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语文在诵读 诗意课堂在创写
2015-06-03赵健汝张文金
赵健汝 张文金
语文是美的,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有着古今数代人的文学积淀。在教学中,教师解读课标精神,联系实际学情,指导学生掌握诵读诗文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写佳作的尝试,不仅仅是读写结合的有效拓展,更是学用交融的教学探索。笔者结合教学实例,浅谈诗文诵读的方法和佳作创写的技巧。
一、诵读诗词,品意境
古人所言“诗言志”。在诗词的字里行间,蕴含着诗人的情感。而抽象情感的表达往往借助具体意象来表现。这便是所谓“寄情于物,物即著我之色”的创作理念,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水调歌头》是苏轼的贬官之作,写在醉酒之时。词中借助寄寓离别、暗含思念的“月”之形象,表现了孤高旷远、清寒寂寥的词中意境,抒发了身世浮沉、悲欢离合的人生感触。
学生诵读的时候,需要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把握节奏,需要在体会词人的心境中领悟情感。在诵读中,感知千古名篇的遣詞用句;在诵读中,感受词人情感的跌宕起伏。读出回环往复的音韵美,读出柳暗花明的意境美。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豪放之词,写于1936年。彼时的伟人领军北上,于雪后登临高塬。正是壮志在胸、豪情满怀,写下了绝世之作。词中展现了雄奇壮丽的北方雪景,抒发了斗志昂扬的革命情怀。
诵读的时候,需要读出伟人词作中恢宏开阔的意境,需要读出伟人胸怀中澎湃激荡的情感。在诵读中,感受用词之精妙;在诵读中,领悟胸襟之豪迈。
二、创写诗词,显情韵
古人写诗填词,有一定的章法和规矩。对于中学生来说,只要能够准确地抒发内心真实的情感,只要能够恰当地体现语言文字的音韵,便是成功之作。在教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的时候,正值清明时节。教学之余,在学生深情诵读的时候,集体创作,当堂完成。凝聚了众人的情思,效果自然不错。原文如下:
水调歌头·清明
清明又来到,酒品祭祖先。路上行人断魂,我辈亦伤感。思念已去亲人,忧伤悲痛难掩。清泪自心流。少年思故人,此情存心间。
燃香烛,洒清酒,泪满面。忧伤在心,何时再能情相牵?拥有不懂珍惜,失去才知叹惋。如今心伤感!焚香祭先祖,但愿情长远。
虽然用词略有生涩,尽管语意稍显牵强。可是,能够尝试,就是收获。
三、诵读文言,知背景
古代文人大多有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济世情怀,而那些胸怀壮志、心有抱负的伟人,却因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有淡泊名利而超然物外的雅士,居于陋室却自得其乐。诵读这样的文言,需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从而深刻体会。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刘禹锡的《陋室铭》。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传诵千古的名篇。诵读时,要在理解背景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明确文章的表达主旨。体会迁客骚人因物喜、因己悲的感伤情怀,理解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在诵读品悟情感的同时,因文中骈散结合的优美句式,有流畅的美感,有映衬的意趣,亦能领略到古文一语道破千万的无言之美妙。
和范仲淹一样,因革新得罪权贵的刘禹锡亦被贬官至和州。策知县故意刁难,刘禹锡三迁其家。不满小人趋炎附势的恶意行径,刘禹锡奋笔而作《陋室铭》。刻于石上,以示自己安贫乐道的志趣和洁身自好的情操。
《陋室铭》不足百字,却妙语如珠。诵读时,理解名句,品析修辞,领悟作者抒发的心志,一种陶冶,一种感染。
四、创写文言,重内容
学习文言文,关键在于诵读理解。创写文言文,重点在于安排内容。不必要求照搬照抄,不必一味拘泥于形式。只要真实地描写生活,只要贴切地表现主旨,便是写作的突破,更是学习的超越。
教学《岳阳楼记》,学生直观感受到洞庭的美景,亦能真切体会到情景的交融。虽然家乡没有名胜古迹,可是对于农村孩子而言,最熟悉的就是田野。如下文,就是一篇不错的佳作。
田野记
田野之景色,乃吾最爱。
春耕时节,人皆忙于劳作。田野之间,万物复苏,杂草丛生。
夏至,吾随父母至田野。抚苗,锄草。烈日炎炎,吾于树荫避暑。偶有枝头鸟鸣,嘤嘤成韵。
吾观田野之妙,在谷物之上。争先恐后,含苞待放。
秋收之时,则机器轰隆,粮食满仓。虽树皆枯黄,叶落满地。然则瓜果飘香,人皆喜洋洋者矣。
细雨飘零,万物皆有异样。露于叶上,恰似珍珠。天气微凉,晨起有霜。若有北雁飞过,则感极而悲者矣。
冬至,四周凄清,寂寥无人。
此则田野之景观也。
虽不似范文正公洋洋洒洒的笔调,更没有心怀天下的愿望。但是,稚嫩的文笔也算可喜的天然本色。真挚的情感亦是创作的坚实基础。
《陋室铭》的教学,自然是当堂成诵。笔者指导学生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明确自己独有的爱好,体现自己高雅的志趣,创写自己个性的铭文。在写作之前,以笔者原创的小文为示例,希望抛砖引玉。
读书铭
书不在多,有用则行;读不在精,知趣则灵。斯是闲读,惟吾雅兴。俯首在案前,神游在书海。品读有佳句,斟酌无杂意。可以通古今,晓天地。无尘事之劳神,无杂念之乱心。陶潜好读书,杜翁破万卷。吾自问:何闲之有?
语文课堂,深情诵读,即兴创作,是诗意的,是智慧的,更是理想的。愿在这样的探索和尝试中,提高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养。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