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5-06-09
甘肃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蒋小龙
甘肃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环境得天独厚,如何在第二轮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背景下,做大做强甘肃现代物流业,事关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数量和质量。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甘肃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和威胁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得出“内修外抢”的发展模式,并就该模式提出了战略对策。
现代物流业 SWOT分析 对策研究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业,成为了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3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甘肃省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是西北地区的中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具有发展物流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当前环境下甘肃省发展现代物流业所具有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外部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希望甘肃省能够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把握机会、化解威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1 甘肃省物流业的SWOT分析
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来提出相应战略方案的战略分析方法。下面就借助该方法来分析甘肃省发展物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
1.1 优势(Strengths)
1.1.1 区位条件得天独厚
甘肃省位于中国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接合部,地处西北地区的中心位置,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坐中联七、濒藏临疆的区位优势,是西北地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运输兼备的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是联系全国并通向中亚、西亚的重要交通枢纽、邮电通讯枢纽和能源运输大通道。陇海、兰新、包兰、兰青4条铁路干线和12、212、109、310等10条国道主干线在省内纵横交错,4条输油管道、5条输气管道主干线通过甘肃境内,以兰州中川机场为中心,敦煌、嘉峪关、庆阳、夏河等覆盖大部分市州的支线机场为触角的航空网络正在形成。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网络带来了充足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甘肃省发展现代物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2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十二五”以来,甘肃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和管道运输方式组成的立体物流运输网络初具形态。陇海、兰新、甘青、甘武、宝中等铁路线和10条国道、30余条省道、1300多公里内河航道、4000多公里输油(气)管线以及快速发展的民用航空共同构筑的多层次综合运输网络覆盖全省,基本形成了铁路运输干线化、公路运输网络化、民航运输辐射化、管道运输系统化的布局。兰州、天水、酒嘉、张掖、平凉五个国家级公路主枢纽、十个省级公路枢纽和50个区域级公路主枢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运输网络站场项目已部分建成。省道路运输信息中心及14个市州级道路运输信息中心、86个县市区级信息站、150个运输企业信息站相继建成,初步实现了公路运输信息四级联网运行;“北斗云物流综合服务平台”等一批专用物流信息网络相继建成开通,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车辆跟踪服务系统、道路运输视频系统投入使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一批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货运场站、货物分拣中心、大型仓储配套设施等亦日趋完善。以新式自动化仓库、托盘、货架、集装箱、自动分拣装备为代表的新型物流技术装备和工具开始应用,物流效率有了较快提升。
1.1.3 完整的产业体系
甘肃省产业基础较好,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电子电器、轻纺食品、国防军工等为主的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特别是近几年来,甘肃利用自然条件优势,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等新型能源产业,打造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10兆瓦光伏发电基地,由此带动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工业企业原材料供应与产品生产形成了对工业物流的强大需求。同时,甘肃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适合发展特色农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种子产区、第三大马铃薯产区和五大牧区之一,也是种植酿酒葡萄的最佳生态区之一和高原夏菜、瓜果、中药材的生产加工基地,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
1.2 劣势(Weakness)
1.2.1 信息化建设滞后
信息平台建设方面,基于企业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几乎空白,行业和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也难以满足新商业模式的要求,大部分企业对信息平台的理解停留在信息管理的初级阶段,这对物流效率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另外,工物流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货物跟踪系统,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引进最基本的物资采购管理、企业资源管理软件和条形码技术。
1.2.2 经营方式粗放
从物流企业自身来看,物流市场主体结构不够合理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难题。2013年,全省拥有各类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3000多家,其中达到国家2A级以上标准的物流企业仅18家,占企业总数的比例仅为0.6%,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货运业户平均每户拥有货车数3.26辆,但拥有10辆车以上的业户仅占1.5%,货运物流企业“小、散、弱、乱”现象严重,且缺乏稳定性,服务质量问题比较突出。业内人士表示,与先进省份企业和跨国企业相比,省内物流企业无论是规模、品牌、盈利能力、市场份额,还是物流服务水平、供应链管理能力和诚信体系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部分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步履缓慢,经营水平没有明显改观。
1.2.3 专业技能人才缺乏
据调查,我省物流业从业人员的学历分布比例分别是初中48%、中专20%、高中16.4%、大专9.8%、本科3.5%,硕士研究生及以上2.3%[1]。可见在企业中,学历层次较低,绝大多数人员只从事简单工作,比如,快递公司快递员等工作技术含量低,专业要求简单的工作。另一方面,我省还未建立专门的物流研究机构,高校中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也不多,在理论上尚未形成适合西部实际情况的科学体系。同时,由于经济欠发达,外来人才引进难度较大。虽然近年来甘肃省加大了物流人才培训的力度,但是物流业整体上仍然人才短缺,懂现代物流运作的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较少,尤其缺乏实用型物流人才,缺乏合格的IT从业人员、物流管理师和物流技术师等专业人才。
1.2.4 行业内部发展不均衡
各行业,甚至各企业分别有自己专用的物流途径,这种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大而散、小而全”的作坊式的经营方式导致物流设施的重复投资和物流中心的重复布点,耗能高、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无法达成社会范围的合理分工,如兰新二线分别在酒泉和嘉峪关设立高铁站,两者相距不过20千米;还有就是温控物流分布不合理,河西地区农业相对发达,农产品具有保质期短、易腐烂的特点,其长途运输须在冷冻条件下方可保鲜,而我省的恒温物流大多分布在兰州市附近及天水地区周围。同时缺乏支持社会化配送中心协作的综合物流系统,无法适应现代物流业务流程跨行业、多元化的需要,难以满足现代化物流发展需要。
1.3 机遇(Opportunity)
1.3.1 经济快速增长,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撑
据有关研究,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仅货运需求就增加0.5~0.7个百分点,而客运需求与GDP的增长基本同步。因此,未来10~20年,如果甘肃经济增长速度是9%~10%。那么物流业的产出必须按每年6%~7%的速度增加,才能为经济增长与发展提供必要的撑。我省“十二五”前三年GDP年均增长率达到近12%,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率7%,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近9%,货运量年均增长率近21%,物流业得到快速发展。
随着我省经济总量扩大、基础设施改善、城市化步伐加快、外贸依存度提高,尤其是特色优势产业(有色金属、大宗农副产品、陇东煤炭和石油天然气)的快速成长和三大基地建设,必然带来物流需求总量的急剧增加。“十二五”期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5年突破7500亿元。按照经济发展与物流需求的关系初步测算,届时我省物流需求将达到1700亿元左右。
1.3.2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来了新契机
2014年4月16日,中国贸促会贸易推广交流中心副主任郭英会在北京举行的“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项目说明会”上表示,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将为中国物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巨大机遇:第一,推动我国海铁联运、空铁联运等多种联运方式发展;第二,将缓解我国物流业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促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也为企业在中西部投资带来新的机会;第三,大大加快我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之间以及国内各沿线港口和内陆无水港之间的区域合作。正是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给中国物流业的巨大机遇,北到黑龙江、南到深圳,很多工贸物流、商贸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公司都在积极的与国内重要的丝绸之路沿线节点城市联系,探讨利用铁路集装箱运输方式与西亚、中东欧、西欧地区进行贸易交往[2]。而甘肃省正是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其物流业发展前景可想而知。
1.3.3 良好的产业政策
国务院《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交通运输部《关于交通运输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甘肃省政府《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表明政府对现代物流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给予了高度重视,这无疑为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1.4 挑战(Threats)
1.4.1 经济总量小,发展能力弱
甘肃省经济增速确实很快,但由于基数小,经济增长的绝对量小,更是远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2013年我省人口占全国的1.90%,而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1.1%左右。与2004相比,2013年我省除财政收入外、进出口总值、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比重虽有所提高,但占全国的比重的绝对值却少得可怜,均不到1.5%,发展能力弱的问题还十分突出(表1)。
表1 甘肃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的比重 单位:%
1.4.2 交通基础设施落后
经过多年持续建设,甘肃省物流基础设施有了长足发展,瓶颈制约局面也大为缓解,但是甘肃省交通基础设施还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铁路密度不到全国水平的二分之一,航空里程密度更是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2)。一方面由于各种运输方式、运输枢纽发展相对滞后,衔接不畅,多式联运基础薄弱,各类物流园区分散孤立,相互衔接配套不够,致使设施效率不高,城乡配送的末端“最后一公里”物流设施严重缺乏。另一方面,物流成本高,省会兰州距天津2000余公里、距阿拉山口2500公里、距连云港近2000公里,每吨商品仅铁路运费比东部沿海要高出200元左右。
表2 甘肃、全国运输线路密度(公里/万平方公里)
1.4.3 兄弟省份的强力竞争
甘肃省虽然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地段,但其物流辐射的直接腹地没有陕西广,向西出口便捷程度比不上新疆,而进藏物资的中转一般往往选择青海格尔木。甘肃更多的是作为物流的过境通道,这对甘肃的经济带动作用极其微小。另外,很多大宗物资,特别是生产服务物资在甘肃中转的也不多,在甘肃中转较多的是轻工用品和日常生活物资,而这还限于是供应西北四省市场的。甘肃省虽然地处枢纽,但地位尴尬。
2 结论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将优势(S)、劣势(W)、机遇(O)、威胁(T)进行组合,可得出SO、WO、ST、WT四种组合模式和战略要点(表3)。
由表3可以看出,综合分析甘肃省物流业发展的优、劣势,机遇和挑战后,甘肃省物流业发展应该走“内修外抢”的发展模式,内修基本功,夯实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外抢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机遇,做大做强甘肃物流业。
3 甘肃省发展物流业的战略对策
3.1 加快综合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完善新亚欧大陆桥、甘川渝、青甘宁内蒙、甘陕宁等综合物流通道规划建设。优化国家煤、油、粮等重点物资综合物流通道布局,提高国家战略性物流通道保障能力,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和资源集约利用,提升通道物流组合效率。二是加快兰州、天水、平凉、武威、酒泉等综合物流枢纽规划建设。三是继续加快以连霍、进藏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 公路网建设,突出加强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企业的运营能力;以各地物流园区为枢纽、以物流配送中心为重点、仓储网络为基础,构建物流节点空间网络,逐步形成相互配套、功能齐全的物流运输体系。
表3 甘肃物流业发展SWOT分析及矩阵表
3.2 加快优化物流市场主体结构
一是加快培育龙头物流企业。加大对现有重点物流企业的扶持引导,深化企业资本运作,促进跨区域、跨方式发展,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二是鼓励发展物流联盟。鼓励中小物流企业间通过资源整合、资产整合、平台整合、品牌整合等形式发展物流联盟。三是促进生产制造企业更多选择现代物流企业作为合作伙伴,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目的。四是引导或鼓励批零行业早日进入各地综合物流枢纽和各类物流园区发展。五是大力发展中介服务。大力培育发展物流市场迫切需要的第三方物流、货运代理、无车货运等中介组织,做好多式联运的承运人。根据全省产业布局、区域规划和各市州资源、区位和商品物资流向等因素,按照建设大通道、构筑大枢纽、发展大物流的思路,着力构建“物流核心圈—物流通道—物流枢纽—物流聚集区”等多层次、广覆盖的现代物流布局体系。
3.3 加快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加快甘肃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明确建设与维护的主体,明确运营管理制度,使平台能够整合部门、行业、企业等多方资源,实现物流数据交换、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服务等功能,提供网上交易,网上查询、网上结算、网上配送等业务。搞好物流企业上下游和横向的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实时采集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实现与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链接。鼓励和引导大型物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促进技术升级,更广泛地应用电子数据交换(EDI)、条形码(BC)、无线射频识别(RFID)、自动分拣系统(ASS)、仓储管理系统(WMS)、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物流领域信息技术,逐步实现物流业务处理信息化。积极推进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的供应链整合,推进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环节的渗入,促进供需对接,切实提高物流效率。
3.4 加快培养和引进现代物流人才
现代物流业是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产业,物流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要求必须拥有一批富有经验的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技术人才。因此,培养物流所需专业人才己是当务之急。一方面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规划,积极推进物流学科建设,合理规划物流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引导省内高等院校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完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养,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骨干、储备管理人员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以加强其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对急需紧缺现代物流人才,提高引进待遇,提供事业平台,筑巢引凤。
[1] 孙志忠.甘肃省物流产业人才供应与需求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
[2] 中国网.[EB/OL]http://intl.ce.cn/special/ zxxx/201404/16/t20140416_2268561.shtm1.
[3] 杨波.甘肃现代服务业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开发研究,2012(6).
[4] 甘肃省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N].甘肃日报,2014-09-03.
[5] 甘肃省政府.甘肃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R].甘肃省发展改委,2011.
F259.27
:A
:2096-0298(2015)12(b)-1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