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蹬人”训练中常见动作损伤调查与预防
2015-05-30蔡艳冰
蔡艳冰
摘 要:本文对“小蹬人”基本功训练者进行了训练损伤调查,目的在于合理安排教学训练,正确掌握基本功动作技术,加强关节周围肌肉、韧带伸展性锻炼,增强训练者自我保护意识、是避免训练损伤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小蹬人;基本功训练;损伤与预防
新石器时代原始部落在盛会中娱乐时表现出的猎获和胜利的欢快,被杂技学术界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杂技。已有60年历史的福建省杂技团以舞台艺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成为中国杂技界的一支劲旅。《小蹬人》《舞者——绳技》《八闽欢歌》等一大批精彩杂技精品节目蜚声海内外,并先后获得了80多枚国内外奖牌(10枚国际金牌)。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艰辛训练在“小蹬人”表演者眼中更深有体会,在密集训练期每天过的是朝八晚十,除了吃饭以外,几乎都在训练中。“小蹬人”训练的特点是腰、腿、跟斗和空中概念的训练,主要在于腿部的运用和尖子跟斗的配合。腿部技术和跟斗翻转在整体节目应用中占据重要位置。但训练者由于心理、生理发展基本未成熟,基础尚不扎实不稳定,学习压力大。在“小蹬人”集训中训练展开时易发生运动损伤。训练损伤不仅直接影响训练者的身体锻炼和健康,也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与学习。剖析训练损伤的常见原因、发生规律和预防对策,最大限度地减少训练损伤的发生,对提高训练者健康水平,完成基本功训练任务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第一,研究对象:雜技团入团三年内基本功训练者。
第二,研究方法: (1)专家访谈法:向运动医学专家请教。(2)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腰、腿、顶、跟斗训练中训练损伤资料,进行资料统计学处理。(3)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305份,收回有关训练损伤调查的有效问卷29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
研究对象为入团三年内的“小蹬人”基本功训练者,调查时段为此期间发生的训练损伤,调查表由研究对象统一在基本功训练时间集中自行填写,填写前老师解答相关疑问;损伤由训练者根据损伤症状自行判断、填写,少数挫伤、韧带损伤等以医院诊断为标准。调查问卷分两部分的内容:调查有关本团的训练者参与训练损伤发生的差异,包含专业、年龄、性别周训练时间,共有298份有效问卷;调查有关基本功训练者损伤发生次数和运动损伤易发部位、损伤的程度、具体挫伤、扭伤、韧带拉伤、关节损伤等。其中具体损伤、损伤部位具有重复性。分别对调查问卷中发生损伤的27名训练者的受伤部位进行分类,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可一选或多选,计算各损伤部位所占的百分比,结果显示3人多次与一次损伤及损伤的程度与参与准备运动是否充分,训练的时间,运动单体动作的重复量有关,损伤部位与参与训练项目有关。例如,在《小蹬人》的训练中,在做脚蹬连续后翻的动作时,由于底座的脚底要与尖子演员的腰背部不停地发力摩擦,势必造成尖子演员腰背部出现局部红肿甚至破皮的现象,这就是训练时间长和重复的训练同一动作造成的损伤。
基本功训练:中国杂技的艺术特色是特别重视腰、腿、顶、跟斗的训练,每个表演者都要求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基础。杂技演员练得最多的是基本功,以“腰、腿、顶、跟斗和舞蹈基础”为例描述动作要领。顶功:支撑倒立技术,增强受力部位腰腹力量,掌握身体处于倒立状态下自控平衡的能;跟斗训练:翻、滚、腾、跃技术的训练。舞蹈基本常识及表演,音乐素养的训练,通过训练改变人体的自然形态,提高人体在杂技艺术中的表现力,使形体姿态舒展,轻盈、协调、优美、更富于艺术的韵律感。
常见训练损伤:了解常见训练损伤的机制、症状与体征,掌握各种损伤的处理与预防方法。训练后关节韧带酸麻、红肿、疼痛伴功能障碍或活动受限;休息后不能缓解。转诊医学专家进一步判定和治疗。
2 训练损伤调查显示结果
本文选取北京杂技团、广州杂技团、上海杂技团、福建省杂技团、湖南省杂技团、武汉杂技团、天津杂技团、河北省杂技团、长春市杂技团、内蒙古自治区杂技团作为研究对象。整体上来看,这些杂技团调查显示结果相似。(1)损伤部位相似,以膝、踝、髋关节、韧带易发。(2)长时间的训练导致关节附近肌肉的紧张性和耐受性降低是诱发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3)准备活动的质量,训练季节时期的转换以及训练负荷的掌握。(4)调查发现,女孩在休息不足、学习压力、生理期,过于激烈训练易产生训练疲劳或损伤。(5)新生训练损伤率较高、入团三年后的表演者损失率较前明显降低。(6)对于单体动作重复训练造成的损伤采用局部部位加强加厚保护措施,如使用护腰,护膝等保护装备,然后再运用分段训练的方法,尽量错开同一部位的重复训练次数,采用多组动作不同部位交替训练的方法来避免短时重复造成的伤害。(7)由于杂技团场地设施完善、因人教学、强化准备运动,故损伤多为扭伤、挫伤。
3 预防讨论
严格按照杂技训练技术要求,正确掌握和运用腿功,及时纠正错误技术动作,以利新训练者减少训练损伤。(1)准备活动在训练中必不可少,重视训练前的准备活动。(2)基本功训练动作要正确。(3)运动负荷要循序渐进,防止突然加大运动负荷。(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训练后局部的放松。(5)平衡能力不仅可减少损伤,还可在出现损伤后,降低再次受伤的概率。(6)耐力素质的提高对于延缓疲劳,减少训练损伤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7)柔韧素质训练对于提高关节肌肉的灵活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对抗肌的协调性及紧张和放松的能力从而减少训练损伤也有很重要的作用。(8)要具备良好的保护措施,在训练初期,尖子演员需带上保险绳由专人进行动作的保护,地面上放置海绵垫,这些保护措施都将大大减少训练初期的运动损伤。
了解和掌握新入团训练者在训练或比赛中常见的训练损伤及特点,及时采取各种预防和处理措施,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各类损伤事故的发生,更好地发挥杂技表演对学龄期学员身心健康,体质增强和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为表演者今后的杂技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海燕.创新编导——为杂技艺术的科学发展插上翅膀[J].杂技与魔术,2011(04).
[2] 刘娟.编导、教练在杂技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J].杂技与魔术,2004(06).
[3] 苏兆云.浅谈杂技艺术中的“难”与“美”[J].华夏星火,2004(09).
[4] 刘飞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J].体育函授通讯,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