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晨钟暮鼓

2015-06-01本刊编辑部

中国青年 2015年22期
关键词:印数阿婆编辑部

文/本刊编辑部

晨钟暮鼓

文/本刊编辑部

10月20日的选题会,令人感慨。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92年前的这一天,《中国青年》在上海的一个小弄堂里创刊,发出惊世骇俗的第一声吼,从此成为青年的良师益友。跨越近一个世纪的韶光,这本刊物无论飞坠浮沉,始终兢兢业业,保持初心,见证着历史与社会发展的轨迹,记录下一代代青年成长的轨迹,也记录下《中国青年》自身作为媒体一路砥砺前行的自觉与努力。

世路羊肠,殊为不易!

想起了一个成语:晨钟暮鼓。原意为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多指代寺院僧人的生活,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兼形容时光的流逝。今时之日,传媒之于“互联网+”,无疑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和变革期,可谓危机并存。香港老报人、作家董桥曾深有感触:“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行业,也是一个绝望的行业;这是一个高雅的行业,也是一个庸俗的行业;这是一个真诚的行业,也是一个伪善的行业;这是一个不容易薪火相传却又必须承先启后的行业。这样子承传了好多好多年,这个行业已经是一个非常疲倦的行业了。”传媒业或许真的进入了“双城记”时代。以2014年为例,全国共出版期刊9966种,平均期印数15661万册,总印数30.95亿册。相比之下,新媒体的发展势头更为迅猛、壮观。借助“互联网+”,在国家顶层设计的强化下,各种新思维、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竞相呈现,快速移动化与融合化助推新媒体的功能不断拓展,影响力不断扩大,新媒体与政治、经济、传媒、文化的深度融合效应不断得到释放,助推中国成为移动互联网大国。当市场力量把文化事业推进如此庞杂、如此激烈的竞争丛林,一起接受适者生存的考验时,我们不能没有自己的清醒与理智、选择与坚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没有出路,事实上,只有更加坚定刊物的宗旨与立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突出特性,守住根本,方能拱卫自己的一片天地。作为传媒人,我们从来不曾怀疑,一家媒体,之所以存世,之所以92年历久弥新,除了她自身长期形成的深厚底蕴,从根子上说,还在于这家传媒的操持者建立起了一个共识或者说信念,矢志不渝,善始善终。

犹记得《时代》杂志已故集团总编辑Hedley Donovan当年谈及媒体的责任与操守,要求的是“温馨而不伤感;尖锐而不凉薄;入世而不低俗”( warmth without sloppiness;sharpness and snap without cruelty;worldliness without vulgarity)。这,应该就是优质媒体的晨钟暮鼓吧。

踏踏实实做内容——在互联网语言表达日趋费解、混沌的当下,这门手艺难道真的不需要了吗?当越来越多的新媒体账号通过投票、评选、发奖或者几个ipad、iphone来拉粉,粉丝的增长和影响力提升其实已经没有正相关。事实上,键盘的普及,不是降低了书写的门槛,而是进一步强调了“文字是肉做的”。袁枚《小仓山房诗集》有言:“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对于敬惜字纸的传媒人来说,在新媒体深度迷恋“自话自说”的当下,我们一如既往注重遣词造句、锻词炼句既是必须,也是礼貌,恰似白发阿婆不减少女心态,非修饰干净不肯见人。

追求有用、有趣,相信内容为王,提倡幽默的力量,把“掐尖儿”的“干货”奉献给读者,同时,积极探寻新的传播路径和平台,我们笃信:优质、韧性的付出会穿越时空,获得影响与回报。

这是媒体的尊严与情怀。

今时之日,尊严在,期刊尚有来处;明日之日,情怀去,则媒体只剩归途……

猜你喜欢

印数阿婆编辑部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小镇阿婆茶
阿婆
重阳糕送阿婆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2015年全国期刊业基本情况
2014年全国期刊业基本情况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
2011年全国期刊出版基本情况
主要刊期的期刊出版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