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中标点符号使用偏误分析
2015-06-05王强
王 强
小学生作文中标点符号使用偏误分析
王 强
小学阶段是良好的标点符号书写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对运城市Y小学五年级80名学生作文材料进行研究,发现学生在作文中标点符号使用偏误普遍存在。从学生、教师、标点符号本体、标点符号教学等方面对其进行原因分析,指出应加强各种标点符号形体、格式特点的讲解,进行系统化的、由浅入深的教学安排,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错训练,对标点符号偏误进行及时反馈和引导,提高学生和教师对标点符号教学的重视。
小学作文;标点符号;使用偏误
标点符号是语言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对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要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结合语言表达的实际需要,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然而,小学作文教学及评改过程中,教师常常把内容表述、语言组织、思维逻辑作为作文习作教学重点,标点符号使用偏误问题却很少引起教师的关注。让学生正确了解标点符号,规范使用标点符号成为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
一、标点符号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随机选取运城市Y小学五年级某个班80名学生作文《致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作为研究样本,遵循不限时、600字左右、未经教师评阅(原始材料)三项原则,对作文习作中标点符号使用情况进行分类统计。
(一)使用种类丰富,使用频率不同
小学生作文标点符号使用的突出特点是种类丰富,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的标点符号主要有逗号、句号、叹号、问号、顿号、冒号、引号、省略号、分号、书名号、破折号和括号等12种。通过对标点符号使用次数及使用频率统计发现,各标点符号的使用频率差异较大。其中,逗号出现1 714次,占总体的55.3%;句号出现533次,占总体的17.2%;叹号出现260次,占总体的8.4%;问号、顿号、冒号、引号、省略号、分号、书名号、破折号等9种标点符号使用次数均在200次以内,全部共占27.4%(见表1)。可知,小学生标点符号使用种类丰富,但使用范围较有限,主要集中于逗号和句号,其它标点符号使用频次相对较少。
表1 . 12种标点符号使用情况统计表
(二)形体偏误差别较大
通过标点符号形体偏误分析可知,逗号形体偏误率相对较高,达33.2%,是标点符号中形体偏误最高的;句号使用率为17.2%,但形体偏误率仅为5.4%;引号使用率为2.2%,形体偏误率为20.6%;书名号使用率为0.5%,偏误率为20%;顿号使用率为4.2%,形体偏误率为14.5%;书名号、冒号、括号三种标点符号的使用率较低,占总数的4.8%,形体偏误率为0。分析可知,标点符号的使用率和形体偏误率不呈正相关(见表2)。逗号、引号、顿号、破折号在形体教学方面急待进一步加强,句号、叹号、问号、省略号、分号在形体书写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冒号、书名号、括号的形体掌握情况相对较好。
表2 . 12种标点符号的形体偏误统计
(三)格式偏误现象普遍
通过对标点符号格式偏误进行分析,引号和括号的格式偏误率相对较高,达到42.6%和33.3%,教学中应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规范其书写格式;书名号和省略号格式偏误率分别为15%和12.5%,冒号、叹号、顿号、逗号、句号、问号等格式偏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7.3%、5.4%、3.8%、3.4%、3.4%、1.9%,这些标点符号的格式偏误问题,仍需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分号、括号格式偏误率均为0,表明学生对分号和括号的书写格式掌握良好。分析可知,标点符号的使用率与形体偏误率不呈现正相关(见表3)。
表3 . 12种标点符号的格式偏误统计
(四)各标点符号偏误类别间存在差异
通过对标点符号的形体偏误率与格式偏误率间对比分析发现,样本各种标点符号的形体偏误与格式偏误间存在差异(见图1)。调查可知,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顿号、分号、破折号的形体偏误率均高于格式偏误率;冒号、引号、省略号、书名号、括号五种标点符号的格式偏误率高于形体偏误率。不同的标点符号间存在不同的偏误类别,各种标点符号偏误类别具有差异性。教学中,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顿号、分号、破折号等七种标点符号需要加强书写格式教学,而冒号、引号、省略号、书名号、括号等五种标点符号则应该更加侧重书写形体教学,需要引起师生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图1 12种常见的标点符号形体偏误率与格式偏误率的比较
(五)形体与格式偏误间存在共性
学生作文写作中标点符号形体偏误与格式偏误间存在共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一种标点符号在作文中出现同一形体偏误或同一格式偏误,或多种标点符号通篇同一格式偏误的现象。还有部分样本存在字格内方位偏误、通篇都将句号写作实心圆点、将省略号挤入一个字格内等(见图2),而这些偏误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书写习惯的影响,且不同个体表现的连续性偏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二,标点符号在不同样本间呈现出相同的形体偏误或格式偏误,标点符号偏误类型间存在一定共性,将句号写成实心圆点、将非句末标点符号和汉字挤入一格,句号置于字格中间等现象等都较为普遍。如,逗号的书写存在同样的形体偏误(见图3)表现为将逗号写成一撇。
图2
图3
二、标点符号使用偏误的主要原因
(一)小学生认知有局限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常基于表象对标点符号进行讲解,学生对其功能及用法认知较为有限,作文中标点符号使用过于泛化。如,在现代汉语中,逗号与顿号都可表示并列语间时间的停顿,但两者间又有着各自独立的适用范围,学生对各种标点符号使用缺乏正确的认知,对其区分和使用界限在认识上存在片面性,写作中大量使用相对熟悉的逗号和句号,标点符号使用范围过于局限。
(二)印刷与手写之间差异的影响
印刷体与书写体间存在差异是小学生标点符号书写偏误的主要原因。小学生学习标点符号主要借助教材、课外书等媒介,教材中的标点符号没有方格,而学生作文则需把标点符号写在方格内。学生在无字格限制的教材中对标点符号占格情况掌握不准确,导致写作中常出现将非句末标点符号与句尾汉字挤入一格、标点符号在字格内方位偏误等现象。如,教材中印刷体省略号表述不明,学生不清楚省略号是占一个字格还是两个字格,出现将六个圆点挤入一个字格内的格式偏误现象。
(三)教学缺乏针对性
语文教师未将标点符号作为单独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而是将其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中,标点符号书写内容讲解不系统、不规范、不具体,多集中于形体书写,有的甚至常常被忽略不讲。教师对作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缺乏具体、必要、明确的要求,学生对标点符号的学习、了解及使用,更多取决于自身的主观判断,跟着感觉走,致使标点符号偏误大量出现。
(四)作文评改有偏失
在作文评改中,教师自身对标点符号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多侧重于错别字、语句表达及文章逻辑等内容,标点符号常常被忽略,甚至有教师在板书过程中也常常出现错误的标点符号示范。如,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将逗号写成一撇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学生书写标点符号常常以教师为模版,模仿教师进行书写。这些都对小学生标点符号书写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是导致标点符号偏误存在共性的重要原因。
(五)书写习惯须改变
学生在作文写作中,标点符号偏误呈现共性特征。有些通篇将逗号写作了一撇,有些通篇将句号写作实心圆点,有些通篇将非句末标点符号与句尾汉字挤入一格,这些偏误的出现并非偶然,与小学生的写作习惯密切相关。标点符号偏误应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有些学生作文中只有一两处将逗号的小圆点写成了空心,其它标点书写全都正确,这些偶然的偏误并非是学生不良写作习惯所致,与学生自身的粗心及不认真的态度有关,应引起师生的重视。
三、对策及建议
(一)讲解强调规范性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标点符号的形体要求及占格规则,提供方格内书写的标准示范,并详细讲解,使学生了解标点符号形式及格式的特点。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将标点符号置于方格或田字格内,让学生注意观察标点符号的正确占位,使其对标点符号形成正确的认识。如,逗号、句号在形体上应注意虚实书写的规范,书写按照居左偏下;省略号、破折号各占两格,书写按照上下居中,省略号的六个点是实心等。其次,加强学生的书写训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地去感知每个标点符号的形体结构及格式特点。讲解中,教师可采用分类讲解与对比讲解的方法,把形体偏误和格式偏误的标点符号分别归类进行讲解,也可通过比较各种标点符号的异同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标点符号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突出系统性
教学中,教师不能采取“补漏式”的教学方法,应坚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进行系统化的教学。首先,根据学生对不同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基于学生对各种标点符号使用的差异,参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常用到不常用的原则进行编排,对标点符号教学的顺序进行适当调整。调查中,逗号和句号的使用率最高,教师应先教逗号和句号的使用,再教使用率较低的其它标点符号。其次,标点符号应结合具体的题材进行教学。如,读后感、观后感题材的作文,会出现较多的书名号,而书信体的作文,则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冒号,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作文情境及题材进行教学,使标点符号教学内容安排更加科学化。最后,让学生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采用游戏、儿歌等喜闻乐见的方式辅助加强记忆。[2]
(三)训练强化针对性
为纠正学生作文标点符号使用偏误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改错训练。首先,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自我诊断的方法,自我辨别标点符号的形体偏误和格式偏误。其次,在学生认识标点符号形体及格式书写规范的同时,通过学生自改或互改以降低和纠正作文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偏误。调查中,逗号和句号的形体偏误率均高于格式偏误率,表现为虚实偏误和点线偏误两种类型,教师开展改错训练应当把逗号和句号的形体偏误作为教学重点,列举常见的书写偏误现象,如将逗号写做一撇,逗号上面的实心圆点写做空心,句号的空心圆点写成实心圆点等,有重点地进行标点符号改错训练。
(四)及时反馈和引导
作文是学生标点符号掌握情况最直观具体的表现,是教师对学生标点符号书写、运用进行分析归纳的重要材料,能帮助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心理。[3]教师在作文评改中,应端正态度,积极重视,对标点符号偏误进行及时的提醒和纠正。当发现标点符号偏误时,应注明偏误之处,让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避免将这类偏误延续下去。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对标点符号使用问题进行教改研究,建议教师在作文评改过程中对标点符号偏误情况进行统计,归类、整理、分析,找出学生容易出现偏误的规律。结合课本内容对标点符号进行针对性的讲解,降低学生的标点符号使用偏误率。
(五)提高师生对标点符号重要性的认识
调查中,多数教师认同标点符号是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然而,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紧紧围绕应试进行教学,对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缺乏系统、深入的指导,学生作文中标点符号使用偏误比比皆是。首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整体的表达能力及语言应用能力,同时进行标点符号的教学指导。其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于学习兴趣的激发,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通过讲授一些有关标点符号的故事,启发引导、寓教于乐。[4]最后,将标点符号的教学内容引入作文测评中,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做为目标,强调标点符号的重要性,严格要求其规范性和准确性,提高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技能。
[1]徐春燕.凸现作文中标点符号的魅力[J].中学教学参考, 2013(34).
[2]陈晓军.小学标点符号教学教导[J].考试周刊,2013(8).
[3]刘炜.中国学生英语写作常见标点符号错误例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
[4]张秀瑜.标点符号教学不可忽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 (26).
[责任编辑:陈 浮]
The Analysis of Errors of Using Punctuations in the Composition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ANG Qiang
The following points should be grasp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guide-teaching case in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class:introducing question,setting clear objectives;learning autonomously,finding problems;cooperating discussion,solving problems;feeding back problems,showing direction;concluding and summarizing, forming frame;testing standard,and lifting capacity.The implementation of guide-teaching case can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students’ability,and promote teachers’development.
primary composition;punctuation;using error
2015-07-01
王强,运城学院(山西运城044000)教育与心理科学系讲师。
运城学院专业建设基金项目“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Z201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