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三中学生个性化阅读调查分析报告
2015-06-09吴琳娜
○ 吴琳娜
(贵州省毕节三中,贵州 毕节 553399)
毕节三中学生个性化阅读调查分析报告
○ 吴琳娜
(贵州省毕节三中,贵州 毕节 553399)
本调查报告对《毕节三中学生个性化阅读调查问卷》中统计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判断,全面地了解了我校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现状,并提出改进的对策: 1.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见解。2.转变观念,确立为学生阅读服务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4.引导学生广泛积累知识。5.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搭建个性化展示平台。
中学生; 个性化; 阅读
一、调查背景与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传统的教学大多是语文教师与教学参考书规定下的一个格式化的枯燥流程。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解读思想、感悟甚至参考资料的所谓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把预设的唯一结论强加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断地进行枯燥的训练,阅读和学习的兴趣消失得无影无踪。本次调查主要是想全面了解我校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现状,探索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成为具有鲜明的学习语文的主人,最终提高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毕节三中九年级(6)班79人,九年级(4)班70人。
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设计了6道单项选择题。
3.调查内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三、问卷情况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问卷149份,回收有效问卷149份。
表1
我们清楚地看到回答问题时十分流畅的学生仅占6%,无法组织语言的学生竟然占54.4%。学生难以把心中所想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这说明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不够丰富,没有良好的语感,因而在口头表达时就显得捉襟见肘了。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思:学生为何对语文课不感兴趣?在阅读课上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广泛地积累基础知识?在阅读课上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吗?老师的态度会不会让学生对回答问题望而却步?
表2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看到有55.7%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对你阅读兴趣的形成影响较大的人是谁”这个调查中,只有5.4%的学生认为是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最大。这些数据充分表明:
1.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充分营造课堂的民主气氛,没有课堂民主就没有课堂自由,更没有学生的心理自由及言语自由,老师的一言堂仍旧影响着学生的自由发言。
2.教师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大部分时间留给了成绩优秀的学生,学生的独特见解没有被充分尊重。
3.学生在课堂上自由阅读的时间较少,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也存在着问题,因此学生对文本的创造性理解不够充分。
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低,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四、改进对策
1.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见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融洽、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张扬个性、展示自我,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当学生踊跃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时,教师应引导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教师的信任可以化作学生进步的动力。相反,冷嘲热讽、不恰当的措辞会扼杀学生的上进心。对学生提出的幼稚、古怪的问题,教师不能横加指责,一定要持宽容的态度,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要欢迎学生质疑。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质疑,敢于质疑,才能真正地喜欢学习语文,才能逐步地成为真正学习语文的主人。
2.转变观念,确立为学生阅读服务的意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淡化自己的权威形象,确立为学生阅读服务的意识,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归还给学生,真正成为学生自由交流活动中的称职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对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进行辩证的分析、引导、梳理和扬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健康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质量。阅读是一种再创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有意识地根据自身的体验、感受进行深入思考、联想与探究,提出有一定探讨价值的问题,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4.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广泛积累知识。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阅读课是学生进行规范的语言熏陶、积累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机,在对精美语段的朗读、品味中慢慢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5.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搭建个性化展示平台。开展语文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搜集探究相关知识、自编自改文本剧情、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借助活动的形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细节,感受作者在文本中的情感,从而不断提高阅读兴趣。
[1]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丽华.中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研究[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12).
吴琳娜,女,贵州省毕节三中一级教师。
H194
A
1672-8610(2015)07-01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