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责任教育的渗透
2015-06-02洪朝育
洪朝育
【摘 要】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让学生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要有责任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思想品德课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理想道德观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责任 感恩 思想品德
在一个既讲效率又讲公平,既讲竞争又讲合作,既讲权利又讲义务,既讲个性又讲共性的社会里,对人才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学生责任感培养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人才的素质提出的要求,而当今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其中一些学生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缺乏责任感。长期下去,他们将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也无法适应社会,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德育教育学科,我们应在学科教学中本着“以人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生活空间、学习空间及社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健康的人格,培养高尚的品德。下面我就教学中学生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是“责任”概念模糊。有的学生把责任只看作是对成人、职业人员的道德要求,似乎与青少年没有关系;有的学生对责任范围的认定比较狭窄,认为只有法律规定的才是责任,其他的都不是责任。
二是一些学生不能全面认识到承担责任既会有回报但也会付出代价,在承担责任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获得回报时兴高采烈,一旦付出代价而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就垂头丧气、后悔不已。同时,面对责任,有些同学能躲则躲,能逃则逃,不能清楚地认识到逃避的后果,如失去人们的信任,受到谴责,甚至受到法律的惩罚等等。
三是对承担责任的回报斤斤计较,一旦不能如愿则怨天尤人;对他人的奉献要么认为理所当然,熟视无睹,要么持怀疑或嘲笑的态度。
四是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勇于承认错误、自我检讨的勇气,这是衡量中学生自我意识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学生的独立意识日益增强,希望摆脱成人的管束,获得更多的自由空间,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个体的自由与责任是统一的。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拥有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而是意味着负有责任。每一个人只有在履行责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自由。
因此,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责任,学会评估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理解无私奉献的行为,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那什么是责任呢?简单来说,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某些事情。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要立足于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要给学生上好“责任”这一堂课,都很有必要设置一些情景,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承担责任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自觉承担责任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且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让学生在承担责任中既感受到压力,又感受到成长的喜悦。下面就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感提几点操作建议。
一、注重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的细节,进行责任教育渗透
如让学生回顾自己在初中阶段的生活,列举自己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会承担哪些责任,还有哪些责任应该由自己承担,但自己还没有主动、自觉地承担;让学生回顾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自己最深的体会和感悟是什么,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是如何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培养锻炼起来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一方面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从而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另一方面也清醒地认识到可能还有一些责任自己没有很好地承担起来,这既不利于个人的成长,也不利于对他人、集体、社会和国家尽责。
二、要充分发掘教材感恩教育内容
感恩教育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苟且偷安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身而取义,是古人早已弄明白的道理。
三、通过社会实践,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育的效果在课外得以表现,课外教育是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思想品德课而言,开展研究性学习(如撰写政治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是一种比较可行和有效的实践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家乡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和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社会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挖掘“乡土”典型,关注乡情乡貌,既加深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热爱家乡、忧国忧民的责任意识。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学生之间乐于分享、勇于参与、寻求共赢,能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发展,以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当然,我们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各方面都很不成熟。因此我们老师在操作这些活动的时候,还应该提醒学生每一个人应承担的责任是多方面的,要引导学生体会承担责任的积极意义,鼓励学生自觉承担责任。
【参考文献】
[1]许英家.新教师教学[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Z].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九年级全一册[Z].人民教育出版社.
[4]全国中学课程改革研究中心——初中思想品德[Z].国家一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