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生物课堂实施导学案教学的探索

2015-02-13王利华

关键词:学案环节教材

王利华

在初中生物课堂实施导学案教学的探索

王利华

在初中生物课堂实施导学案教学,应把握以下环节:问题导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寻找问题;合作探讨,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展示点拨;归纳小结,形成框架;达标检测,提升能力。导学案教学的实施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能力,促进了教师发展。

初中生物;导学案;教学模式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应优化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思维,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现有机融合和转换,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P3)在这样的思路下,我们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新课程理念,并多次到外地优秀学校进行实地考察,认真学习他们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探索了导学案教学的方法。

目前,在一些地区初中生物学教育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教学内容多但课时少;课程设置的年级不尽合理,如初三不安排生物课。[2](P3~5)另外,由于初中生物课作为副科不列入中考,因而生物课不被学生和家长重视。面对上述背景,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在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率,力争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导学案的使用成为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且成效较为显著。

一、做好课前准备

我们倡导导学案教学有一定的基础条件,如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多方取经,取长补短,并不断尝试教学改革,并对每次改革都认真进行总结,汲取经验教训。在这种情况下,结合我校的特点,倡导使用导学案教学的基础就比较扎实。在准备阶段,为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由原来教师自己编写导学案,改为统一使用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问题解决导学方案》,这本书以问题解决为核心,通过问题探究完成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达成学习目标。它改变了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以探究问题为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教师在课前要对课标、学生、教材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再结合导学案的设计,在学科组内商讨需要修改或补充的内容,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这项工作一般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内完成。

二、课堂实施步骤

(一)问题导入,明确目标

导学案第一环节是“问题导学”,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要设计巧妙的导入语,把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思维引领到最佳状态。如学习遗传病和优生优育内容时,讲述维多利亚女王和她表哥、达尔文和他表姐结婚的故事;学习藻类植物时,引入古诗词“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学习遗传和变异时,以民间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进入新课;在“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这节课,可以先简要讲述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田世国捐肾救母的故事。导入环节的设计,主要是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充满学习知识的渴望。导入后,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中的“本节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本环节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

(二)自主学习,寻找问题

导学案的第二环节是“自主学习”。学生在导学案“教材导读”的引领下,预习教材内容。这一步骤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亲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初步了解教材的基本知识,同时明确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内容。

在学生预学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红笔标注出疑难问题。

在学生预习完教材后,要完成导学案中的“教材导读”环节。这个环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准讨论。

如果是实验探究,教师应要求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如“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这个探究实验,在课堂上重点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而实验过程只能在课下完成。种子萌发大约要经过3~5天,之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并得出实验结论。

“教材导读”的问题不要求学生全部书写,只需在教材相应的位置作记号,这样可以节省时间。随后要进行这一环节的学习结果检测,即学生独立完成基础反思习题。

本环节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三)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而探究性学习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2](P117)在自主学习结束后,一般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这个环节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互相对照基础反思习题的答案;二是解决“教材导读”中的问题;三是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后存在的疑惑。由小组长将组内交流、讨论的结果及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在合作学习这一环节,小组成员的分配要合理。以前我校尝试过6人小组,设正副组长各一名,但后来发现,成员过多会造成有的学生偷懒或消极被动的情况,效果不太理想。于是改为4人小组,在成员的分配上,是按照以往摸底考试成绩并结合平时的表现,将全班学生分为4个层次,从每个层次中各挑选一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这样既兼顾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又使得每个小组在整体水平上比较均衡,便于小组间公平竞争,也有利于组内成员间的互助合作。一般一个小组成立后要保持稳定性,至少一个学期不再变化。

为保证学习效果,每个小组的组长人选至关重要。小组长不仅学习能力要强,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有较好的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小组长还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见解并能够对其他同学的想法、意见作出评价。副组长的作用主要是协助组长搞好组内的学习,同时设立一名组内监督员,监督组内学习的完成情况。小组成员人人有分工,个个有任务,就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也可定期互换,使得每一位成员都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1](P31)通过成员互动,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环节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四)反馈问题,展示点拨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及组内的合作学习之后,仍会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由各小组代表提出本小组的疑难问题,教师对学生置疑的问题作必要的筛选和加工,结合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后加以讲解,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精讲时要把握“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即易错、易漏的知识讲,重点难点讲,有扩展性内容的知识讲。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3](P132)

对于易错点,可结合案例讲透讲明,如学习反射的概念,可用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向日葵的向光性等举例,说明反射和应激性的区别。对于重点难点问题,可以运用一定量的习题练习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血液、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及原尿和尿液的形成过程,采用表格、病例分析、问题剖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对于拓展性的内容,最好联系平时生活实际经验或身边的事情进行介绍,如植物的无性生殖这节课,可以利用教室内的盆栽植物就近举例:有红色小球的仙人柱是嫁接的植物,绿萝这种植物可以采用扦插来繁殖。在课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扦插培养,真正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习惯。

在小组合作这一环节,要及时进行评价。发现并表扬表现好的小组或个人,这样做不仅有示范意义,而且对后续学习有良好的激励作用。

本环节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五)归纳小结,形成框架

问题解决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使知识能系统地留在学生们的脑海中,并通过完成导学方案后的“归纳展示”,构建网络,形成知识框架。这一环节由学生自行完成或师生共同归纳。

本环节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

(六)达标检测,提升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本节导学案中的“能力测控”习题。本环节旨在通过习题训练巩固基础,检测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巡视辅导,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最后由教师公布正确答案,组内成员相互批阅,进行评价,并由组长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教师进行点评。

这一环节如果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完成,就作为课后作业,由学生自对答案,并用红笔标出错题和不会做的题,下节课前由组长检查签字,并统计上交本组不能解答的问题,由教师集中解答或由其他组学生解答。

三、课后总结反思

新课程改革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生物教师应善于学习,改变照本宣科、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扎实地习得生物学知识。

教师在每节课后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日记,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悟、思考或困惑记录下来,总结得失,力争将下次教学活动做得圆满。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同科教师也应积极进行交流和沟通,进一步完善各自的教学方案和策略。

导学案教学实施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首先,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习成绩。每个班的学习成绩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尤其是中等生的提升幅度较大,但是学困生的收效还不太显著,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再次是教师自身发生变化。以往费时低效的陈旧教学模式使教师疲惫不堪,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之后,学生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教师则能把更多的精力使用到指导学生提高实际能力上来。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实现了对自我的提升和超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恩山,汪忠主编.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秦培元主编.洋思高效课堂[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责任编辑:陈 浮]

Explor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of Guide-teaching Case in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Class

WANG Lihua

The following points should be grasp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guide-teaching case in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class:introducing question,setting clear objectives;learning autonomously,finding problems;cooperating discussion,solving problems;feeding back problems,showing direction;concluding and summarizing, forming frame;testing standard,lifting capacity.The implementation of learning plan-guided teaching can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students’ability,and promote teachers’development.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guide-teaching case;teaching mode

2015-07-12

王利华,山西省长治市(山西长治046000)城区第一中学生物教研组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学案环节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乡愁导学案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比例尺(一)”导学案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