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竞赛、乐学
2015-06-03陈志芬
陈志芬
摘 要:文言文对于二级达标校学生而言,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要化繁为简,启发引导,引入竞赛机制,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关键词:愉悦感;知识点;竞赛机制
文言文历来是学生学习中最难攻克的堡垒,使很多学生自动放弃文言文的学习。那么,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呢?文言知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因此应教导学生能灵活使用《文言文常用字字典》,再结合课下注解,初步读懂文章内容,注重反思,强调合作学习,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共同提高,逐步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
指导学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并把它制作成课件。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时,使每个同学都能获得愉悦感,使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这其实就是课程标准中所提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既然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如此的妙处,那么对于我们这种三级达标校普通班的学生,我们又该如何引导呢?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可见要分等级分层次因材施教,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制订符合普通班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愉悦感
由于畏难情绪作祟,普通班学生对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不屑一顾,想当然地以为老师上课会包办一切。其实能入选高中语文课本的都是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只要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就有百分之八九十的内容都能读懂,不懂的部分可以引导学生预习时做好标记,上课时由老师讲解。而事实上,我们在教授文言文时,为了赶进度,即使学生不读课文,老师都会逐字逐句讲解,生怕漏掉什么知识点,万一考试时出现,学生会吃亏。殊不知,正是在语文教学中过分夸大了教师讲解的作用,学生才忽视了自己的阅读实践。学生正是基于这种惰性思想,使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及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可能实现。
要怎样才能改变学生的这种观念呢?我想,一方面,教师要敢于大胆取舍,普通班学生只要重点讲解每个单元的重点课文即可。另一方面,教师上课时不要包办一切,将课堂主动权交还学生,即施加压力。具体做法如下:
备课时,我决定两个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看看哪种教学方法好,有个比较。于是,在布置学生预习《愚溪诗序》这课时,对于A对照组:我特别交代:明天的语文课,每个同学都有上台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班B对照组:除了必要的交代,我特意将学生分成四组,嘱咐他们认真翻译课文第一段并制作成课件,准备上课时到讲台上来展示。
课前十分钟,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僻字的读音。接下来,A对照组:我选定一组同学,一人翻译一句,当然,也可随时改变顺序,使没有轮到的学生有紧迫感,自然不敢太放松。A对照组学生表现与我预期的差不多,没准备好,一站起来就慌了。我就先安抚他,“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只拦路虎长啥样?”“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你觉得哪几个词没把握?”“或、以、之!”“谁能帮助他?”有同学站起来:“或:有的人。以:因为。之:代词。”“瞧,回答得不错!不过‘以:确切一点是解释为……?”“拿、用。”学生迫不及待地回答。“很好。障碍被扫除了,还是请第一位同学来把句子翻译一下?”“有人说,这溪水可以染色,拿它的这种性能来为它起名字,所以又叫它染溪。”……接下来回答的同学就不再胆怯了,因为不时有同学在不断地补充,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获得学习愉悦感。
B对照组:我让各组选派选手上台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四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翻译的最好。同学们很有竞争意识,争着指出同学翻译过程中的错误。如“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中的“焉”字。有人翻译成“啊”,有人翻译成“在这里”。我就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我喜欢这条溪,沿着溪水往前走二三里,发现了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我就安家啊。”好,還是“我喜欢这条溪,沿着溪水往前走二三里,发现了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我就把家安在这里。”好呢?根据语感,学生都认为第二句好。……上课期间掌声不断,4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可学生还是意犹未尽。
通过两个对照组的比较,我发现:普通班学生表面看上去惰性大,实际上他们的心中还是存在很强的竞争意识,因此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式,只要唤醒学生潜在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潜能,就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抓好复习环节
这是巩固知识点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这一环节往往最难做到。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个问题:不管上节课学生学得多高兴,上课效率有多高,下一节课前还是要花至少10分钟让他们背诵(而且是他们明确知道这节课要小测的基础上)。一节课只有45分钟,除去10分钟背诵,再减去15分钟小测,一堂课容量是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教师讲解的知识点要少而精,力求温故而知新。
当然,毕竟是普通班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又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就必须不断变换竞赛机制,同时放慢教学进度,力求巩固基础知识,稳扎稳打,这叫慢工出细活,切不可操之过急,做夹生饭,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