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入新常态后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测度研究

2015-06-01任保平崔浩萌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排序经济质量

任保平,韩 璐,崔浩萌

(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统计理论与方法】

进入新常态后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测度研究

任保平,韩 璐,崔浩萌

(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构建了内涵经济增长的效率、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以及国民经济素质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从六个维度出发测度了进入新常态后2012年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并通过对各省区数量和质量增长的对比得到增长数量偏离质量较大的省份。从分析可以看到,中国东部地区普遍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高质量型经济发展模式,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则在产业结构、改革成果分配、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等方面还需要不断调整和摸索。

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增长质量指数(QEGI);经济结构

一、引 言

中国2012年GDP增速为7.8%,较以前年度10%的高速增长,GDP增速已经连续几年呈现下降势头,中国经济迈入缓慢增长、逐步调整的“新常态”。新常态下,以经济增长数量缩减为代价,中国经济是否实现了增长质量的提升?中国各省区的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是否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各省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是否得到了提升与发展?本文依循任保平提出的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基础以及数据采集和指数测算的方法,对2012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进行测度、排序以及评价分析。

二、文献综述

从国内外学术界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来看,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狭义的经济增长质量,认为衡量一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核心指标是全要素生产率( TFP)[1][2]70-168[3-5];第二种观点是广义的经济增长质量,认为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应该从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收入分配、社会福利、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等方面来进行,仅采用全要素生产率判断经济增长质量难以体现要素的配置效率。刘树成认为经济增长质量包括经济增长态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方式的可持续性、经济增长结构的协调性、经济增长效益的和谐性[6]。钞小静、惠康认为经济增长质量包括经济增长的结构、稳定性、福利变分配、资源生态环境代价四个方面[7]。任保平、魏婕从经济增长的效率提高、结构优化、稳定性提高、福利分配改善、生态环境代价、国民经济素质六个方面构建了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对中国各省区2009年和2010年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进行了测度和排序[8]35-97[9]。本文利用《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2)》中的理论与方法对2012年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QEGI)进行了测度和排序。本文认为经济增长质量要从其动态过程中来判断,要综合考虑到经济增长的条件、过程和结果的全过程。与现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从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和动态过程出发,将经济增长质量分为条件、过程和结果三个层次,从经济增长效率、结构、稳定性、福利分配、生态环境代价、国民经济素质等六个维度对经济增长质量进行评价。

三、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理论框架及构建

经济增长数量是从整个宏观经济增长的数量入手来衡量描述经济增长的,经济增长质量的衡量则应从整个经济的内在性质入手。对于经济增长内在性质的判断应当从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和经济增长的后果两方面来考察,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所引发的物质增长成果,更在意经济增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对于经济效率、结构等的积极影响和调整。因此,经济增长质量主要包含以下层次的内容:

(一)经济增长的过程层次

经济增长质量包含经济增长的效率、结构和稳定性。经济增长效率代表着在长期的经济增长过程中,人们如何让投入与产出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如果能够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高的产出,就可以认为这种经济增长是有效率的,进而这种经济增长是有质量的。经济增长结构是指经济增长过程中要素间的联结关系及比例关系,包括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区域结构、供求结构等。其中,产业结构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最显著,产业结构转换的程度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指短期经济增长对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的偏离程度,体现着经济增长的有效性。

(二)经济增长的结果层次

经济增长质量是指经济增长带来的福利分配状况,生态环境的代价、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基本状况。一国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为增进居民的福利水平,让人民能够共享改革的红利。居民人均财富不仅包括物质财富,还包括人力财富以及自然、社会环境财富等。生态环境代价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情况下的代价,经济增长质量是指经济的数量增长应有效使用资源,减少资源环境代价。国民经济素质表现为一个国家长期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从而创造国民财富的能力,是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表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必然要求高素质的国民经济。

本文依据前文所述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框架构建涵盖经济增长过程与结果的指标体系,从而构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 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是经济增长的效率、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的福利分配、资源环境代价和国民经济素质六个维度的指标合成的体现增长质量的指数,其构成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构成表

四、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测定

(一)指标处理与数据说明

从理论上来看,经济增长质量具有事后性质,也就是一个年份的经济增长质量只有过几年之后才能显示出来,当年不可能对当年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评价。从数据可获得性来看,最新的全国数据可以获得,而省区数据不可能完全获得。从经济增长质量的性质及其数据可获得性出发,本文对进入新常态后,2012年的增长质量进行评价,因此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3》、各省2013年统计年鉴、统计汇编资料及统计公报。由于数据标准的原因,暂未包括港澳台地区,同时西藏由于相关统计数据的缺失,虽列入统计但未进入排序。在具体基础指标计算方面,个别数据需要具体说明:

第一,在经济增长的效率指数中,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动、技术效率变动和资本生产率四个指标都涉及真实GDP与资本存量的计算。真实GDP采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以2000年为基期,通过定基处理得到。资本存量的计算则选择目前普遍采用的永续盘存法来计算2000—2012年各省的物质资本存量。选择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来衡量当年投资,对于固定资本价格指数直接采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求得以2000年为基年的不变价格表示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经济折旧率采用张军等的研究成果,为9.6%。另外,使用潜在产出法中比较常用的DEA法,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动、技术效率进行估算。其中,资本生产率=GDP/资本存量;劳动生产率=GDP/从业人数。

第二,在经济增长的结构指数中,工业化率=非农产业就业人数/总就业人数;第一(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第一(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二元对比系数=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反差指数为:非农业产值比重与劳动力比重之差的绝对值。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数据采用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3年发布的《2012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各省的数据。

第三,在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指数中,有关经济波动率的计算,首先分别算出各省2011年和2012年经济增长率,进而计算2012年各省的经济波动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所涉及的37个基础指标,整体数据缺失不多,数据质量较高,根据此数据集得出的增长质量指数有效性和现实符合度应该也较好。

(二)基础指标及各指数权重的确定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各项指标在各方面指数中的权重,进而使用同样的方法通过方面指数合成最终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在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对逆指标采取倒数形式使其正向化;对适度指标,参考项俊波的研究成果,适度指标=1/|原始值-适度值|,其中,投资率的适度值为38%,消费率的适度值为60%;通过均值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以协方差矩阵作为主成分分析的输入。由于第一主成分综合原始数据信息的能力是最强的,因此采用第一主成分来确定权重,将第一主成分系数除以其相应的特征根开根后所得到的单位特征向量作为基础指标的权重,由此求得各方面指数,再以同样的方法计算各方面指数的权重,最终获得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值。

运用SPSS17.0进行基于协方差的主成分分析,可得第一主成分的各基础指标变量系数向量和各基础指标相应的权重。进一步求得各方面指数值及各方面指数的权重。经济增长的结构在第一主成分指数中的权重最高,为0.462,这意味着2012年各省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差异更多地源于经济结构禀赋,即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国际收支结构、城乡二元结构等,结构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显著不同。其次是生态环境代价、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经济增长效率,分别为0.453、0.255、0.140,以上四个方面都对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国民经济素质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权重分别为0.703和0.058,但是他们的影响是负的,说明国民素质的差异性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已经对各省区经济增长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五、各省区增长质量指数及排序

(一)各省区增长质量总指数及排序

首先根据所得各基础指标的相应权重求得各方面指数值,然后采用同样的方法获得各方面指数的权重,合成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值,对各省区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所得测度结果如表2所示。

从排序结果可看到,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江苏、海南、福建、重庆、山东,绝大多数是东部相对发达的省区,前10位省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平均为3.665。特别可以看到,2011年经济增长质量表现不佳的重庆市在本年度有了很大提升。排在后10 位的依次为陕西、河北、云南、山西、贵州、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青海和广西。除了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其余省份全部为西部内陆省份,后10位省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平均为-0.372 9。

表2 2012年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及排序

(二)增长质量各分项指数及排序

根据所得基础指标的相应权重求得各方面指数值,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方面指数值进行排序,所得测度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2012年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各分项指数及排序

从表3可看出,经济增长的效率指数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上海、天津、江苏、北京、内蒙古、辽宁、广东、黑龙江、福建、浙江,平均为0.247 7,排在后10 位的依次为陕西、江西、青海、山西、河南、安徽、广西、宁夏、甘肃、云南、贵州,平均为0.089 3。经济增长效率的排名和整体增长质量排名相关度比较高,意味经济的高效率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排名中,值得关注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在连续几年的经济增长质量测度中,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的效率都位居前列,但整体质量排名却均比较靠后,主要是由于在经济增长结构和国民经济素质方面落后幅度过大。

经济增长的结构指数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浙江、江苏、福建、海南、辽宁、重庆,平均为1.482,除重庆市在结构调整方面有了大的突破,其他省区排名与上年变化不大。排在后10 位的依次为吉林、河南、云南、广西、湖北、宁夏、陕西、贵州、内蒙古,平均为0.311 2。经济增长的结构在整体质量指数中比重较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体质量的排名,但本年度经济增长结构指数在整体数值上优于2011年,并没有出现负数数值。

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指数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海南、山西、辽宁、内蒙古、黑龙江、湖北、广东、重庆、四川和天津,平均为-0.022 7。排在后10 位的依次为上海、青海、广西、江苏、陕西、福建、新疆、云南、宁夏、北京、甘肃,平均为-0.113 2。2012年度的经济增长稳定性指数排名整体较2011年变动较大,很多波动性较大的省份,如湖北、重庆、四川和内蒙古,在本年度均注重维持了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稳定性方面有了较好地表现,而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省区,可能由于经济增长数量和增速较大而无法有效平稳维持的原因,使本年度稳定性排名偏后。

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指数中,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黑龙江、辽宁、广东、吉林、福建,平均为0.592 1,排在后10 位的依次为新疆、陕西、四川、宁夏、山西、安徽、青海、广西、甘肃、云南、贵州,平均为0.212。整体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的格局,除陕西与山西两省份在排名上有微小变动以外,基本与上年保持一致。从侧面说明了经济增长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这一命题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较强的路径依赖,在短期内,不同发展水平上的省份在这一方面可作出的调整改善幅度较小。

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代价指数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北京、广东、上海、天津、海南、浙江、重庆、江苏、安徽、湖南,平均为1.568 5。排在后10 位的大部分都是西部内陆省份,经济增长的重点多为资源开采和开发行业,排名依次为江西、辽宁、云南、广西、甘肃、新疆、河北、山西、贵州、青海、宁夏,平均为0.415 3。

国民经济素质指数中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川、北京、重庆、安徽、河南,平均为-0.081 1,排在后10 位的依次为甘肃、山西、陕西、辽宁、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青海、内蒙古、广西,平均为-1.473 8。

六、各省区增长质量与增长数量排序的对比

根据2012年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数排名,以及我们选择各省的真实GDP作为经济增长数量指标的排名结果,列出2012年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增长数量的排序及其差异,见表4。

表4 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与经济增长数量的排序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2012年各省区经济增长质量与增长数量排序对比中,经济增长质量排序显著高出数量排序前5位的分别是:海南(高21位),北京(高14位),天津(高14位),上海(高7位),宁夏(高4位)。较地区经济增长数量而言,增长质量状况更好的前五位省份基本与上年相同,即海南、北京、天津、上海都保持了极高的经济增长质量,持续的实现了经济增长质量领跑数量增长的势头。同样,经济增长质量排序显著低于数量排序的后5位分别是:河北(低14位),河南(低13位),广西(低12位),内蒙古(低12位),山东(低7位)。这些地区虽然经济增长的GDP总量较大,但是增长质量状况明显不理想,特别是河北、河南、内蒙古和山东省,连续两年出现在经济增长质量排序显著低于数量排序的后5位排名中。

七、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对进入新常态后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测算,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高质量型经济发展模式,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则需要更加重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在产业结构、改革成果分配、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等方面还需要不断调整和摸索。第二,大部分省份都处在不断调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因而在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排名顺序中会出现反复或波动等现象,但各地方政府都积极地在实现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大背景下期望能够最大程度优化经济发展结构,找到适宜本区域的最佳发展路径。第三,改善福利分配格局是新常态下各省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点。从评价结果来看,2012年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分项指数的排序与2011年度基本相同,只有山西、湖南、河南和陕西四省有排名上的微调,相对而言没有大的变动。在经济增长的福利分配方面各省区都没有实行大的调整改进举措,整体仍然延续了之前的分配格局,改善福利分配格局是新常态下各省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点。

[1]RJBarro.QuantityandQualityofEconomicGrowth[R].WorkingPapersCentralBankofChilefromCentralBankofChile,2012.

[2]BD卡马耶夫.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3.

[3] 刘亚建.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分析[J].思想战线,2002(4).

[4] 刘海英,张纯洪.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规模扩张的非一致性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6(2).

[5] 康梅.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综合因子绩效评价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05(10).

[6] 刘树成.论又好又快发展[J].经济研究,2007(6).

[7] 钞小静,惠康.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6).

[8] 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2)——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及省区排名[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9] 魏婕,任保平.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测度及其排序[J].经济学动态,2012(4).

(责任编辑:张爱婷)

The Study on the Measure of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Index of Chinese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REN Bao-ping ,HAN Lu ,CUI Hao-meng

(School of Economic & Management,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China)

This paper constructs indexes of six dimensions: the efficiency of economic growth, the structure of economic growth, the stability of economic growth, the welfare change and fruits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growth,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the cos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qualit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which are aimed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of 2012.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quality and quality of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we picked up regions whose quality deviate far from quantity. We conclude that the eastern region of China has generally formed a stable and high-quality mod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nd northeast China need more adjustment and exploration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fruits distribution of reform, the cos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me other aspects.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index (QEGI); economic structure

2015-04-10;修复日期:2015-04-20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报告》(13JBGP014);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项目(HSSTP201401)

任保平,男,陕西凤县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转型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韩 璐,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生,研究方向:经济增长质量; 崔浩萌,女,山东威海人,硕士生,研究方向:经济增长质量。

F014.7∶F222.33

A

1007-3116(2015)08-0003-06

猜你喜欢

排序经济质量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质量”知识巩固
作者简介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恐怖排序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节日排序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