项生化检测结果和诊断准确率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的检查对于提高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率具有重要价值,新指标的检查则检查中发挥独特的优势,为病毒性肝炎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方向,对其进行联合检测能为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病毒性肝病;常规生化检验;回顾性探析

病毒性肝病是最为常见的肝病种类,随着我国医疗卫生部门对肝病防治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对于肝病的有效诊断和治疗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病毒性肝炎会发生持续恶化,甚至引发肝癌[1],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而,作为临床常规和必须检查步骤,病毒性肝炎的生化检测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在我院接受肝病筛查的健康志愿者和过往收集的病毒性肝炎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肝病筛查的健康志愿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1例,女119例,被检测者的年龄在21岁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3±3.5)岁.采集其血清进行常规生化指标和新指标检查。

同时,随机抽取我院数据库中收集记录的因乙肝病毒导致的急慢性肝炎、重度肝炎及肝硬化患者30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中,男174例,女126例,患者的年龄在24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6±4.1)岁。

两组患者均未合并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病变或者慢性器官功能障碍。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生化检验指标主要涉及白蛋白(ALB)、总蛋白(TP)、球蛋白(GLO)以及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A/G)等的检测和比较。从患者的病历中找出这四项检验指标的相关记录数据,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后填入对照调查表中。健康志愿者的检查需先行采集被检测者的血液标本,分离获得血清,采用迈瑞生产的SINNOWA D-2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5项常规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包括白蛋白(ALB)、总蛋白(TP)、球蛋白(GLO)、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胆碱酯酶(CHE)、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总胆汁酸(TBA)等,记录患者的血清成分、浓度以及各项生化检测指标的检测数据,选择白蛋白、总蛋白、球蛋白及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等四项指标进行记录和对照研究,其余11项指标进行直接比较。

新指标检验主要涉及前白蛋白(PA)、腺苷脱氨酶(ADA)、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等的检测和比较。具体对照方法同上。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生化指标的检查中,观察组和对照组被检测者的正确率分别为90.7%和95.0%,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观察组,两组的各项生化检测结果和诊断准确率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比较结果如表1。

表1 两组被检测者的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3.讨论

病毒性肝病在临床上包括了急慢性肝炎、重度肝炎及肝硬化等多个种类[2-3],其血清学指标的变化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分别是肝细胞受损导致细胞内物质进入血清升高、部分肝组织受损导致其合成物质的水平降低、肝细胞受损导致以其为代谢场所的部分物质在血液中发生滞留[4]。病毒性肝病的种类不同,则生化检验项目不同,如急性肝炎通常筛查的是总蛋白、前白蛋白、γ-谷氨酰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而慢性肝炎的筛查主要涉及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蛋白电泳、血清转氨酶等,肝硬化患者则主要通过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等的检测来对肝细胞损伤程度进行判断。由此可见,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以及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等指标的检测在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病检测过程中都有一定价值。

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以及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等四项指标是病毒性肝炎诊断中最为常见的指标,能直接判断病毒的存在,且诊断技术成熟,正确率高,而以前白蛋白、腺苷脱氨酶、亮氨酸氨基肽酶为代表的新指标检测中,尽管检测技术尚待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也达到90%以上,本文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果,在生化指标的检查中,观察组和对照组被检测者的正确率分别为90.7%和95.0%,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观察组,两组的各项生化检测结果和诊断准确率都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其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和较高的应用价值,体现出重要作用。如前白蛋白是一种肝脏直接合成的的物质,能对肝脏损伤程度进行直接反映,且其具有合成代谢快,半衰期短的特点,检测更为快速。又如亮氨酸氨基肽酶,因其在不同类型的肝病中表现出不同的活性,对其的检测对于肝病类型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考虑到在清学检测的过程中,血清中的部分化学物质可能会向肝细胞中渗透进而因干扰物质的影响使得检测稳定性与准确度降低,单一指标的诊断效果不尽如人意,可以通过前白蛋白、腺苷脱氨酶、亮氨酸氨基肽酶等新指标的联合检测建立新的医学模型,获得更好的诊断效果。

总之,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的检查对于提高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率具有重要价值,新指标的检查则检查中发挥独特的优势,为病毒性肝炎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方向,对其进行联合检测能为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向仁毅.病毒性肝病相关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回顾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9):121-122.

[2]轰慧华,蒋荣东.病毒性肝病相关常规生化检验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429-430.

[3]徐银财,江云涛,肖启彪.病毒性肝炎的相关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25(36):71-72.

[4]吴冬云.对与病毒性肝炎相关的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检测价值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论丛,2014,12(4):51-52.

R446.1

B

1009-6019(2015)01-0035-02

常娟(1980.9-)女,汉,本科,检验师,研究方向:检验。

猜你喜欢

肝炎肝病病毒性
《世界肝炎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