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5-05-30郭春梅

经济师 2015年1期
关键词:技能型以人为本教学改革

摘 要:《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是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必开的一门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文章针对该课程的特点与现状分析,阐述了以人为本,加强教学改革的思路,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讨,以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 机械制造工艺学 教学改革 以人为本 技能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1-255-02

高职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高职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高职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它的课程体系,它的每门课都应体现使学生实践技能提高上来。《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是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必开的一门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是老师难教、学生难懂的一门课程。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必修的一门课程,因此《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教授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毕业生从业质量,所以有必要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方改革进行探讨。

一、现状与不足

1.当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下滑,和高校扩招带来的普高热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使高职学生的学生质量和数量下滑,职业教育自身的设施条件、教育教学质量、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等,也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2.教学内容繁杂,课时数偏少。为降低理论课时数量,这门课由原来的64学时,减少到36学时,而教学内容不能少,仍然是机械制造概论、典型表面加工方法、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编制、典型零件加工工艺,机械加工质量等内容,那么在教学上只能是大概讲解,不透不细,造成在教学过程中“面面涉及、面面不及”的后果。

3.教学方法陈旧,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充分。该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仍局限与课堂教学,过于封闭。教学重在传授理论,缺少理论与实践结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只给学生“鱼”而未授予学生“渔”,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主要内容是讲授典型零件的加工方法,而同学们没有在企业实训过,因此很难理解这些枯燥理论,造成学生厌学。

4.师资配备薄弱。教这门课的老师有的是学校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有的是外聘教师。他们大多是理论性强,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差,企业经验少,因此很难通过案例讲解,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造成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所以培养学生制造技能变成空谈。

二、以人为本,加强教学改革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双师教师。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双师比例,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具备一流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机械类专业课教学效果的保证,高职院校区别于大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为主,因此在教学中,应侧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来消化枯燥难懂的理论。所以需要一批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来承担高职教育,这样在实践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才能在就业中占优势。

2.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采用的是否合适,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1)项目教学法。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根据教学任务,把枯燥的理论分成几个知识点作为教学项目。比如《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在讲授典型零件的加工方法时,分成轴类零件加工、齿轮加工、套类加工、箱体类加工,每种典型零件加工作为一个项目去教学,课堂从教学楼改在实验室,每堂课从零件结构、用途到机器加工成形,让学生去观察到动手制造,享受自己参与制造过程,理解零件的材料、装夹、定位、加工工艺过程这些枯燥理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制造技能水平。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最突出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比如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中“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编制”必须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为案例,给学生讲解编制的要点,并以相似零件让学生自己编制工艺规程,举一反三,让学生充分掌握编制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步骤,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意识

三、创新教学手段

1.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加大实验室及实习基地投入,笔者所在的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自建校以来先后为机电专业配备了全套的各种实验、实习设备,供学生实验、实习之用。机械加工实验基地,有普通车床10台、台虎钳桌50个工作位、电焊机6台、切割机1台、钻床2台、气割1组。数控车床5台、数控铣床5台、数控走丝线切割机床1台,数控电火花成型机1台,这些设施为学生实习提供的基本保证。但随着学院规模扩大及实践教学学时增多,这些设备显得不够,为此我们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使学生们得到锻炼。

2.多媒体教学及网络教学应用。在《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根据实际的课堂应用和达到的效果,有如下体会: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心理学认为,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会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甚至厌烦,此时,如果能不失时机地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表现力,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可以使学生从原来的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讲到装配时,如果适时地给学生在大屏幕上展示轴、键和轴上零件(比如一个齿轮)配合的动画,或者是对开式径向滑动轴承的轴承座、轴承盖、上轴瓦、下轴瓦和连接螺栓的视图,配以一点音乐,此时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强大表现力,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许多章节的内容由于事物不容易表现、学生又缺乏相应的经验,因此使学生不能很好地认识事物。比如轴的加工、齿轮的加工等对同学来说非常陌生,而利用多媒体手段对一些变化过程的显示,运动的模拟,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感性认识,再通过让学生自己操作,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机械制造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技能。

四、创新评价机制,改革评价手段

1.对教师评价。不再是论资排辈,而是通过学生网上评价,学生座谈,现场打分评价的形式,对老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价。还通过老师互评,以及学校教学督导组对老师的评价。通过这几项综合评价老师教学质量,采取末位谈话的方式,督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2.对学生评价。一方面是通过学校的考核科目,另一方面为鼓励学生学习技能,学生考取的各种技能证书可以抵学分,并对参加技能大赛获奖者给予奖励。这些措施鼓舞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

3.加强校企合作。大三学生下半年,可以在企业顶岗实习,企业负责岗位技能培训,根据实习情况,进行学分认可。

五、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是提高人才质量、办学质量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面对竞争和挑战,高等院校如何办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能否满足社会的要求,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活力和长远发展。因此,高等院校只有主动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市场,了解需求,才能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采取有效措施。适时做好专业设置和课程的配置,调整专业课教学方法,以适应市场需求,使学生学以致用。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摇篮,而学生是建设祖国的未来,学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而我们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质量,尤其是专业课,改革专业课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几年教授《机械制造工艺学》的一些创新实践,发现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以项目教学法为任务驱动,使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的结合,可以使枯燥的课程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我们每位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教学岗位上不断创新,不断改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在教学改革创新中以学生为本,把教育人与关心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高等教育学.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职业技能鉴定文件选编.福建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编,2006

[3] 罗守贵.大学课堂任务教学的任务与模式.常熟高专学报,2000(1)

(作者单位: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厦门 361000;作者简介:郭春梅,东北大学工学学士,主要从事《机械制造工艺学》等机械类课程的教学和环保方面的研究,现在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师、高级工程师)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技能型以人为本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