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高龄肠破裂患者的诊断价值

2015-06-05付会珍王建勋王立智

医疗装备 2015年10期
关键词:肠壁高龄脂肪酸

付会珍,张 雪,王建勋,王 欢,王 东,王立智

(安国市医院,河北安国071200)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高龄肠破裂患者的诊断价值

付会珍,张 雪,王建勋,王 欢,王 东,王立智

(安国市医院,河北安国071200)

目的:分析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高龄肠破裂患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5年2月疑诊为肠破裂患者80例,依据患者手术结果分为肠破裂组29例与非肠破裂组51例。患者入院后分别于0、6、12、18、24、36h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比较2组患者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动态变化差异。分析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对于高龄肠破裂患者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肠破裂组患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0、6、12、18、24、36h分别为[(117.93±32.56)ng/mL)、(165.84± 34.69)ng/mL)、(238.57±41.23)ng/mL)、(254.27±36.3)ng/mL)、(288.90±33.27)ng/mL)、(308.45 ±49.17)ng/mL)];非肠破裂组患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0、6、12、18、24、36h分别为[(87.43± 23.16)ng/mL)、(89.04±14.28)ng/mL)、(93.06±13.273)ng/mL)、(99.05±16.35)ng/mL)、(104.25 ±16.49)ng/m L)、(97.35±17.64)ng/m L)]。肠破裂组患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呈逐渐上升变化,而非肠破裂组患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同时间点比较,明显降低,水平变化平缓,呈缓慢下降趋势。以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等于286 ng/mL为截断值,诊断肠破裂的灵敏度、特异度为56.7%;69.2%,ROC曲线下面积分别0.74(95%CI为54%~81%)。结论:动态观察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变化有助于高龄肠破裂患者临床诊断。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肠破裂;高龄

肠破裂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也是严重影响患者生命的急危重症之一[1,2]。肠破裂发生后,由于肠腔内容物进入无菌腹腔,引发腹膜化学性腹膜炎发生。临床多见严重腹痛、腹胀,查体见典型的腹膜刺激征及移动性浊音发生。但对于老年、高龄患者,由于患者刺激阈值提高以及神经感觉功能减退,患者多缺乏典型的症状及体征。肠破裂一旦发生,发病诱因不明显,临床症状不典型,严重影响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高老年肠破裂患者临床早期诊断发现率一直是临床研究目标[3]。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是敏感反应肠壁粘膜缺血坏死的生物学指标之一[4]。课题研究目的试分析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高龄肠破裂患者中临床诊断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10月至2015年2月疑诊为肠破裂患者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69.03± 10.28)岁。入组标准:①患者存在急腹症临床症状;②患者拟诊断肠破裂,临床查体或者影像学检查结果有阳性体征或可以患者;③患者年龄>60岁。排除标准:①入院6h内即确诊肠破裂行手术治疗者;②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③严重心衰及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者。本研究得到我院医教科批准,治疗获得患者或者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入组患者依据手术结果分为肠破裂组29例,男15例,女14例,年龄(68.37±11.26)岁。非肠破裂组51例,男26例,女25例,年龄(69.46±11.58)岁。患者入院后分别于0h、6h、12h、18h、24h、36h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比较2组患者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动态变化差异。分析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对于高龄肠破裂患者临床诊断价值。

1.3 检验指标: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水平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当日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mL,3000r/min离心沉淀,弃上清液,-20℃冰箱保存备检。将稀释后的标准样品及血清加样,按试剂盒操作流程进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各孔吸光度,计算对应样品浓度,试剂盒购自美国麦迪公司。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病史、肠破裂原因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不同时间点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动态比较:肠破裂组患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0h、6h、12h、18h、24h、36h分别为[(117.93±32.56)ng/mL)、(165.84± 34.69)ng/mL)、(238.57±41.23)ng/mL)、(254.27± 36.3)ng/mL)、(288.90±33.27)ng/mL)、(308.45± 49.17)ng/mL)];非肠破裂组患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0、6、12、18、24、36h分别为[(87.43±23.16)ng/mL)、(89.04±14.28)ng/mL)、(93.06±13.27)ng/mL)、(99.05± 16.35)ng/mL)、(104.25±16.49)ng/mL)、(97.35±17.64)ng/mL)]。肠破裂组患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呈逐渐上升变化,而非肠破裂组患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同时间点比较,明显降低,水平变化平缓,呈缓慢下降趋势。以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等于286 ng/mL为截断值,诊断肠破裂的灵敏度、特异度为56.7%;69.2%,ROC曲线下面积分别0.74(95%CI为54%~81%),见图1,2。

表1 2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比较(n,%)

图1 不同时间点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动态比较

图2 ROC曲线变化

3 讨论

肠腔是营养吸收器官,也是腹腔内最大脏器。肠黏膜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肠腔内生长各种菌群,为体内天然,最大菌库。肠道内寄生细菌影响患者食欲、消化、吸收能力以及对于抵抗感染及自身免疫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其肠腔内菌群的平衡依赖于肠壁完整性屏障保护[5]。肠破裂后,肠壁天然结构屏障破坏,患者肠腔内容物外溢,进入无菌腹腔内,毒素的迅速吸收,引发机体多脏器功能衰竭[6]。目前肠破裂已成为腹部外科最棘手的并发症之一。特别对于老年、高龄患者,由于患者肠破裂症状以及诱因不明显,患者对于疼痛等刺激阈提高,造成临床发病隐匿,发病时间过长,临床多以重症感染性休克等症状被发现。一旦临床症状典型,患者多迅速进入危重状态。对于可疑患者,如何早期发现肠破裂线索,提高早期诊断时间成为救治肠破裂的主要方向之一[7,8]。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是肠黏膜缺血坏死的早期生物学标志物。有研究表明其水平高低与肠壁黏膜缺血坏死关系密切[9,10]。

研究结果发现肠破裂组患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呈逐渐上升变化,而非肠破裂组患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同时间点比较,明显降低,水平变化平缓,呈缓慢下降趋势。以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等于286 ng/m L为截断值,诊断肠破裂的灵敏度、特异度为56.7%;69.2%,ROC曲线下面积分别0.74(95%CI为54%~81%)。相关资料研究表明[11]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是低分子胞液蛋白,正常情况下,外周血清内检测不出。当肠壁黏膜缺血坏死时,肠上皮黏膜细胞完整性及通透性破坏,胞液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释出,通过周围肠壁毛细血管以及乳糜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肠破裂是是以肠黏膜损伤为基础的“结构性诊断名称”。其临床诊断标准具有延迟性以及滞后性,肠黏膜的缺血损伤发展至肠壁坏死、穿孔需要一定的时间。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肠壁黏膜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有助于肠破裂处于功能性损伤状态即给予临床及早提示与处理依据,有助于避免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

课题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观察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变化有助于高龄肠破裂患者临床诊断。由于课题研究目标主要患者人群集中在各种诱因促发的自发性肠破裂患者中,其发病病理过程符合肠黏膜慢性缺血-缺氧-损伤-穿孔-破裂的过程。其研究成果应用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肠破裂损伤中是否适用,还待研究进一步证实[12]。

[1]任建安.当前腹腔感染诊治的难题与对策 [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1,14(7):483-486.

[2]任天成,王赤,杨健.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评估价值[J].江苏医药,2011,37(23):134-136.

[3]俞娅芬,程德昌,宋秀琴.早期诊断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2):154-156.

[4]Jones AE,Flechtl JF,et al.Procalcitonin test in the diagnosis of bacteremia;a meta-analysis.Ann Emerg Med.2007;50:34 -41.

[5]高戈,冯喆,常志刚,等.2008国际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诊疗指南[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37(12):321 -325.

[6]Charles PE,Ladoire S,Aho s,et al.Serum procalcitonin eleva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t the onset of bacteremia caused by ethter gram negative or gram positive bacteria.BMC Infect Dis.2008;8:38

[7]李宁.肠衰竭、腹腔感染与营养支持 [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9,16(5):257-258.

[8]Dellinger RP,Levy MM,Carlet JM,et al.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l;2008;Critic Care Med.2008;36;296-327.

[9]李小悦,沈利汉,蔡立华.血糖水平和血糖变异度预测成人复杂腹腔感染术后28天生存率的临床研究 [J].中国急救医学,2014,34(8):695-698.

[10]Chris-Crain M,Muller B.Procalcitonin iin bacterial infectionshope,more or less?[J].Swiss Med Wkly,2005,135(7):451-461.

[11]宋超,王钰,成祥君,等.血流感染患者降钙素原变化及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2011,37(23):126-129.

[12]任建安.腹腔开放疗法在严重腹腔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4,13(7):508-510.

R656.6

B

1002-2376(2015)08-0033-02

2015-06-22

猜你喜欢

肠壁高龄脂肪酸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荷莲荳脂肪酸成分分析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鳄梨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