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书院制模式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调查报告

2015-06-01李想郭嘉乐

文教资料 2015年4期
关键词:复旦大学通识第二课堂

李想 董 琪 郭嘉乐

(南京审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关于书院制模式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调查报告

李想 董 琪 郭嘉乐

(南京审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专才教育”模式培养的大学生愈发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培养综合素质、推进通识教育”成为众多高校提出的新目标。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呢?近年来,许多高校探索出来一条实行通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书院制管理模式。本项目组正是在南京审计学院进行书院制改革的过渡阶段,在南京审计学院内发放问卷,并前往复旦大学进行实地调研,调查复旦大学和南京审计学院“书院制管理模式”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从而总结出书院制管理模式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如何真正落实书院制管理模式”等有关问题提出建议。

书院制 综合素质 通识教育

一、调查方法与数据

(一)调查方法。

在本次调查活动中,我们采取以问卷调查为主,咨询访谈为辅的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由于其具有成本低、易操作、反馈数据快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普遍采取的调查方法,但是,问卷调查也有诸如样本选取较难、统计工作量大、纸质问卷收回率低等缺点。为了尽量克服问卷研究方法这些自身固有弊端,我们对问卷的设计、发放、收回等环节都进行了有效控制。

首先,在问卷的设计环节,我们小组成员经过与指导老师的沟通,明确了问卷主题,并设计了两种问卷。这两种不同的问卷分别针对复旦大学和南京审计学院的学生,从而加强了问卷的针对性。

其次,在问卷的发放环节,我们小组成员于2014年10月30日前往复旦大学进行实地调研。由于对复旦大学各校区的具体地理位置及校园内的地理环境不太熟悉,我们联系了一位就读于复旦大学的同学。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分小组发放问卷,极大地提高了问卷发放效率。

最后,在问卷收回环节,我们采取现场回收的方式,保证发出的问卷最大限度被回收。

我们还在“问卷星”上设计了针对两校同学的问卷,并将问卷链接通过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发布,问卷的数据统计工作也由“问卷星”自动完成。

除此之外,我们还采取了另一种方式——访谈咨询。在复旦大学发放问卷的过程中,我们与答卷人进行简短的沟通,从而获得一些有利线索。但是由于时间限制,我们能够访谈的人数相对较少,问题数也相对较少,所以,这种方法只能为我们的调查结果提供一定的辅助性参考。

(二)数据统计。

在纸质问卷中,复旦大学实地调研期间我们共发放纸质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62份。在网络问卷中,我们收回有效问卷复旦大学50份,南京审计学院170份。我们利用问卷星分别对两校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以下是相关数据和分析结果。

1.复旦大学

问卷填写人年级分布为大一35人,占70%,大二11人,占22%,大三4人,占8%,大四0人,占0%。即问卷填写人主要是复旦大学大一学生。

关于书院制管理模式,37人表示只是听说过书院制,不是很了解,1人表示从未听说过,12人表示经常关注书院制。关于通识教育课程,25人希望学校多开设一些符合自己兴趣的课程,15人希望开设对自己平时和以后生活有帮助的,只有9人希望开设对专业学习有帮助的。关于导师部分,大部分学生比较希望导师能够提供专业学习、通识课程知识拓展、就业信息咨询等方面帮助。由于我们与复旦学子在网络上交集不多,因此收到的网络问卷只有50份,以上数据不能完全保证准确性,我们将其与纸质问卷结果相结合,为本调查提供参考。

2.南京审计学院

问卷填写人年级分布为大一52人,占30.6%;大二99人,占58.2%;大三13人,占7.7%;大四6人,占3.5%。即问卷填写人主要是南京审计学院低年级学生。

在书院建设中,超过一半的学生没有在书院内担任学生职务,参与书院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同学们对于书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有待加强。关于通识教育课程,50%的学生会在有其他更重要或更有趣的事情时翘掉通识选修课,22%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不重要,会经常翘课。而关于书院定期举办的课外活动,即第二课堂,超过一半的学生主要以兴趣为衡量标准决定是否参加活动,16.5%的学生从不参与书院活动。此外,导师制也是书院制管理模式的有效手段,但调查结果显示,近40%的同学从来不会主动找导师沟通交流。

矿区内的岩石露头多为中泥盆统棋梓桥组白云岩,上泥盆统锡矿山组的白云质灰岩,下石炭统孟公坳组的灰岩,中泥盆统跳马涧组细粒石英砂岩、细砂岩,上泥盆统佘田桥组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及岩浆岩、蚀变岩(如矽卡岩)等。

我们对调查结果数据做了交叉分析,形成柱状图如下:

你平时会不会翘掉你认为很“水”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你经常参加书院举办的活动吗?

你会经常主动找书院的导师或辅导员沟通交流吗?

二、研究内容

现代书院制强调“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一种以学生宿舍为管理平台,主要承担学生思想教育习惯养成、素质拓展、课外实践等方面任务的管理模式。由于书院制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宿舍为重心、以自我管理为途径、以第二课堂为载体、以通识教育为目标,在功能上与专业学院相辅相成,打破了以往学生管理体制的僵局,因而成为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的可能路径。为了使研究方向更具体,研究目的更清晰,本项目组以现有文献资料和调查问卷为依据,着力从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第二课堂的开展、导师制三个方面,研究探讨书院制管理模式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式及其绩效。

(一)通识教育课程设计。

2005 年,复旦大学创建了复旦学院,成立了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四大书院。2011年,又设立了希德书院。这五大书院分别以复旦大学历史上德高望重的五位老校长命名。复旦大学的书院制核心特点即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生第一年不分专业在复旦学院各书院进行通识课程的学习,第二年开始回到各专业院系学习。这样,低年级学生学习通识,注重多方面知识的积累,提升自身人文底蕴。高年级学生选择专业深入学习,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复旦学院通识课程的授课方式也多种多样。大多数核心课程的课堂均采用了小班教学的方式,每个班大约20人。有的则采取课外小组形式探讨,每个小组大约20人。有的则在课堂开展主题演讲,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与演讲才能。同时,学校还积极探索网络渠道,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便利,开展网络授课。完善与多样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低年级阶段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导师制。

书院制下的导师对书院制的通识教育影响重大。复旦大学的导师团由专职导师、兼职导师和特邀导师组成。专职导师主要是具有丰富本科教学经验和较强学术指导能力的复旦大学退休教师,约10名左右;兼职导师主要是复旦大学各院系的具有学术指导能力的专业教师,约有80多名;特邀导师为校内外两院院士、长江学者、首席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等名家名师。导师工作办公室则是其组织管理导师资源的管理机构。通过大师工作组长负责制、导师值班制、导师工作例会制、导师管理制度等制度确保导师工作顺利开展。各类导师有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值班,学生可以去值班室咨询,也可以预约导师到班级或者宿舍进行指导,导师也可以开设主题讲座或专题沙龙,与同学交流研讨,导师也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与同学沟通交流,加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三)第二课堂。

书院制管理模式不仅会通过课堂上的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会开展第二课堂。所谓第二课堂,是指学生上课以外的场所。书院制管理模式将宿舍的功能扩大,宿舍不再仅仅是学生休息的场所,更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平台,成为第二课堂。复旦学院五大书院内,一栋宿舍楼内有不同专业学生,学生不再局限于本专业,能够经常进行跨专业交流,开阔视野。同时,宿舍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与多种专业的人一起生活学习,增强了社会适应力。另外,五大书院还会定期开展带有自身特色的活动,比如任重书院的“任重沙龙”,志德书院的“志德登高”等,有些活动不仅面向本书院的学生,还会邀请其他书院的学生参加。书院各具特色的活动,不仅成为复旦大学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学生自我提高学术兴趣和文化素养,自我锻炼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领导能力,自我塑造社会责任和领袖气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合理化建议。

结合我们对复旦大学实地调研的结果和问卷调查的数据,我们针对南京审计学院的书院制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学校应大力加强书院文化建设,提高学生对书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身为南审学子,在为学校书院制改革取得的各种成果欣喜的同时,我们发现,学生对书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还不足。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书院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一般,不怎么参与书院建设,甚至有近20%的学生很不习惯现在的书院制,个别学生还带有抵触心理。大部分学生在书院中并没有担任职务,因此较难直接参与书院文化建设。复旦大学在书院的文化建设方面有许多地方值得我校,比如各书院有自己的院徽、院旗、院服、院歌,还设置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学生自我管理,参与书院的各项事务,真正建设自己的书院。我校可以借鉴这样的方式,推进书院文化建设,让每一位学生都切实感受到书院给他们带来的价值体现。

(二)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应更好地体现学生多方面的诉求,即学校应将设置课程的科学理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大多觉得通识教育课程很水,上课纯粹是为了学分,这样的课程不仅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毫无帮助,甚至会加重学业负担。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该努力保证课程的整合性和系统性,不能随意拆分,否则便会形成学科间的隔阂。然而,学校在保证通识课程系统性的同时,应该适当了解学生对于课程的诉求,比如学生希望丰厚自己的人文底蕴,那么学校就应考虑要不要开展文学类课程,在此基础上,再了解学生更偏向于哪一方面的文学课程,把目标具体化,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不至于使通识课程流于空洞。

[1]乐毅.简论复旦学院的书院学生管理模式.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8.

[2]高效江,应建庆,路东.通识教育下的复旦大学本科生导师制.

[3]李悦,熊德华,张峥,刘力.中国上市公司如何选择融资渠道——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金融研究,2008(8).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419Z。

猜你喜欢

复旦大学通识第二课堂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简介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简介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Comment acquérir la culture de l'au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