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与中亚贸易潜力的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的引力模型

2015-06-05

新疆社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亚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五国

黄 涛 孙 慧 马 德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枢纽,新疆迎来了向西开放的新机遇。新疆总共与八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5600千米,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有17个,二类口岸有11个,是我国对外开放口岸最多的省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充分利用地域、人文以及市场方面的优势,在我国向西开放战略中扮演着排头兵的作用。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中亚五国与我国的贸易总额已达459亿美元,是1992年建交时的100倍,其中新疆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达到175.8亿美元,占中国与中亚贸易总额的38.3%,新疆与俄罗斯、巴基斯坦的贸易额也稳步提升,不断创历史新高。“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必将推动新疆与相关国家更广泛和深入的经贸合作。新疆与中亚五国、俄罗斯和巴基斯坦的双边贸易合作将成为我国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模型构建

上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丁伯根和波伊豪宁提出了引力模型来研究国际贸易,它的基本形式为:

式1中,Pij表示出口额 (某一国家i对某一国家j);M是常数项;Gi/Gj表示某一贸易国家i/j的GDP;Eij表示作为研究对象的两个贸易国家之间的运输距离,一般用两国首都之间的运输距离来表示。

目前,国际贸易研究中最常用的引力模型为:

其中,Nij表示两贸易国家贸易额,GiGj表示i(j)国的GDP,PDYij表示i(j)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Eij表示两国间的运输距离,γij为随机误差。

上式进一步取自然对数,即可得:

为了全面准确地分析我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情况,本文构建了3个引力模型:

首先构建第一个模型,它的解释变量N ij为中国对中亚五国以及俄罗斯和巴基斯坦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度,解释变量为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两国首都运输距离:

第二个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不变,再加入两个虚拟变量,解释变量中加入两贸易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差和边境效应BDij为:

第三个模型在第二个模型基础上,增加了中国对中亚五国、巴基斯坦和俄罗斯直接投资额,上海合作组织 (SCO)这一解释变量。

二、变量与数据处理

1.变量的处理

在国际上,增设外生变量一直以来就是拓展引力模型的基本方式,即增设逻辑型变量和外延型变量。由于陆地边界接壤,研究新疆和中亚五国的贸易问题,必须充分考虑和设法排除“边境效应”,即区域经济合作对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的影响,因此,本文加入了“上海合作组织”作为其中的解释变量 (详情见表1)。

表1 解释变量说明表

2.数据的处理

本文选取新疆与中亚五国和俄罗斯、巴基斯坦双边贸易数据为样本,主要考虑上述七国一直占据新疆对外贸易的70%以上,且彼此之间在人均收入和经济总量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样本数据很具有代表性,可以比较全面反映新疆与中亚双边贸易的真实效应。

新疆与中亚五国、巴基斯坦、俄罗斯的双边贸易额来源于历年 《新疆统计年鉴》,与中亚五国、巴基斯坦和俄罗斯的GDP和人均GDP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统计数据库;历年新疆GDP和人均GDP来源于 《新疆统计年鉴》,再根据当年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换算得到;两国首都或经济中心的直线距离由City Distance Tool测算得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由于本文采取的是一对多的模式,主要目的是准确评价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双边贸易的实际状况。基于可靠性的考虑,本文采用面板数据 (panel data)进行估计,选取了2005~2011年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相关数据,将样本容量扩充到49个,具体如表2。

表2 数据描述性统计 (2005~2010)

三、模型的实证结果

运用Eviews7.0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模型中Y i Y j与R i R j高度相关,因此考虑剔除掉Y i Y j。同时模型在加入中国对中亚五国、巴基斯坦和俄罗斯的直接投资后,模型二和模型三拟合度明显下降,且lnOFDIij的系数不显著,分析原因可能是与虚拟变量上海合作组织 (SCO)这一解释变量有多重共线性,从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投资动机来看,主要是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进行的,故剔除该解释变量。又因两国人均GDP之差的绝对值IIT与进出口总额相关性较差,故也剔除该变量,将其影响列入到误差项。

1.混合OLS回归分析的结果如表3

表3 三种引力模型的面板回归结果

2.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分析

在混合OLS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设定各种固定效应模型,即横截面固定效应模型、时间固定效应模型等双效应模型。这些模型的Eviews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分析结果

由上表可知,该模型时间固定效应是不存在的,在随机效应分析中,Hausman检验又不能拒绝原假设,故可能存在随机效应。但本例中因数据较少,固定效应分析拟合效果不显著,随机效应分析自由度减少很多,故不采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分析。

从面板回归结果来看,各解释变量的符号与预期的基本吻合,方程的总体稳定性较好,F统计值均通过检验。从拟合度来看,模型一回归结果的拟合度只有65%,解释能力不充足。在模型一的基础上加入其他解释变量后,拟合度大大提升,模型三的拟合度高达92.5%。再结合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分析的结果,各解释变量回归系数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如模型预期设计的结果,人均GDP与对外贸易为正相关关系。人均GDP代表着一国的消费能力,而该国消费能力又决定了该国的进口规模。从出口角度看,人均GDP又代表生产能力,因此有利于对外贸易。从收入差距角度来看,符合预期的符号,但影响系数较小,说明新疆与中亚国家的产业内贸易发展并不足,贸易结构主要属于互补型,林德效应所说的重叠需求不是双边贸易扩大的主要因素。

第二,交通运输距离对新疆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影响较大。不论是模型一、二还是模型三中In Eij的系数都显示很大。这说明双方双边贸易中阻碍因素是交通运输,运输距离越大,相应地运输成本就越高,进而也就抑制了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与中亚各国首都间的运输距离进行测算,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因为与乌鲁木齐距离相对较近,因此贸易条件优越,而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则受地理环境和运输距离的不利影响,交通运输负面作用较大。

第三,从陆地边界接壤情况看,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因为与新疆直接接壤,相比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而言,获得了更多的双边贸易机会,与引力模型的构建原理相一致,也证明了接壤对新疆和中亚国家双边贸易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正向作用。

第四,从模型三的回归结果显示,上海合作组织对新疆与中亚的双边贸易往来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成员国之间在政治经济上的广泛合作强有力地促进了各贸易伙伴之间双边贸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通运输状况对双边贸易的负面作用。因此,应该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中国与中亚各国间贸易及投资的便捷度,促进中国在该地区贸易与投资的良性发展。中亚国家市场一体化的加深,也对新疆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四、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的潜力分析

利用上节构建的贸易引力模型,通过对比新疆与相关国家实际贸易额与估计额,可以反映出双边贸易潜力的大小。一般来讲,若该比值小于1,就说明有贸易潜力,且比值越小说明贸易潜力越大,反之如比值大于1,则说明贸易潜力较小,且比值越大说明贸易潜力越小。把中国与中亚五国和俄罗斯、巴基斯坦贸易数据带入模型,可以算出新疆与上述国家贸易预测值与比值。计算结果如表5。

表5 2012年新疆与中亚 (巴基斯坦、俄罗斯)的贸易潜力

根据表5,可将中亚五国和俄罗斯、巴基斯坦分为潜力较大型和潜力一般型两类。

潜力较大型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土库曼斯坦5个国家,他们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代表着贸易不足。该类贸易伙伴贸易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现有潜力巨大,应该着重从贸易政策等方面积极释放贸易潜力。

潜力一般型的国家有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他们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的比值大于1,代表着该类贸易伙伴与之扩大贸易规模的潜力,按模型分析已经发挥得很充分了。因此,与该类贸易伙伴进一步扩大贸易的重点是推动新疆产业升级,积极改善贸易结构,大力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

表6 2005~2012年新疆与巴基斯坦、中亚五国、俄罗斯的贸易潜力趋势

根据表6可知,2005~2012年新疆与中亚以及巴基斯坦和俄罗斯的贸易潜力均在逐步缓慢释放,各国的贸易潜力类型除了土库曼斯坦由潜力较大型转变为潜力较小型,其他国家没有发生变化,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与新疆的贸易潜力一直保持较稳定。

进一步分析新疆与中亚以及巴基斯坦和俄罗斯巨大的贸易潜力没有有效释放的原因:一是新疆开放型产业基础薄弱。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滞后,开放型产业不发达,多年来新疆本地产品出口始终仅占全疆进出口总额的20%左右,国民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贸易潜力没有充分释放的内在原因。二是拥有“走出去”能力的龙头企业少,中小外贸企业居多,对外经济合作水平不高。三是与相关国家互联互通建设仍然滞后。新疆与周边国家陆路口岸都存在设施条件差、服务效率低、通关能力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新疆与相关国家之间双边贸易的发展。以铁路为例,目前各类外贸企业所用车皮仅占新疆铁路国际联运的18.7%。四是外经贸发展方式仍较粗放,贸易环境亟待改善。从新疆自身看,新疆扶持外贸发展的财政、税收等相关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从境外看,周边一些国家政局动荡,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导致贸易投资风险较高;俄白哈关税同盟的深化也提高了中国企业的成本,进一步增加了中国企业拓展中亚市场的难度。

五、进一步释放新疆与中亚国家之间贸易潜力的几点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新疆与中亚五国及巴基斯坦、俄罗斯之间贸易流量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人均GDP与双边贸易流量成正比,而空间距离所代表的运输成本是阻碍新疆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2)上海合作组织对新疆与中亚之间的双边贸易往来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3)新疆与中亚之间的双边贸易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根据模型的分析,虽然新疆与中亚主要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逐年上升,但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进一步释放新疆与中亚国家之间的贸易潜力,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紧抓“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机遇,创建具有“新疆特色”的自由贸易示范区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为把中国与中亚各国建立成为“利益共同体”,加快构建“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新疆作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应积极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先行先试一批重大改革措施,提升对外开放示范效应。如:积极推动以人民币为中心的区域外汇交易市场建设,加快人民币与坚戈、卢布、索姆等周边国家货币的区域交易步伐。通过建立相关银行、基金、政府性信贷等方式,建立国际债权债务关系,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经济合作关系,奠定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把乌鲁木齐建成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把喀什打造成金融贸易创新示范区、把霍尔果斯打造成人民币离岸中心。

2.进一步提高新疆与中亚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的层次

在政府层面和大中型企业合作上进一步加强与中亚各国的交流,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尤其在投资和文化领域拓展交流与合作的空间和机会。强化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功能,争取上海合作组织经贸、金融合作事务机构落户乌鲁木齐市。巩固已建立的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政府间经贸合作机制,积极建设境外营销网络,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强对俄白哈关税同盟、统一经济空间和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研究,制定应对的策略与措施,主动融入经济一体化进程。鼓励推动沿边地州与相邻国家州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地区间区域合作。创新合作模式,发展跨境旅游和特色旅游,带动哈萨克斯坦等国公民来我边境城市康复、休闲、疗养,把新疆打造成面向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医疗服务中心。

3.大力扶持开放型产业发展,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开拓对中亚的贸易市场

实证研究表明,伙伴国的经济实力是决定贸易潜力的重要要素。中亚国家国内经济快速发展,进口需求量以及进口商品质量不断提升,因此需要培育一批开放型产业的龙头企业开拓中亚市场,充分释放新疆与中亚贸易潜力。要培育开放型产业,抓好出口加工基地和大型物流基地建设,提高各类基地对扩大进出口的贡献。培育一批有市场前景和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推进轻工、纺织、建材、化工、金属制品、信息服务、进口油气资源、进口矿产品、进口农林牧产品等出口基地和进口资源深加工建设。培育一批龙头骨干进出口企业,支持他们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和抗风险能力。鼓励和支持新疆优势企业到周边国家参与资源开发、工程基建、劳务合作,并积极依托国家对外援助平台,带动劳务、商品的出口。特别是积极鼓励新疆企业参与中吉公路、中塔公路 (二期)、中巴铁路、中吉乌铁路等互联互通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着力于开发新的贸易形式,大力发展加工、旅游、服务等贸易方式,全方位开拓中亚市场。

4.加快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和其他各种贸易成本,改善贸易环境

积极推动新疆与中亚和周边国家之间的铁路、公路、航空等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建立电信、电网、能源管道等多方式的互联互通网络;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沿线国家间的无障碍便利化运输;大力推进相关国家的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减少道路运输中的空驶损耗,降低运输成本;推动各国间统一基础设施标准,以利于交通便利化建设。通过提升联通效率、降低物流和通讯服务成本,增强区域内货物流、资金流、人流和信息流的畅通;与相关国家联手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改善口岸查验设施条件,进一步简化审验程序,减少通关环节、规范收费标准、推行一站式服务、互认查验和电子通关,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便利化,以点带面,最终实现全面的通关便利化。

刘青峰、姜书竹:《从贸易引力模型看中国双边贸易安排》,《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盛斌、廖明中:《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研究》,《世界经济》2004年第2期。

吴凤娇、胡海智:《基于引力模型的闽台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7期。

Rahman,M.M.,Australia's Global Trade Potential:Evidence from the Gravity Model Analysi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Vol.No.10,Issue No.2.

张会清:《中国的出口潜力研究:总量测算与地区分布》,《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第2期。

林玲、王炎:《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双边贸易的实证检验和政策含义》,《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第7期。

史朝兴、顾海英:《加入WTO对中国双边贸易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兼论影响中国双边贸易增长的因素》,《财贸研究》2006年第3期。

金哲松:《国际贸易结构与流向》,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

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世界经济》2001年第2期。

马德、刘岳:《FDI、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基于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生产力研究》2013年第9期。

猜你喜欢

中亚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五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新能源贸易合作研究
中亚五国网络媒体对华关注度现状分析
"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пояс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дает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шанс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МЦПС "Хоргос" дает много возможностей для развития бизнеса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ям из Китая и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
上海合作组织促进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出口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