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十年半夏泻心汤相关研究文献分析*
2015-06-01崔丽君郑志娟宋小莉
崔丽君,张 艳,郑志娟,宋小莉,韩 涛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近六十年半夏泻心汤相关研究文献分析*
崔丽君,张 艳,郑志娟,宋小莉,韩 涛△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目的:通过检索和分析半夏泻心汤相关文献,了解其研究现状。方法:以半夏泻心汤为关键词,通过适当的检索策略检索中国知网(CNKI)文献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等多个数据库,利用NoteExpress2.0文献管理软件对检索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经筛选共检索获得2 369篇以半夏泻心汤为关键词的文献,发现关于半夏泻心汤的相关研究中主要作者10人,取得基金支持及科研成果最多的研究机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该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内容最为丰富,研究主题主要包括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等。结论:近60年关于半夏泻心汤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但仍需要加强治疗机制的深入研究,同时也应设计大量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为指导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规范研究提供依据。
半夏泻心汤;文献分析;文献计量学
半夏泻心汤源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本方攻补兼施、升降并用,其辛开、苦降、甘补的组方配伍,深涵仲景圆机妙法,一直以来是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热点复方之一,但是如何从宏观上把握当前的研究动态,目前还未见全面的文献分析。N ote E x p re ss2.0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文献管理软件,其核心功能涵盖“知识采集、管理、应用、挖掘”等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1]。并且可以对文献作者、来源期刊、发表时间等进行统计。本研究采用该软件对检索到的以半夏泻心汤为关键词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当前此领域的研究热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以半夏泻心汤为关键词,利用适当的检索策略检索C N K I文献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等多个数据库从建库到2014年4月所有有关半夏泻心汤的文献,将检索结果全部导入N ote E x p re ss2.0软件,二次筛选删除与半夏泻心汤无关的文献,并应用软件自带查重功能删除重复文献,然后通过其“文件夹信息统计”功能对文献进行初步分析,包括对文献作者、文献来源、论文发表时间等的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概况 根据适当的检索策略及二次筛选,共选出2 369篇以半夏泻心汤为关键词的相关文献。其中期刊文章2121篇;会议论文集及会议论文176篇;学位论文49篇;报纸文章22篇;专利1篇。
2.2 对文章作者的分析 发表文章数最多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李宇航及牛欣,各25篇;其次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司银楚(24篇)、王庆国(21篇)及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宋小莉(19篇),见图1。
图1 发表10篇以上文献作者统计图
2.3 对文献发表时间的统计 关于半夏泻心汤的最早的1篇文献是1959年常万安发表的[2],当时的研究比较少。直至1995年后关于半夏泻心汤的研究才超过50篇,其后呈递增趋势,2012年发表文献最多,169篇,其后稍有下降,2013年发表158篇,见图2。
图2 文献发表时间统计图
2.4 文献来源分析 刊登半夏泻心汤相关文献的期刊种类有1 069种,其中有1种是S C I收录的期刊,包含2篇文献[3-4]。在所有期刊中,有61种期刊刊登的相关文献数量在10篇以上,刊登数最多的是陕西中医(88篇),其次是河南中医(74篇)、四川中医(72篇)。刊登半夏泻心汤相关文献数在35篇以上的期刊分布情况见图3。
图3 文献来源期刊分布情况
有关半夏泻心汤的49篇学位论文分别来自17所学位授予单位,数量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北京中医药大学(7篇)、湖南中医药大学(6篇)及湖北中医药大学(6篇,含其前身湖北中医学院3篇)。授予学位年份排名前三的分别是2010年(7篇)、2012年(6篇)及2009年(6篇)。具体学位授予单位及年份分布情况见图4。
图4 学位论文来源及年份分布情况
2.5 关键词分析 以半夏泻心汤为关键词的相关文献中,除半夏泻汤外涉及的关键词还包括胃炎(含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溃疡性结肠炎及肠易激综合征等多种消化系统病变及幽门螺杆菌、胃脘痛等疾病的病因、主症。同时还包括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辛开苦降,主证——痞证,及其所主疾病的病机特性——寒热错杂等。此外,分析显示半夏泻心汤在治疗糖尿病、眩晕、复发性口腔溃疡、不寐及妊娠恶阻等多种病证。关键词具体分析统计情况见图5。
图5 关键词分析统计图
3 讨论
半夏泻心汤首载于《伤寒论》第149条,由小柴胡汤演变而来。在主治方面,《伤寒论》谓:“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心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又补充曰“呕而肠鸣,心下痞,半夏泻心汤主之。”痞者,痞塞不痛,上下不能交泰之谓。此证既有寒热错杂,又有虚实相兼,导致中焦失和,升降失常。本方恰恰寒热互用使其阴阳调和、苦辛并进促其升降复常、补泻兼施而顾其虚实之本,使寒去热清、升降复常而痞满自除。因此,本方作为平调寒热、辛开苦降之法的代表方一直是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热点经方。
通过以上文献分析可见,我国科研及临床工作者对于半夏泻心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关于半夏泻心汤的研究总体呈增长趋势,近年来的研究高峰集中在2009至2012年,2013年稍有下降但仍处在较高水平上。说明该方已经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关于半夏泻心汤的研究在全国各大院校尤其是中医院校及医疗机构均有开展,并获得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973”计划等多项基金支持,其中科研成果比较突出的是以王庆国、李宇航、牛欣等为代表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科研团队,该团队相继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资助项目等多项基金支持,先后发表论文近百篇。对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溃疡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疗效做出肯定,并分别在免疫、内分泌等多方面及分子、基因等多层次对其效应机制做出研究[5-10]。其他如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宋小莉,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顾武军,湖南中医药大学的谭达全等也在该领域获得诸多基金支持并取得较多科研成果。在研究机构方面,医院及高校作为第一研究单位发表的文献数量基本持平,但研究重点有较大区别。医院对临床经验的报道较多,近年来,临床对照试验也逐渐增多;而高校的研究则侧重于理论及治疗机制,后者多以实验的形式进行。
目前关于半夏泻心汤的相关文献多为期刊文章,且以国内为主,本研究发现刊登半夏泻心汤相关文献的出版物数量较多,本研究纳入的2 369篇文献本别发表于一千余种期刊上,平均每种期刊发表文献不足3篇。图3显示,国内刊登半夏泻心汤相关文献的杂志主要集中于中医类的省级期刊及核心杂志,其中陕西中医、河南中医及四川中医是相关文献的集中来源。因此,广大科研人员及临床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些期刊信息。但同时反映出半夏泻心汤相关领域的研究尚待深入和提高。
通过图5可以分析本研究纳入文献中关于半夏泻心汤研究的主要方向,对科研人员及临床工作者了解半夏泻心汤领域研究现状和掌握科研方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文献按年代进行归类,然后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文献的关键词多为中医药疗法、临床应用、伤寒论、痞证等;其后,随着中医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实验研究较之前明显增多,关键词也逐渐细化,具体病因病名如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等逐渐凸显。同时,近来年对于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辛开苦降配伍特点的科学内涵研究也逐渐增多[11-12]。
4 结论
综上所述,近60年半夏泻心汤相关领域的研究受到较高关注并取得诸多成果。研究、整理并完善了半夏泻心汤功效、配伍、主治等方面的理论认识和临床应用,产生了一批对半夏泻心汤有独特认识和丰富应用经验的专家,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医理论和临床的发展。实验研究方面,在宏观、微观方面对半夏泻心汤治疗相关疾病的效应机制及寒热平调配伍特点的科学内涵等研究也取得诸多实质性的进展。但研究内容相对局限,主要集中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同时,发表文献的水平较低、规范化等方面仍有待提高。但人们逐渐认识到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临床研究的方法学如随机方案的隐藏、样本含量的估算、盲法等在近年的文献中逐渐受到重视。目前要想使半夏泻心汤在世界医学领域得到认可并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不仅要加强治疗机制的研究,更应设计合理的大样本、多中心的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得到可信度高的研究结果,为指导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规范化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1] 李达,吴军.医学文献分析管理软件的应用:ENDNOTE/REFVIZ/ QUOSA/NOTEEXPRESS综合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2] 常万安.急性胃肠炎的中医疗法[J].中级医刊,1959,9(6):36.
[3] Zhang SS.Thinking and Strategy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Gast rointestinal Disorders with Integrative Medicine[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09,15(2):83-85.
[4] Tang XD,Lu B,Zhou LY,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 ine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Chronic Gastritis[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2,18(1):56-71.
[5] 李宇航,王庆国,牛欣,等.半夏泻心汤配伍意义的拆方研究——调节胃分泌作用的实验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5):49-52.
[6] 李宇航,王庆国,牛欣,等.半夏泻心汤配伍意义的拆方研究——对大鼠离体胃底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6):27-29.
[7] 王庆国,李宇航,牛欣,等.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慢性胃溃疡大鼠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3):137-139.
[8] 李宇航,李澎涛,王庆国,等.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慢性胃溃疡大鼠溃疡灶形态变化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16-20.
[9] 王庆国,李宇航,李丽娜,等.半夏泻心汤对胃电节律失常大鼠胃壁c-kit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3):143-145.
[10]宋小莉,牛欣,司银楚,等.人工神经网络在半夏泻心汤配伍建模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5,10(1):104-107.
[11]谭达全,邓冰湘.浅谈半夏泻心汤之辛开苦降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J].新中医,2008,40(2):103-104.
[12]裴强伟.半夏泻心汤干预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平衡调节的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Related Studies Literature Analysisof BanXia XieXin Tang in Recent60 Years
CUILijun,ZHANG Yan,ZHENG Zhijuan,SONG Xiaoli,HAN Tao△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355,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research status of BanXia XieXin Tang by searching and analyzing related literature of BanXia XieXin Tang.Methods:CNKI,VIP,CBM disc,WanFang database and otherswere searched w ith the appropriate strategiesand by taking BanXia XieXin Tang as the keywords,the searched literaturewasanalyzed by NoteExpress2.0 literaturemanagement software.Results:There were 2 369 articlesw ith BanXia XieXin Tang as the keywords obtained,ten personswere found as themainw riters in the related studiesabout BanXia XieXin Tang,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was the organization obtaining themost fundsand scientific achievements,there were plenty contentsof the prescription in treating the disease of digestive system,the topicsmainly contained chronic gastritis,functional dyspepsia,peptic ulcer and others.Conclusion:We have accumulated abundant theoretical and clinicalexperience from the studiesabout BanXia XieXin Tang in recent60 years,but further studiesabout themechanism are needed,at the same time,large amounts of RCTs should be designed rigorously,therefore,to provide powerfulevidence forguding standardized study of clinicalapplication of BanXia XieXin Tang.
BanXia XieXin Tang;literatureanalysis;literaturemetrology
R289.5
A
1004-6852(2015)07-0043-04
2014-10-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02550);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0HQ028,ZR2011HM056)。
崔丽君(1988—),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方剂临床应用与疗效客观化研究。
△通讯作者:韩涛(1962—),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方剂临床应用及疗效客观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