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美术教育与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015-05-30吴双
吴双
摘 要: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美术教师普遍关心幼儿美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学习的过程,过分强调显性的“作品”而忽略隐性的收获;幼儿美术教育脱离儿童生活,单纯强调技能技巧训练而忽视人文素养培养,儿童身心被割裂;美术活动中“术”多“美”少等现象普遍存在。归纳起来,传统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弊端主要是:一是注重临摹,强调标准化,忽视幼儿个性的发展,把临摹作为掌握绘画“词语”的主要方式。二是忽视幼儿的成长历程,教材内容脱离幼儿实际。三是传统幼儿美术教育的评估标准,束缚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四是不重视幼儿的直觉的认识作用,美术教育活动缺少创造力,抹杀了幼儿的灵感与天赋。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思维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课题,本课题研究试图突破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形成的思维定式,从幼儿美术教育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切入点,从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术”多“美”少的客观现象出发,充分尊重幼儿想象创造,为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提供可能的生长点;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生活感悟为基础,积极探讨幼儿美术教育如何成为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成为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平台,从而真正促进幼儿人格的和谐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力争开拓出幼儿创造性美术教育新的空间,为幼儿美术注入更具活力的新内涵。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实验与研究力争初步探索并总结出儿童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思维的教学原则、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及方法,为幼儿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新思路、新途径、新经验,课题实验研究追求的终极目标是:让幼儿在发挥自主性的前提下,把美术活动变成自己的充满乐趣的创新活动。在这个总目标的方向下,我们分解了以下的几个研究的内容:一是传统幼儿美术教育的缺失成因分析。二是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本策略。三是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本思路、教学方式的研究。四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评价量标研究。
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同时,新《纲要》还强调了美术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给儿童一个发展创新能力的机会,引导儿童在创造中感悟创新,从而使艺术活动转变成儿童内在精神的创造性显现。”
诸多艺术教育专家高度重视美术教育对儿童创造力培养的作用。边霞教授强调:“对学前儿童进行的美术教育中儿童的想象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目标,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儿童加以指导和引导,为儿童的想象和创造提供尽可能多的生长点和尽可能强烈的动机”。“儿童画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其自然天成的稚拙、天真与超乎寻常的想象与创造。”南京师范大学孔起英教授也多次强调,要把幼儿美术教育作为发展幼儿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同时,新《纲要》还强调了美术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给儿童一个发展创新能力的机会,引导儿童在创造中感悟创新,从而使艺术活动转变成儿童内在精神的创造性显现。”幼儿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富于探索精神,敢于大胆想象,这些都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天造地设的精神财富,如果把这些视作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富矿”的话,最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如何进行科学的合理地开发。越来越多的理论与实践证明,幼儿美术教育是挖掘幼儿创造潜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努力以儿童美术创造为本位,正确引导其通过多种美术表现形式来创造性地反映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表达自我情感、认识发展及其个性特征,最终实现儿童开发心智、启迪创新的功能。
幼儿美术教育不是知识教育,强调观察动手,鼓励个性表现,尤其重创意,重表现,重想象等特征,十分有助于儿童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布鲁纳要求,课程设计应以幼儿的心智发展的过程为依据,力求“把学识与智慧的果实”带给幼儿。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能给儿童愉快的情绪体验,让儿童感受和体验“创造安全感”和“创造成就感”;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必须立足于重视儿童这一学习主体的自我成长,关注儿童的学习策略和操作态度,强调在实践操作中建构美术技能,强调运用启发式教学,在开放而丰富的环境条件下,在师生双方积极探究、积极实践、积极思考和大胆表现中,实现师生双方“自我价值”,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充分相信儿童,为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耳朵、嘴巴、手脚,调动各种资源优势,提供和创造条件,帮助儿童实现对美的理解与表达的愿望,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认知与情意能力的儿童。例如,自信心、合作、创造性思维等,奠定未来做人、求知的基础。让美术活动成为儿童爱玩的“游戏”,成为儿童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成为启迪儿童创造力思维的摇篮,成为懂得欣赏、懂得创造的小“艺术家”。真正的幼儿美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把幼儿的美术活动提高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符号水平,幼儿的心理能力发展归根到底是符号能力的发展,在符号水平上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
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实验与研究着力点在于,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力求以幼儿兴趣作为导向,以幼儿的主体参与,亲自动手操作为学习方式,有利于幼儿自主性与创造精神的发挥;力求创设多种审美情景,让幼儿多种感官参与体验与感受,提高他们欣赏美、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的创造愿望与创造能力。本課题实验与研究秉持“实践——探索——创新”的思维方向,把实践作为基础,把探索作为关键,把创新作为目标。在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力求对幼儿实行“六大解放”:解放幼儿的双眼,解放幼儿的双手,解放幼儿的头脑,解放幼儿的嘴,解放幼儿的时间,解放幼儿的空间,诚如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预言的:“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能尽量发挥出来。”课题实验与研究从兴趣、环境、情感、方法与创新等诸方面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改革传统幼儿美术教育的弊病探索出了新的思路和积累了的一定的经验与成果。
“最近发展区”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维果茨基认为:“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只有这样,教育学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起那些目前尚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过程。”他特别指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对教育过程而言,重要的不是着眼于学生现在已经完成发展的过程,而是关注他那些正处于形成的状态或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因此,如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是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那教育过程就不可能成为学生发展的源泉,学生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或阻碍,影响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果茨基的“学习的最佳期限”概念给我们很大的启迪。他认为,儿童对于某种技能的掌握都有一个最佳的期限,虽然教学必须以儿童的发展与成熟为前提,但是对于“最近发展区”理论而言,更加重要的是,教师要识别出儿童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期限,在儿童开始形成的时候,让教学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而不能错过儿童的最佳学习期限,如此一来,教学方能达到最佳效果。据此,我们认为,在幼儿期间,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必要和可能,而且具有教育学上的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一个创新点是,将创造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方法和美术创作的规律、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于儿童美术教育实践。解决当前美术教育的核心问题即如何促进儿童审美创造力的发展,一种以拓展幼儿想象空间、鼓励幼儿创造性运用美术表现技能、技巧,尝试大胆创作、提升审美欣赏意识和能力为目标,以美术创作为主要内容,以集体活动、分组活动、个别活动与专业活动室活动相结合为教学形式的园本特色教学活动,是重在培养与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其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以儿童为主体的发展性教学。
通过两年多的持续研究与探索,我们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及其教育效应。
第一,归纳总结出了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策略。
(1)幼儿美术教育内容的有效性原则。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内容要贴近幼儿的技能水平;内容要满足幼儿兴趣的需要;内容要关注幼儿的不同差异;内容要能启发幼儿的想象空间;内容要能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2)幼儿美术教育材料的开放性原则。材料选自于幼儿身边熟悉的生活;允许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自己喜欢的材料;支持和鼓励用多种方式体验学习的材料;尽量选用能充分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材料。
(3)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几个相关要件。教育活动中持久的兴趣导向;自由宽松的物理与心理环境;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幼儿的细致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情景体验;提供新颖的学习材料,引发好奇心与探索愿望;教师适时地激励与肯定;教师在方法与技能技巧上的有效引导与指导;提供幼儿创作成果的各种展示平台,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与愉悦感。
第二,探索出了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及其方法。
(1)幼儿美术教育需要创设能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环境。正如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怀特所说:“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做法是创设良好的环境。”宽松自由的外部环境与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天性的自然表现及个性发展,释放学习的潜能,诱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丰富的物质环境: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是基于非常直觉的视觉形象,将环境的创设聚焦在“材料”上,运用幼儿的视觉感官获得环境的熏陶与启示,催化幼儿创造性艺术思维的效能,使赏心悦目的环境成为激发幼儿自由创造的乐园。良好的心理环境:要了解和理解幼儿,懂得幼儿的内心世界,懂得并遵循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尊重与保护幼儿的天性,为幼儿提供表现自我情绪的途径,提供自由创造与欣赏的心理支持,对幼儿的探索与发现及时给予热情地鼓励与肯定,始终保有自由、宽松、活跃的氛围。
(2)幼儿美术教育的活动主题、取材应来源于生活中幼儿最感兴趣的事物。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兴趣是创造的基础,没有创造的兴趣,就不可能有创造的才能。”据此,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选择要注意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与问题,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以幼儿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选择幼儿易于接受,更能感受艺术之美的活动内容,既能引发幼儿的积极情感体验,又能激发他们创造性的表现欲望。
(3)采取科学的美术评价方式与方法,始终以激励与肯定作为导向,保护幼儿的独特个性和创作激情,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评价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鼓励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有力杠杆。激励本身就是一种导向,对创新行为的激励就是对创造力的引导与开启,所以要“多鼓励,勤表扬,少批评,勿指责”。在评价中要把握住几点:一是评价要围绕教育目标进行,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二是评价要围绕解决的问题进行,要有针对性。三是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兴奋点进行评价,要把握好时机。四是要采取随机评价,小组评价,集体评价等方式,做到评价方式多样化。初始阶段(兴趣评价)在美术课初始阶段,评价幼儿的参与热情与兴趣;深入阶段(构想创意)充分肯定具有合理、创新因素的部分,即使比较细微、比较稚拙,或者还不够完善,也要给予热情合理的肯定;终结阶段(课堂作业)对于幼儿的作业切忌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评判,要善于发现幼儿绘画中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幼儿富于个性化的表现方法与风格,十分注意保护幼儿的稚嫩创造力。
(4)幼儿的自主创造力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营造创造空间,欣赏幼儿稚嫩的新奇想法与创造表现,指导幼儿艺术表现的方法与技能技巧,为激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助推力。采用單一、综合、集体、小组、个体等形式,为幼儿营建“小步递进”的阶梯,帮助幼儿大胆表达对美的体验,提高幼儿审美能力,让他们在自己的独特世界里自由探索与想象,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师要鼓励幼儿的求异性,追求不同于传统与常规的想法:一是与教师的不一样。二是与别人的不一样。三是与自己过去的不一样。善于发现幼儿习作和思维中的闪光点,对不成熟,不连贯或无意识的想法进行启发性引导。教师要以喜悦与欣赏之心去发现,去接纳,去欣赏幼儿稚嫩而新颖的创造性表现。
(5)调动多种感官,让幼儿在各种文学艺术的情景中体验与感受美,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与想象空间,引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表现的欲望。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自主创造性艺术活动,利用故事、古诗、散文、动画片的欣赏与理解,让幼儿在多种活动中立体地体验与感受美,给予幼儿的艺术启蒙教育,引发幼儿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激发他们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以使他们在各种艺术活动中不断积淀和发展审美经验,运用多种感官获得美的感受,习得必要的创造性的艺术技能,提高创造性审美的表现能力,形成积极的审美情绪。
(6)在美术教学中用物体形象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用拟人法进行创造,把无生命的事物变成有生命的事物,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具象,语言,动作,情感;用合成法进行创造,把不同属性的物体进行嫁接或合成,赋予新形象新的内涵和指代意义;用简化法进行创造,把复杂的人物或事物,用简笔勾勒出形态来,使其“换身”或“变脸”,赋予新的寓意;用夸张法进行创造,把人物、事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放大或缩小,产生新奇的幽默的喜剧效果;用变异法进行创造,改变人物、事物或动物的正常比例,把人物形象与动物形象局部组合,把事物与人物形象嫁接,将其异化为另一种事物的指代符号,用逆向法进行创造,超越或改变事物存在的正常规律、形态、功能、特点等,创造出非常态的另类具象;用假想法进行创造,对事物的发展与未来前景进行大胆地假设,科学地幻想或虚拟,塑造想象世界里的事物形态。
通过两年多的实验研究,参与试验的幼儿进一步增强了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进一步提高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的扩散性明显提升,对美的欣赏、感受、理解、表达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手工的制作中,在绘画的过程中,都能根据主题的理解,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与材料,用线条、色彩、图案、具象等来传达出自己内心的“语言”与情感,其作品都涂抹上较鲜明的童真、童趣色彩,创造性思维有了长足的发展,绘画作品突出了一个“新”字:思路较新,形式较新,内容较新,材料較新,技法较新等特点,彰显出了儿童鲜明的个性。(见《幼儿创意作品集》)
参加实验的教师普遍提高了对幼儿美术教育培养审美创造力的价值认同,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自觉扬弃传统美术教育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主动践行先进教育理念,以幼儿为主体,以兴趣为先导,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营造愉悦宽松的氛围,多方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与表现欲望,鼓励并肯定幼儿萌发的大胆、新奇、独特的想法与做法,关注幼儿的稚嫩创新点,尤其重视鼓励幼儿的首创精神,并给予热情的欣赏与有效的指导,在各种有利的环境下,为幼儿的创造性成果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幼儿体验创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创新意识更增强了,教学中主动探究精神体现得更充分了。
参考文献:
[1] 罗恩菲特.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2] 张念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 屠美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张念芸.《新“纲要”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读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3.
[5] 庞丽娟.幼儿美术教育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6] 杜玫.儿童绘画与智力发展[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7] 杜玫.幼儿美术与创造性思维发展[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8]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1.
[9] 周静.走进童心阅读童画——上海市浦东区东南幼儿园美术特色成果集[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