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源宗:最美的风景是等来的

2015-06-01时晓冉

中国青年 2015年22期
关键词:延时星空风景

文/时晓冉

本刊记者 郝志舟

王源宗:最美的风景是等来的

文/时晓冉

本刊记者 郝志舟

那感觉,如同网友的评论所说,你会“心甘情愿地窒息”。

2015年9月,因为部分素材被盗用而引发纠纷,王源宗和他的作品走进普通大众的视野。而在此之前,他参与拍摄的作品就曾出现在央视羊年春晚的篇头中。这个出生于1991年的年轻人,已经用他的镜头征服了无数双眼睛。

不过,写王源宗却是件让人有些挠头的事情。

好的作品自己会说话。假如要用数据的方式去解读,那么他的作品已经包含了海量的信息,看得越多,越感到想要描述的力不从心:与影像里近在咫尺又气势恢宏的大自然比起来,任何语言文字的描写,都是苍白和无力的。

又或许是因为寄情于天地之间,用镜头表达惯了,王源宗也不是一个“健谈”的人,对于很多提问,他的回复都很简单。所以只有再翻回身去看他的作品。《西藏星空》《圣域》《环球航拍86天》,一部比一部耐看。

王源宗的镜头所追逐和捕捉的,大多都是常人的视角难以获得的壮观美景,比如星空,“坐地日行八万里”似的星移斗转,光与影的交相辉映会毫无遮拦地直指人心。当亘古不变的苍穹突然开始瑰丽变幻,屈伸舒展,这种极致的审美体验会让观众瞬间便失去抵抗力。

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观影的人亦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所以想用词汇来统一作品中释放的磅礴气息,很难。不知不觉置身在天地间,置身在山水间,追思万里,你能做的大概只是放空自己的心灵。

那感觉,如同网友的评论所说,你会“心甘情愿地窒息”。

“一年只为一部片子”

《西藏星空》,时长10分零6秒,是王源宗用十万余张照片剪辑而成。上传于2014年初的这部短片,播放次数已经多到无法统计。甚至有的家电大卖场展示高清电视时播放的样片就是他的《西藏星空》,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在影片中,纳木错湖的夜景、香格里拉的日出、加拉白垒峰的云海以及羊卓雍错的晚霞,还有稻城亚丁的牛奶海、英仙座流星雨,每一幕都被王源宗拍得美轮美奂,“为观众展现了一个超乎想象的西藏”。

在这之前,王源宗只是一个普通的摄影爱好者。更早的时候,他是汉口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一名学生。出生于小县城里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高中时期才转到二线城市的王源宗,一度迷恋街舞,课余时间都被他用来跳舞。大三时,王源宗开始接触摄影。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汤姆·劳的风光延时摄影纪录片《时间的风景》,片中浩瀚的星空一下就击中了少年的心。王源宗说,他的摄影兴趣就是从拍摄星空开始的。

“无意间翻到我两年前第一次拍摄延时摄影和星空的片子。刚爱上摄影就一个人去山里面彻夜守候拍摄星空,亲戚朋友都说我有病。”

2013年,大学毕业的王源宗没有参加工作,直接当起了自由摄影师。“因为喜欢,而毅然决然地走上了这条路”。之后,他单身一人远行,足迹踏遍西藏、四川、云南等地。在一年时间里,总计行程约4万多公里,按下了30多万次快门,积累了10万余张照片的素材。这对于一个进入延时摄影圈时间并不长的“新人”来讲,不可谓不疯狂。

之后,是耐心的整理照片时期,需要“慢慢找灵感剪辑”。“仅仅后期,就花费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十万张照片,每一张照片都做了精修,有时候一个镜头的调色就会用三四个小时的时间。”王源宗说。

十万张照片的结果是10分钟的精华,10分钟精华的结果是近十万人的转发和评论。不疯魔不成活,24岁的王源宗用一年的艰苦卓绝造就一部风光大片,一夜成名。

最美的风景是等来的

王源宗的作品,属于近些年新兴起的延时摄影。与通常意义上使用摄像机拍摄动态影像不同,延时摄影多采用数码单反相机,使用定时的方式控制快门,以一定的间隔时间拍摄照片,再合成为视频。

1秒的电影影像由24帧画面组成,每帧画面的间隔为1/24秒,连贯播放时,便会还原我们日常看到的景象。延时摄影的原理在于让每帧的间隔时间变为1秒,然后用正常或者较快的速率播放画面,这些画面会比正常拍摄出的影像快24倍,这个“24倍速的世界”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觉感受。“光影之偏移,白云之飘逸,繁星之转动”,这些常见的运动瞬间就会变得生动而有趣,展现出平时用肉眼无法察觉的奇异精彩。从这一点上来讲,延时摄影作品最大的意义在于,用加速的方式赋予了司空见惯的静态事物以动态的“生命”。速度与节奏的改变,带来的是一个崭新的,充满生机的世界。

尤其是拍摄星空延时,对比更为强烈。这也是王源宗最喜欢的方式,“去天空最澄净的地方,记录无人打扰的星空”。而为了能拍摄到最美的星空画面,王源宗经常需要整夜守候在自己的二手越野车里。在万籁俱寂的原野中,山顶上,峻岭间,一个人静静地等待,最长时会等好几天。

2014年的圣诞节当天,他在纳木错湖架好了相机,“风光摄影就是这样,早上5∶30起床,下午1点到踩点后等待5个小时,思考轨道、摆头的架设,模拟太阳和月亮落下和升起的角度、时间。现在快6点了,正式开工……”之后,他会在海拔4800米的山顶一直拍到第二天日出。碰到上佳的拍摄条件,他会欢呼,“我每次这样守候,老天爷就给我好天气!”

在色季拉山口旁的一个海拔5400多米的山顶,王源宗等了一晚上都没有拍到期待的星空。但到了第二天早上,却有了意外的惊喜,像是为了回馈他的辛苦等待,一簇美丽的云海姗姗来迟。他每隔5秒按一次快门,记录了从太阳慢慢升起到露出云层的全部景象,“这个过程相当震撼”。

最美的风景是等来的,但等待并不足以造就一部伟大的作品。

懂行的人都知道,“玩延时拍摄,失败率相当高”,要从“无数张照片、无数个场景里选出合格的”。王源宗说他的技巧是多拍,“我曾经拍废了两台相机,只有在拍的过程中你才能够发现自己想要的效果是什么样子,其实技术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景色。星空摄影很简单,重要的是要在绝佳的环境中去拍摄……我会用大光圈和高感光来拍摄,同时使用电动轨道和摆头来增加画面感,选择合适的前景使画面更有味道。”

当然,过程的艰辛是伟大的另外一个方面。

王源宗第一次进藏,是44个小时的春运无座加高原反应,“当年为了拍照不顾一切,搭车、蹭饭,在外拍照时吃别人剩下的饭菜……”王源宗说,他不是富二代,拍《西藏星空》时使用的轨道控制器,是半DIY出来的,“控制器加轨道,一套要2000块钱,非常难用,不过还是用它坚持拍完了。”

“在海拔5300米的室外通宵拍摄,在夜晚的草原遇到过狼,一个人一年时间,忍住了孤独带来的压力。”王源宗说。有的山区道路崎岖,难以行走,王源宗就需要自己扛着几十斤重的摄影器材在克服高原反应的情况下爬过一个个山头,最终站在海拔数千米的山顶,记录下最美丽的风景。

接受媒体采访时,年轻的王源宗曾经表示,“延时拍摄也是一种人性的修炼,只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风景、扛得起器材、冒得起风险的摄影人,才能照好每张照片,记录好每一秒钟。”

“梦想还是要有的”

王源宗曾经在自己的微博里发帖说,他人生的三大梦想是,“环球旅行,拍一部‘时间的风景’,上太空拍一次延时摄影”。

2015年,他实现了自己的第一个人生梦想,乘坐游轮环游世界。出发之前,他在网上讲述自己的心路,“环游世界一直是我的梦想,小时候望着那幅巨大无比的世界地图,总会浮想联翩,直到后来拿起了手里的相机,发誓要拍遍世界的美景……”

“梦想这个东西,听起来一直都挺遥远,可经过一次次的努力,真的有一天就会实现!”

归来后的作品《环球航拍86天》中,他以“踏遍世间繁华,观尽云卷云舒”开篇,使用航拍和延时技术记录海洋、天空、城市,再一次震撼观众的眼睛。

“从有了相机的那一刻起,它便是我的眼睛,我看到了宇宙的浩瀚,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今,我将坚持带着我的眼睛去到更多的地方,看看这绚丽多彩的世界!”

“看见更多的美景,就会感受到更多的美好,我想将这样的美好,传递给所有的人,”王源宗说,“只要有机会,我永远期待自己的下一个目的地。”

猜你喜欢

延时星空风景
基于级联步进延时的顺序等效采样方法及实现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星空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你也爱吃仰望星空派吗?
星空
Two-dimensional Eulerian-Lagrangian Modeling of Shocks on an Electronic Package Embedded in a Projectile with Ultra-high Acceleration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
桑塔纳车发动机延时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