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 0年至201 4年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2015-06-05徐建梅王平珍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头孢哌酮铜绿单胞菌

徐建梅,王平珍

(1、东乡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江西 东乡344000;2、抚州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江西 抚州344000)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毒力最强的一种细菌,也是医院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1]。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铜绿假单孢菌耐药率在逐步增加,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也日益增多。并由于该菌对抗生素存在多种耐药机制,已成为导致院内难治性感染的重要细菌之一[2]。另外,由于各地医疗环境及医院的用药情况不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在国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3]。本文主要是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东乡县妇幼保健院临床送检标本进行了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临床送检的痰、血液、尿液及分泌物等各种标本,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486株,同一患者同一取材部位多次检测计算首次分离株。

1.2 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首先采用血平板、麦康凯等平板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然后用黑马迪尔的非发酵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板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标准菌株进行质量控制。质控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购自江西省临床检验中心。所有操作方法及及结果判断均参考CLSI2010年版的标准[4]。若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这5类抗菌药物中的3类或者3类以上同时出现耐药情况则可判定该铜绿假单胞菌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1.3 统计方法 实验中的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标本来源与科室分布 486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自各类临床标本,其中351株分离自痰标本(72.2%),其次是分泌物、尿液和血液,分别为56株(11.5%)、38 株(7.8%)和 12 株(2.5%),其他标本为 29株(6.0%)。病例分布于临床各个科室,其中有211株分布于ICU(43.4%),其次是呼吸内科和神经外科,分别为95株(19.5%)和61株(12.6%),其他科室为 119株(24.5%)。

2.2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 2010年至2014年铜绿假单胞菌的每年检出总数逐年增加,对12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具体耐药率见表1。5年来年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70株,占铜绿假单胞菌总株数的14.4%,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常用抗生素均呈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其中,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27.1%,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高,为91.4%。

3 讨论

本文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486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痰液标本检出率最高(72.2%),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5-8],表明呼吸系统更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这可能与严重的基础疾病,机体免疫力低下,肺功能下降,排痰困难,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杀灭了敏感细菌,导致菌群失调,从而使广谱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定植生长有关[9]。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于ICU(43.4%),其次是呼吸内科和神经外科,与文献报道相似[5]。

本文中,5年来铜绿假单胞菌的每年检出总数逐年增加,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但2012年至2014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 (除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外)的耐药性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该院加强了对抗生素使用的管理,并采取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办法,加强院感各项防控措施有关。有国内、外研究显示,临床使用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头孢他啶以及碳青霉烯类等抗生素是产生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危险因素[10]。从本结果中看出我院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与相关研究[11-14]一致。因此临床医师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时,必须认真分析微生物实验室给予的细菌耐药结果,谨慎使用抗菌药物。若一时得不到实验室结果时,可以适当考虑先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占14.4%。5年来的比例无明显增减,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常用抗生素均呈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其中,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27.1%),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高(91.4%),与相关研究一致[12,15]。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的适应症,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另外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各种高危因素。

表1 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分析[n=(%)]

[1]黄燕新,姜朝新,王陈龙,等.46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及治疗[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6):752-754.

[2]罗百灵,王丽静,胡成平,等.1995-2004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变迁[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6,6(3):182-185.

[3]李鸿雁,夏前明,李福祥,等.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的多耐药现状及临床策略[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7-9.

[4]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Standards:twentie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S].2010,M100-S20.

[5]王婷,刘晓民,刘腾.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的临床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2,46(3):277-280.

[6]燕成岭,肖伟利,潘晓萍,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3,35(3):212-215.

[7]郭仲辉,黎毓光,林晓晖,等.2003~2007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2):153-155.

[8]郝秀红,郭建巍,欧敏,等.近5年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33(1):50-52.

[9]姚明媚.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0):2521-2522.

[10]邓连瑞.2011、2012两年临床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6):639-641.

[11]Fortaleza CM,Freire MP,Filho Dde C,et a1.Risk factors for recovery of imipenem-or ceftazidime-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mong patients admitted to a teaching hospital in Brazil[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06,27(9):901.

[12]王平珍,刘秋龙,周庆华,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合理用药的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3):260-263.

[13]于魁忠,安秀英,范贵生,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性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12):1253-1254.

[14]王勋松,徐长辉,袁水斌,等.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常见革兰氏阴性菌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6):595-596.

[15]杨政,袁喆,李崇智,等.2009-2011年重庆某三甲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34(21):2191-2194.

猜你喜欢

头孢哌酮铜绿单胞菌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共代谢基质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降解三十六烷的研究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33例疗效观察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