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课堂讨论法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2015-06-01刘伟

新课程·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讨论法课堂策略中学物理

摘 要:组织学生讨论是中学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高质量的讨论是课堂教学的追求,如何营造学生自主的、积极的讨论氛围成为每个教师的重要任务。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深受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青睐,针对在学生讨论活动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把无益于课堂教学的情况分为三类,分析各类在课堂中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基于中学物理实际课堂对所提应对策略进行论证。

关键词:讨论法;课堂策略;中学物理

一、讨论法在中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课堂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讨论是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研究和信息传递,信息交流,信息筛选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讨论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与手段。也是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的一种体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人际交流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信息获取与筛选和归纳总结能力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良好互动的重要途径。讨论往往是学生针对特定的问题或现象结合所学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新知识获取或旧知识加工的一个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地精心设计的一种方式。学生高质量的讨论是良好组织教学主观见于客观的反映。因此讨论在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二、讨论法在实际教学中三种尴尬状况与应对策略分析

1.野马脱缰型

教师在设计一个问题的时候,有意或无意地激起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讨论,在讨论的“度”上似野马脱缰一样,与教师的设计初衷相去甚远。造成这种原因客观上是一种良好的表现,学生思维的发散体现了良好教学效果,符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课程理念。问题主要是对度的掌握和控制把握不足,造成此类状况很大因素是教师在设计需要讨论问题的深度上没有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契合,需要讨论的问题深度低于学生的认知。学生的兴趣以及心理效应的作用,造成连带效果。针对这类现象如果放任自流势必会使讨论氛围炽热化、讨论对象无方向化,有碍教师组织教学。

2.野马脱缰型应对策略

(1)寻找支点,四两拨千斤。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是由一个很小的变动会引起较大的变动。在使用杠杠原理的时候主要是要找到杠杆的支点,再根据支点和已经存在的受力点巧妙施加作用力。面对课堂高涨的氛围,学生思维的发散,倘若强行令其偃旗息鼓,不仅违背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而且与鼓励学生讨论的教学策略自相矛盾,需要寻找影响课堂氛围的支点,巧妙平衡课堂氛围。

(2)推波助澜,归类整理。放任学生自由讨论,当讨论遇到瓶颈时教师再追波逐浪,把讨论的维度广阔化、层次高度化,师生在此过程中互动空前紧密,课堂氛围空前活跃。等讨论膨胀到极致时教师以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引导学生对碎片化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类,使讨论结果系统化,在复习阶段效果尤为明显。

课堂实例:

师:从“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诗中,你们能找出与物理有关的知识吗?

生1:这是找参照物吧。

生2:人能看见青山、孤帆的原因是由于光的反射。

生3:这是描写海边或江边的风景,我去过海边,傍晚的沙滩比海水冷。

……

由此看出,教师对讨论问题的界限没有清晰的划出,导致学生讨论的无目的性。又由于学生思考的侧重点不同,造成思维野马脱缰似的发散。

例1.我们针对高中参照系一节进行新课学习。

师:看样子同学们對物理知识的掌握都很扎实。这句诗经常针对初中的参照物进行考查。现在同学们继续从参照物的角度再看这个词“水落石出”……

例2.初三物理知识复习。

师:有的同学说海边的现象,现在大家讨论一下,水蒸发会吸热还是放热,固液气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是吸热还是放热?

生1:蒸发吸热。

生2:固体变液体过程叫……

……

师:大家针对这句古诗从不同角度都找到了与物理相关的知识。现在我们从参照物这块知识来说是……

从光的反射这块来说是……

从比热容这块来说是……

从第一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不同角度讨论积极发言,但是远离设计的初衷(学习新课参照系),此时巧借参照物这个“杠杆”撬动讨论和发言的方向,把发散的思维悄然引入参照物的思维之中,进而进行高中知识参照系的学习。在第二个例子中教师首先不干预学生的讨论积极性,任其讨论激烈化。其次当学生思维被认知禁锢时,教师追波逐浪,然后引导学生对零碎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分类。学生高涨的积极性是取得高质量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3.茫然无措型

这类情况主要体现在,与野马脱缰型形成强烈的反差,学生的思维不能发散,讨论无法进行,既不与教师进行交流,也不与同学进行讨论,惘然无措,师生互动效率低。这类状况的出现往往造成课堂尴尬局面,也是实际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很多。教师设定的讨论对象存在缺陷,讨论对象的指向性不明或讨论对象所涉及认知深度和维度都是影响学生讨论的严重阻碍;学生的性格也会造成这种情况,不愿做出头鸟,羞于开口等因素;学生兴趣是造成此类状况的核心因素。

4.茫然无措型应对策略

(1)基于层次理论,巧用学生需要心理。马斯洛的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五类。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学生的潜意识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渴望表现自己和能够得到认可,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动机需要和抓住学生的成就感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生的动机与刺激发生共振,放大这种效应,激励学生敢讨论、敢发言,改变尴尬局面。

(2)转移有意注意,另辟思维缺口。当学生的思维被限制时,往往需要一个突破口,找到这样一个思维源泉的缺口成为应对此类现象的首要任务。在特定条件下,学生的综合认知时常被某项特定的事物或问题所束缚,使之只沿特定的条件直线思考,因此,物理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防止僵化的定式思维形成。

教学实例:

师:我们学习了电功和电能,同学们讨论电功与电能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生:(无讨论行为)

由于功和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针对二者的区别的界限非常模糊,尤其是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的表达式:

W=UIT

W=I2RT

W=■t

和与能量有关的焦耳定律表达式以及变式:

Q=I2RT

Q=UIT

Q=■t

完全一致,导致学生认为两者就是一个量。出现无法进行讨论这样的困局。

首先,我们从基于层次理论巧用学生需要心理。

师:首先我们从功和能的定义入手,看谁对概念的掌握更扎实,谁能回答什么是电功?什么是电能?

生1:电功就是……

生2:电能就是……

师:那么根据定义,功是一个过程量,与这个过程有关,能是一个状态量。功是反映能量转化多少的一个量。

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针对此类问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针对学生惘然无措的情况,第一种根据心理学角度进行刺激和鼓励,将学生需要得到认可的心理作用放大。此时教师把问题的出发点只从概念入手清晰地指出,进一步明确了方向,转而对学生进行鼓励,简单的问题,有用的鼓励势必会成为改变这类尴尬状况的好手段。

其次,转移有意注意、另辟思维缺口。

师:我们每家都有电表,电表的度数反映的是什么呢?

生:用电的多少。

师:电是一种能量,所以说用电的多少是反映电能消耗的多少。那电能是怎样消耗的呢?

生:煮饭、照明、电风扇……

师:电能的消耗主要是家用电器的使用,煮饭是将电能转化成了热能,照明是将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电风扇是将电能转化成了机械能。这里都是将电能转化成了其他能量,电能怎样才能转化成其他能呢?

生:做功。

师:对了,电能的转化是做功,我们把其称为电功,所以说,电功是反映电能转化多少的一个量,是一个过程量,而电能是一个状态量。

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从公式去寻找答案的狭隘思维定式,转移学生的注意,找到禁锢思维的突破口,轻松化解尴尬局面,两种方式都能够很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5.阳奉阴违型

这类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师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学生看似讨论得如火如荼,人人各抒己见,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实际上讨论的话题与教师组织的话题南辕北辙。针对一个特定话题,学生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与同学讨论,但迫于老师的威严不得不做样子,形成这种同学间的别扭状态。此类现象常见于实际教学课堂,耗时又无效果,以至于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愿让学生讨论。

6.阳奉阴违型应对策略

(1)確定方向,任务驱动。面对学生讨论的定位不准,难形成有效的讨论氛围等因素,教师可以适当降低讨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明确讨论的方向和重点,分配合适的任务进行针对性讨论训练,把针对问题的解决转化为针对任务的完成,转移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方向和认知定势,使高效、高质量的课堂讨论形成一种惯性。

(2)拟选典型,正负强化。纳金斯提出的强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斯金纳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在此类策略中正负强化应该同时进行,正强化是选择榜样行为,负强化是选择与榜样相对的行为。对于惩罚形式、程度的改变,并不能改变其本质,因此,在教育中有必要从惩罚向强化转变。

三、课堂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进入21世纪,由于人类社会更加突出强调人的发展思想、更加重视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主动性”,健康理念也就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导观念之一。讨论法是新课程教学理念下运用最多最广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无论是科学探究教学还是任务驱动教学,都是以小组学习为基础,而小组学习往往与讨论联系在一起。教学应是能动的,所以在选择应对方法时也应该具有能动性,各种策略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1]于凯真.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G].鲁东大学,2014.

[2]赵心业.政治课上讨论失控的“堵”与“疏”[G].江苏大港中学,2014.

[3]朱宏斌.从惩罚到强化的学理探究[G].华东师范大学,2011.

[4]杨春宏.调动学生数学课堂积极性的两种实践方法[G].河北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刘伟,男,出生于1992年,职称和职务:在读本科,

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育。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讨论法课堂策略中学物理
基于Multisim仿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中学物理教师的哲学使命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高效有趣的法宝
激发学生质疑,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让一步 让学习真正发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法应用的实效性
运用讨论法强化写作训练效果
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策略及方法探究
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