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低保一体化”中的福利经济学思想
——基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

2015-06-07林建鹏何

关键词: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均等化

林建鹏何 怡

(1.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青海西宁 810007;

2.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城乡低保一体化”中的福利经济学思想
——基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

林建鹏1何 怡2

(1.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青海西宁 810007;

2.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福利经济学思想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低保一体化”是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庇古的社会福利思想是其物质理论基础;补偿原则的基本思想是其公平理论基础;社会福利函数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其效益理论基础;阿玛蒂亚·森的福利思想是其发展理论基础。对以上观点进行分析并以经济欠发达的四川省为例提出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健全“低保”救助法制体系、增强个人发展能力的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的福利经济学宏观思路。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福利经济学思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下文简称“城乡低保一体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缩影。“城乡低保一体化”是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它推动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福利经济学中的部分思想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理论。关于“城乡低保一体化”的福利经济学思想研究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专家和学者对其进行单独地梳理,大部分文章只是从侧面的角度对其进行理论阐释,并且没有在理论基础上提炼出“城乡低保一体化”的相关思路。本文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切入点分析“城乡低保一体化”中的福利经济学思想,如:庇古的社会福利思想、补偿原则的基本思想、社会福利函数理论的基本思想、阿玛蒂亚·森的福利思想以论证福利经济学思想与“城乡低保一体化”的关系。随后,再根据二者的关系,以经济欠发达省份中的四川省为例,提出推动四川省“城乡低保一体化”的福利经济学的一些宏观思路,以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乡低保一体化”施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

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标志着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时隔十年之后,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这两份文件出台之后各省、市、县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又出台了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文件,以保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市和农村的顺利施行。从两份文件颁布相隔的时间以及效力程度(“条例”效力大于“通知”)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城市和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顶层设计上的差距,进而也就表明了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着非均等化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1]深化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构建平等、公正、和谐、互惠的新型城乡关系已成为大趋势。近些年,国内经济发达和较发达地区的浙江、上海、广东、江苏、安徽、湖南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甘肃、四川、贵州等省市通过颁布并施行“城乡低保一体化”的相关政策文件,采取一系列的举措来克服城乡“低保”存在的救助理念、政策执行、财政资金问题、法律法规、专业管理、城乡工作运行机制以及“低保”的权益、标准、层次、项目等方面的非均等化问题,以推进本地区“城乡低保一体化”的进程。譬如,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户籍管理及城乡“低保”救助制度;建立健全城乡“低保”救助管理、监督、评估等子机制;培养权利救济观及社会责任观;增强城乡“低保”工作的专业性;完善多层次城乡“低保”法律体系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些城乡“低保”的非均等化问题。但是,就全国而言,由于全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实现全国的“城乡低保一体化”任务还任重而道远。

“福利经济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力图有系统地阐述一些命题,依据这些命题,我们可以判断某一经济状况下的社会福利高于还是低于另一经济状况的社会福利。”[2]城乡最低社会保障制度在广义上也是属于国家提供的社会福利范畴。福利经济学的实现福利最大化、补偿原则等思想与“城乡低保一体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城乡低保一体化”中的福利经济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美国的著名经济学家哈维·S·罗森也曾提出“福利经济学研究不同经济状态的社会合意性”的论断。[3]“福利经济学以寻求‘最大化的社会经济福利’为目标,主要研究的问题有:如何进行资源配置以提高效率;如何进行收入分配以实现公平;如何进行集体选择以增进社会福利。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与福利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存在着交集,且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增进社会福利,进而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由此可以推断,福利经济学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经济学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福利经济学拓展了研究范畴。”[4]因此,可以进一步推断,福利经济学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之一。目前国内学界对于“城乡低保一体化”的福利经济学思想研究主要是以一个理论视角做一些“擦边球式”的论述,论述的整体性、系统性、逻辑性较为薄弱,并且没有在理论基础上提炼出“城乡低保一体化”的相关思路,而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切入点来研究“城乡低保一体化”中的福利经济学思想则更少。因而,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对“城乡低保一体化”中的福利经济学思想进行学术研究具有一定合意性。

二、“城乡低保一体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低保一体化”是指“在同一部法律体系做出统筹规定,并在统一管理下,政府根据当地的生活水平和人均支出等各项指标,测定各地区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水平线,向不能满足自身基本需求或者低于该水平线下的城乡困难家庭实行统一的物质或者服务救助。”[5]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则是指“保障一国全体公民不论其民族、性别、收入及地位差异如何,都能公平地享有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结果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6]“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的界定尤其突出了对“均等化”一词的理解,学者们的一个普遍共识是:既要保证公民享受大致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要体现地区的差异性。”[7]“城乡低保一体化”是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推动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

(一)“城乡低保一体化”是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具有基础性、广泛性、迫切性和可行性的特点,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基本民生性服务中的一种。克雷顿·奥尔德弗提出的ERG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包括生存(Existence)需要、相互关系(Relatedness)需要和成长发展(Growth)需要(如图1)。“ERG”理论认为人们如果要进一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前提是要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的是保证人们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救助制度,如衣、食、住等方面的基本生活需要。“如果这一层次的需求没有满足,将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存。”[8]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是处于最低层次生存(Existence)需要当中,所以它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一体化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均等化有相似之处,都具有公平、平等的理念,再加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性,因此“城乡低保一体化”可以认为是最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图1 ERG理论模型图

(二)“城乡低保一体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基本民生性服务”、“公共事业性服务”、“公益基础性服务、公共安全性服务。”[9]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这四个方面的均等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属于基本民生性服务。“城乡低保一体化”为人们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公平,这种公平逐渐缩小城乡发展的最基本差距。同时,这种公平是也为公共事业性服务、公益基础性服务、公共安全性服务均等化提供了基础。人们只有在保证了最基本的衣、食、住等方面的生存公平才能进一步地保障在公共教育、卫生、文化、设施、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发展公平。因此,“城乡低保一体化”推动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整体进程。

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福利经济学思想

福利经济学思想中庇古的社会福利思想、补偿原则的基本思想、社会福利函数理论的基本思想、阿玛蒂亚·森的福利思想等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离不开这些福利经济学思想提供的理论支撑。

(一)庇古的社会福利思想——增加国民收入、优化资源配置

庇古的社会福利思想认为,“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也就越大。”[10]对于第一个观点,“庇古主张通过最适度的配置生产资源来使国民收入实现最大化,使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11]同时,主张通过优化生产资源配置来实现国民收入的最大化,进而使得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对于第二个观点,庇古解释到“进行国民收入的均等化分配,因为更公平的收入分配能使更多强烈需要以不太强烈需要为牺牲而得到满足,就必然增加社会总的满足量,因此,任何穷人手中的实际收入的绝对份额的增加,倘若没有导致国民收入总量的减少,一般来说,将增加社会经济福利。”[12]同时,如果将富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穷人,社会的福利将会增大。

(二)补偿原则的基本思想——受益者补偿受损者、受益量大于受损量

补偿原则的基本思想认为如果社会中的受益者在得到好处之后,在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其状况仍有改善,那么社会福利就会得到提高。即人们的福利状况会受到市场价格的变化,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些人利益可能会受损,而另一些人可能会受益,但是只要总体上受益量大于受损量,这样总的社会福利就能增加。“因为经济政策的改变意味着价格体系的改变,而任何价格体系的改变,都会使一方得利,另一方受损,但是如果通过税收政策或价格政策,使得利者补偿受损者有余,就不失为正当经济政策,也就增加了社会福利。”[13]

(三)社会福利函数理论的基本思想——个人福利加总等于社会总福利

社会福利函数理论的基本思想把社会福利看作是个人福利的总和,社会福利是一个所有个人福利总和的函数,社会福利是个人福利的函数。“如果函数中任何一个厂商因组合生产要素而能使生产效率增加,或者有任何一个人因消费品的增加而使满足程度增加,而其他厂商的生产效率和其他的满足程度仍然不变,那么社会福利就有所增加。”[13]

(四)阿玛蒂亚·森的福利思想——个人发展能力培养、关注基本价值判断

阿玛蒂亚·森认为由于不可能获得个人福利的全部信息,仅从个人效用、收入和财富的角度对社会福利进行衡量是不可取的。他认为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来自个人能力的培养和个人能力的提高,“贫困的实质是人们缺乏改变其生存状况、抵御各种生产或生活风险、抓住经济机会和获取经济收益的‘能力’,或者他们的能力‘被剥夺’了。”[14]“他认为福利主义“价值免谈”的原则对可以运用的信息施加了种种限制,使得一些非经济事件如压迫、剥削等被排除在社会福利函数之外不予考虑,而这些事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很大。福利经济学应该把基本价值判断(basic value judgment)引入研究领域,根据道德和政治等多方面因素来评价福利水平及其变化。阿马蒂亚?森的基本价值判断是指在任何条件下都被认为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如追求自由、反对剥削和压迫等。只有满足了基本价值判断,经济福利的改进才能被视为社会福利的增加。”[15]同时,他认为人均收入的增加并不是社会福利增加的充分条件。阿玛蒂亚·森所提出的福利思想比以往的福利思想更关注个人生存发展能力和基本的价值判断,更关注公平、正义等与福利相关的问题。

四、“城乡低保一体化”与福利经济学思想

由于福利经济学思想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再结合上文分析的“城乡低保一体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关系,可以推出福利经济学思想与“城乡低保一体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结合“城乡低保一体化”实际与福利经济学思想的有关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两者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一)增加国民收入、优化资源配置——“城乡低保一体化”的物质理论基础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属于社会保障中的社会救助范畴。社会福利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社会救助作为政府主导型社会保障类型则更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就不能够办好社会救助。“城乡低保一体化”的前提是城市和农村各自落实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才能够涉及“城乡低保一体化”的议题。由于城市和农村各自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离不开国家经济的支持,因此作为后续议题的“城乡低保一体化”也理所应当需要国家强大的经济支撑。国民收入是判断国家经济实力是否强大的一个标准之一,国民收入与国家经济实力成正比。国民收入的增加表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随之“城乡低保一体化”也有了相应的物质基础。而国民收入的增加、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的重点是要对现有国内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地挖掘的可以利用的资源,让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只有这样才能为“城乡低保一体化”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

(二)受益者补偿受损者、受益量大于受损量——“城乡低保一体化”的公平理论基础

从税收的角度来说,“城乡低保一体化”目的是使得城乡居民能够享受“同等”的最低生活保障的待遇,这个目的地实现则需要一定的资金基础。这些资金来源在我们国家大部分是通过具有国家强制力性质的税收来获得。国家通过税收积累的财政资金,用以支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达到办好社会救助和调节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的双重目的。结合“受益者补偿受损者、受益量大于受损量”这个观点也就是说,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城乡居民中受益较多的人牺牲一部分的经济利益去弥补利益受损者所损失的利益,只要保持受益人的获得的福利量大于受损人失去的福利量,则整个社会福利就会上升。这个观点的公平性适用于社会福利范畴同时也适合于社会救助范畴。从城市补偿农村的角度,城市的经济状况要好于农村经济状况,作为经济状况较好的城市,有必要转移一部分资金以扶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以加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城乡低保一体化”离不开城市对于农村的支持,城市比农村拥有更好的政策、区位、人才、资源等。总之,通过税收补偿以及城市补偿农村政策,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城乡低保一体化”的公平性。

(三)个人福利加总等于社会总福利——“城乡低保一体化”的效益理论基础

社会福利函数认为个人福利加总等于社会总福利,因此我们也可以借鉴得出个人救助效益加总等于社会总救助效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得享受这项制度帮助的个人救助效益得到提高,社个体救助效益的增加导致社会总救助效益的增加。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效益叠加上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效益就能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社会总救助效益。“城乡低保一体化”的效益的实现需要城市和农村“同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救助效益。“城乡低保一体化”效益则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挥更好的社会总救助效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城乡低保一体化”使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社会总救助效益不只是在城乡之间进行一个简单地加总,而是通过统一的认定条件、资金标准、救助时间等方式维护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乡基础性、广泛性、公平性,以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社会总救助效益在质层面上的提高。

(四)个人发展能力培养、关注基本价值判断——“城乡低保一体化”的发展理论基础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最根本目的是保障低于贫困线以下的民众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作为一项社会救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仅要保障贫困线下民众的基本生存,也要积极引导民众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最后在不断完善贫困民众发展能力过程中、在脱贫致富民众支持“城乡低保一体化”的回归中促使“城乡低保一体化”发展。“城乡低保一体化”为城市和农村享受“低保”的居民能够共享政府、企业、社区等主体为他们提供个人生存、发展能力资源,促使城乡居民能够在一个相对平等的平台上提升自己的能力。“城乡低保一体化”发展与社会福利建设一样不仅离不开个人发展能力的培养,而且要一直关注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正确的基本价值判断。这类基本价值判断包括公平、平等、正义等社会中基本价值判断。“城乡低保一体化”的发展必须始终注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城乡居民之间的公平、平等、正义的等基本价值判断尺度的衡量。

五、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的福利经济学宏观思路——以四川省为例

福利经济学思想为“城乡低保一体化”提供的理论基础,为我们提出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的福利经济学宏观思路提供了可能性。四川省作为我国较大的经济欠发达省份,该省也在积极地探索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的路径。笔者在此以四川省例,认为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得出以下四点四川省“城乡低保一体化”的宏观思路。望能对广大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乡低保一体化”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实力

“在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浪潮中四川省唯有认识清楚本身的区域比较优势才能让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推动本地区经济实力的增长,从而为“城乡低保一体化”提供资金来源。

一是,发挥矿产(铁、钒、钦、锰等)、能源(水能、煤炭和天然气)、旅游(峨眉山、乐山、青城山、九寨沟等)资源优势,发展矿产深加工、能源、旅游产业。二是,发挥“天府之国”农产品丰厚优势,为二、三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发挥劳动力充足、成本低优势,为吸引东部产业转移创造劳动力条件。四是,发挥西部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消费城市的优势,为吸引投资增添动力。五是,发挥“成渝经济区”的政策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服务与支持。六是,发挥西部人才(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众多)集聚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七是,统筹城乡空间布局、经济分配机制,实现城乡产业发展、建设一体化。同时,四川省政府也应注意及时地发现和纠正市场在各项资源配置过程中,在调整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灵现象,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巩固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缩短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城乡低保一体化”,提供较为均等的资金供给。

(二)加快财税体制改革以增强补偿效益

“城乡低保一体化”体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平性。税收的补偿效益是所有财政获取手段中最好的一种方式。税收的补偿效益在“城乡低保一体化”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平衡城乡之间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需要的国家、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尽可能地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的资金共享机制。

财政和税收具有密切地联系,因此税收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必须对财政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完善目前的税制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的进度进而完善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调整各种税费关系统一地方政府收入的各种形式,杜绝财税管理各种借口完善地方税体系构建财产税为主体税,连同其他辅助税,地方税模式。而且以前四川省税收收入弹性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可以适度的提高四川省整体税负水平,这样既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也可以促进循环经济的自动调节和经济发展。”[16]同时,也应当注意到税收的负效应,应当把税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不能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放任税负水平的无限制的上涨,导致社会不稳定局面的产生。最后,应当按照四川省政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意见,“一是以改进预算管理制度为重点,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二是以理顺政府间财政利益分配关系为重点,加快完善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三是以严肃财经纪律为重点,健全公平公正、规范统一的财税秩序。”[17]各市县结合本地的财税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提高本地税收收入,进而增强财政实力。通过财政在城乡间转移支付,缓解农村经济实力薄弱的问题,以更好发挥税收在对本地“城乡低保一体化”的补偿效益作用。

(三)健全“低保”救助法制体系以助力社会保障安全网

2015年3月1日《四川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正式实施,标志着四川省在社会救助方面法律强制性和规范性方面的又上了一个层次。“城乡低保一体化”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总救助效益需要由个人救助效益的累加之后才能形成。作为一项成文的社会救助制度,它的个人社会救助效益和社会总救助效益的形成以及制度的贯彻落实必须要有系统规范地法律制度进行强制力的保障。

第一,四川省各市县应尽快出制定地区的社会救助具体实施方案以保证本地区社会救助的实施,在制定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城乡制度建设的一体化问题,保障那些还没纳入、正准备纳入和已经纳入社会救助体系人员的合法权益。第二,四川省应加快本地区“城乡低保一体化”试点地区如资阳市资中县、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等地区“城乡低保一体化”法规、政策文件的出台。通过以点促面的方式,推动省内其他各市县“城乡低保一体化”法规、政策文件的出台。第三,在制定“城乡低保一体化”实体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与其相关的程序法方面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民事诉讼中的有关“低保”方面的法律规定的完善。第四,学习、借鉴经济发达省、市地区如浙江、上海等地的“城乡低保一体化”的法制建设路径,建立健全四川省“城乡低保一体化”的法制体系。第五,还应当加强与社会救助相关的就业促进、职业培训等相关配套法规的制定,以防止养懒汉情况的出现,积极引导“低保”救助人员进行就业和再就业。

(四)增强个人发展能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乡低保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注意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享有者发展能力的培养。国家以及地方财政对“城乡低保一体化”的支持只是一个短期的对策。如果长期对贫困对象不加甄别地进行救助,则会对国家财力造成严重的负担。农村“低保”人员相对于城市“低保”人员在个人发展能力上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要着重提高农村“低保”人员个人发展能力。

四川省在如果想要实现全省范围内“城乡低保一体化”,那么在实践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贫困者个人发展能力的培养,区别“硬性贫困者”①和“能力贫困者”②。对于“硬性贫困者”只能通过财政已于供养,而对于“能力贫困者”则需要通过“政府供养为辅,自我能力培养为主”的方法进行社会救助。而对于这类人员的救助的资金来源于财政,因此,就又要注重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实力。而对于“能力贫困者”可以在政府、企业、社区、亲人的帮助下提高他们的个人发展能力。政府:通过举办公共服务事业提供就业岗位,如环卫工人、厕所清洁员等;建立省内各的市、县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做到就业信息资源共享;省内各地市根据本市的发展优势及特点,免费举办就业培训班、免费就业推荐或者发放职业培训补助,如泸州和宜宾市可以提供酒类相关的职业培训、峨眉山市可以提供旅游相关的职业培训;通过个人创业项目小额扶持贷款,提供政策绿色通道,如自贡市鼓励农民工利用本村的旅游资源开办农家乐等。企业:尽量减少裁员情况的出现,减少失业者的产生,避免失业者转换成“低保”人员。因此,企业也应当施行技能培训制,根据行业发展状况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社区:发挥社区熟人社会优势,给“能力贫困者”介绍工作或者将社区一些简单的公共服务工作介绍给他们。亲人:主要是通过关心和鼓励,提高“能力贫困者”就业的信心,当然也可以通过亲人企业招工进行内部消化或者通过出川打工的亲人帮忙学习了一定的技能之后将其带上到外地打工。

注释

① 硬性贫困者是指那些由于身体失去劳动工作能力而导致不能自身创造财富的贫困者。

② 能力贫困者是指那些由于缺乏改变其生存状况、抵御各种生产或生活风险、抓住经济机会和获取经济收益的能力的贫困者。

[1]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澳)黄有光.福利经济学[M].周建明,等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2.

[3](美)哈维·S·罗森.财政学(第6版)[M].赵志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5.

[4]于树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初探[J].财政研究,2007(7):27.

[5]王媚游.广东省城乡最低生活保陳制度一体化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3.

[6]符华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J].江苏社会科学,2010(2):100.

[7]郭小聪,代凯.国内近五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与评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1):146.

[8]常修泽.中国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报,2007(2):68-70.

[9]陈红霞.社会福利思想[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2:245.

[10]胡欢欢.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以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11]孙丽,虞满华.缩小贫富差距的合理性与路径探讨——基于庇古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视角[J].鸡西大学学报,2015(3):43.

[12]陈红霞.社会福利思想[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45.

[13]刘钧.西方福利经济学发展浅探[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3):8-10.

[14]邹薇.我国现阶段能力贫困状况及根源——基于多维度动态测度研究的分析[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5):50.

[15]蔡萍.阿马蒂亚·森之福利经济学的意义[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8):31.

[16]白斌飞,叶雅琴.四川省经济增长与税收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1994一2012年的经验数据[J].北方经贸,2014(11):78.

[17]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EB/OL].http://www.sc.gov.cn/10462/10464/10465/10574/2015/6/24/10340745.shtml,2015-6-24.

Welfare Econom ics Thought in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Minimum Living Security System

LIN Jian-peng1,HE Yi2
(1.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Qinghai Nationality University,Xining 810007,Qinghai,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gang 621010,Sichuan,China)

The partofwelfare economics is an important partof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minimum living security system”is themost basic public service equalization.Pigou’s theory of socialwelfare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itsmaterial.The basic thought of the beneficiaries of the compensation principle,which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its equity.The basic idea of the social welfare function theory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its benefit.Amartya Sen’swelfare thought is the basis of its development theory.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nalysis,the paper,taking Sichu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which play a reg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accelerate the reform of fiscal and taxation system,improve the system of the legal system ofminimum living security system,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of urban-ruralminimum living standard guarantee system;Welfare economics thought;Basic public service equalization

F292

A

1672-4860(2015)05-0084-07

2015-08-02

林建鹏(1991-),男,福建莆田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社会保障政策。何怡(1997-),女,湖南益阳人,学士在读。研究方向:国际注会。

猜你喜欢

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均等化
农村住房保障制度设计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的通知
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发展调研报告
英国计划推进儿童社会福利改革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
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
社会福利与欧债危机
俄罗斯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