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负面情绪的管理

2015-05-30赵欣

中国市场 2015年1期
关键词:负面情绪

赵欣

[摘 要]结合时事热点话题,以轰动社会的复旦大学投毒案为案例,重点分析了案件发生的心理原因及案件所引发的负面情绪思考,指出了复旦投毒案为人格素养教育敲响了警钟,也为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提供了一个视角。

[关键词]复旦投毒案;负面情绪;底线教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1.043

2013年4月1日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林森浩向室友黄洋的饮水机里投下剧毒化学品,4月16日黄洋抢救无效死亡。历经11个月的审理,2014年2月18日上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复旦投毒案”依法公开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本案中的嫌疑人林某出生在潮汕一個平民家庭,从小自律听话,极少受到父母的指责。基础教育阶段,勤奋刻苦,高考时以780多分的高分考入中山大学,并顺从父亲的心愿选择医学专业。2012年,林某因成绩优异免试进入复旦大学医学院攻读研究生,并在中山医院见习。复旦投毒案自发生之初,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并一度成为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内容。如今,随着一审判决结果的公布,喧嚣一时的复旦投毒案已尘埃落定。

“复旦投毒案”尽管只是个例,不应无限放大,但就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不仅给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其引发的社会心理问题,更发人深省。出身名校,成绩优异,免试录取,林某的这些光环在“投毒”“杀人”等字眼前,不仅苍白无力,更令人心痛胆寒。一直处于象牙塔中27岁的林某,尽管学业一帆风顺,但人格社会化尚未完成,心理发育仍不成熟。类似的家庭背景,相同的学习经历,性格迥异的二人,却因生活琐事,以如此残忍的手段戕害对方,造成两个年轻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庭审现场,林某依然没有对自己的投毒行为做出明确解释,他唯一承认的是,这仅仅是一个愚人节整人“游戏”。通过这无知的争辩,察觉出青少年叛逆期延后或隐匿的些许特征。

1 案情的分析

大学阶段正处于由生理成熟促进心理成熟的重要成长时期,其理发展水平正在迅速地走向成熟但又未真正完全成熟。这种具有普遍特征的二重性特点造成了大学生心理倾向上既有积极又有消极双重性。林某曾在日志中这样总结自己“有时候,我斗志昂扬,走路像风,谈吐滔滔不绝,喜形于色;有时候,我忧己及人,满腹愁肠,尽显多愁善感,宛如闺女;……”时而朝气蓬勃,时而郁郁寡欢,正是摇摆难定的心理倾向使林某的心智充满矛盾性和冲突性。单一的个人经历、失衡的心智素质,加之生活经验严重不足,林某在对自我认知和社会现象的洞察上具有一定的局限和障碍。

林某背负家庭的希望,自律听话,极少受到父母的指责。由于自卑心理被林更加小心翼翼地隐藏在与人交流的话题之外。村民眼中的“乖乖仔”,老师眼中的学霸,一心苦读圣贤书的他,没有顽皮成性的童年,没有热情奔放青春。林某一直成长在比较单纯的校园中,他的生活范围比较狭窄,交往对象相对单一,生活经验比较少,心理发展相对缓慢。长期的自我封闭,社会交往沟通技能极为欠缺。林某自卑地不敢多看旁边的女生一眼,对女性的不友好言语又难以平静,过当地以污言秽语还击。足见,一个表现得越强势的人,内心可能会越脆弱;一个外在越有攻击性的人,可能越不自信。

无处不在的社会竞争和残酷的就业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蹩脚的情感挫折,迎面袭来之际,林某倍感自卑、压抑、绝望。繁重的科研压力,造成林某的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神经中枢得不到充分休息,情绪易暴躁。当一向努力上进的林某第一次与导师发生了摩擦,不是选择沟通,反倒认为“遭到了压榨”。沉默而耿直的他,莫名地产生一种挫败感和强烈的自我否定,于是选择逃避,放弃了继续深造的博士考试机会,迫于无奈被就业。然而,对于步入社会,他同样充满恐惧。

林某1月决定到广州,参加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面试。其微博上这样记录,“10进6,其中6博士4硕士,面试时刚好排在最后,与前面9位正装出席者相比,我的橙色羊毛衫显得我极其渺小,领导们都不瞧我。” 尽管医院初步表达了录用林的意向,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林某妄自菲薄,极度自卑。考虑到新生活环境会剥夺原有的安全感,林某开始犹豫与恐惧。与此同时,林某在业余时间反复阅读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仿佛在为回归家乡进行自我暗示。面对就业的挫折,林某心境变化大,苦闷地在多种选择之间彷徨,这又是一种逃避。

对自己奋斗多年的学业产生怀疑,让他仿佛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他觉得影像检查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并不能真正地帮到患者。他在微博上写道:“有时候挺痛恨这个行业的,名义上叫作医生,但是面对病人,尤其面对那些急切想从这里解决困惑的病人,帮忙总不能帮到底……而且,离开了机器,就没办法为病人解决一丁点问题。”对职业的否定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潜意识否定。林某情感丰富但心理活动较不稳定,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情绪起伏大,易怒敏感。面临学习与就业压力,职业角色转变没有得到解决,人生发展方向没有定位,在大是大非面前,缺乏理性判断。让人费解的是,在黄某住院期间,林某有多次机会坦白自首,挽救黄某生命。然而林某却选择了沉默,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惯性的逃避,如同上文所述,面对学业,面对就业,他均选择了逃避。正如林某在读研的第二个学期末,在日志中写道,“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不喜言辞,不善言辞……我想,我是个有点悲观倾向的人。这种悲观倾向会在不恰当的时刻提醒我事情的不确定性,让我动摇、害怕、继而放弃。”

封闭的成长环境和单一的程式化生活塑造了林某异常敏感而固执的性格。内向且不自信的性格,使得他在人际交往中显得较为吃力,琐碎的宿舍生活成为矛盾的集中点。在他看来,黄洋聪明,勤奋好学,很优秀,但有点自以为是。可想而知,性格迥异的两人在日常生活琐事上,不善言辞的林某常在有口舌之利的黄某面前处于劣势。如黄某多次以开玩笑的方式直接评价林某的生活细节。甚或黄假借林的名义批评葛生活邋遢,这种言过其实甚或无中生有,挑拨离间的方式让林某心存不满。饮水机事件更是在林某心中埋下隐患,成为案发事件的定时炸弹。

法庭上,说及投毒缘起,林某供述,黄洋曾戏称欲在即将到来的愚人节“整人”,便产生整黄洋的念头,并由此实施投毒行为。长期压抑自我,消极情绪无法排解,导致林某心胸狭窄,睚眦必报,彷徨于形形色色的处世法则之间,最终采取了“有来无往非君子”过激防御行为。愚人节游戏只是提供了一个契机,成为案发事件的导火索。正是因为没能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病态的心理和行为日积月累不断发酵,造成悲剧的发生。

2 情绪管理的途径

林某自身性格存在不足,比如性格过于内向,思维固执,易冲动。面对负面情绪会反复咀嚼,内心无限放大,最后根深蒂固。过多的负面情绪影响到林某正常的人际交往,使他不能以寬容、友善的态度对待黄某。在长期负面情绪的累积和驱使下,最终导致林某思维简单,做事不计后果,漠视生命,酿成悲剧。复旦投毒案警醒我们要正视和管理好我们的负面情绪。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生理发育趋向成熟,容易产生急剧的心理动荡和变化,尤其反映在情绪上,他们追求情感满足,强烈渴望得到外界的理解和尊重。大学生的情绪具有以下4个特点:①爆发性。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G.S.Hall指出,青年期是“疾风怒涛”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富于激情,其情绪情感表现纷呈、特点鲜明。②不稳定性。大学生的情绪反应与成年人相比,仍具有明显的波动性,情绪起伏较大。③冲动性。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不成熟,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抗挫折能力差,强调以自我为中心。④内隐性。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他们会有意识掩饰、压抑自己的真实感情,把自己的情感闭锁在心里。

情绪是本人的信念、价值和规条系统的产物,而不是外界的人、事、物所决定的。情绪有正面和负面之分,本身无优劣之分。心理学上把焦急、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和不满等情绪统称为负性情绪,有时又称为负面情绪。相对快乐、喜悦等正面情绪而言,它更多地被人们忽视和回避。负面情绪的长期积累会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容易使人沉浸在悲观、抑郁的状态中难以自拔。负面情绪人人会有,时时会有,但非不可控的。只要我们能够善于及时发现,并正确地对待它,就能很好地引导、控制情绪,进而找到更恰当的应对方法,从而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

2.1 负面情绪的预防

一个人的负面情绪都有一个潜伏酝酿和被感知的过程。实际上,如果充分重视这一过程,很多负面的情绪是可以减缓和避免的。面对诸多的各种压力,有时困扰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看待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切勿对焦躁与抑郁视而不见,或认为不可思议,而是要理智客观地分析问题,明确自己的信念和目的。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的办法,调整个人的心态和情绪,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危机和挫折。

面对他人的言行的冒犯或无意伤害,心中不满情绪就会积累,人们更想做的是惩罚和责备对方,让对方感到内疚或难堪;甚至采取阴谋算计、打击报复对方以解心头之气。这种做法不具有建设性,只能起到南辕北辙的效果。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只要以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提高自我觉知能力,增加人际交往的弹性,注重培养宜人性品质,和谐相处,才能彻底预防消极情绪的困扰,最终形成并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2.2 负面情绪的应对

面对消极情绪,首先是宜疏不宜堵。一味地克制情绪,压抑情绪,使负面情绪不断累积,最终会适得其反引爆心理安全机制。此时,应善于认识负性情绪并竭力调试和疏导负面情绪。面对烦躁、焦虑的情绪时,调整状态,学习适当控制和有效调节自身情绪。如采用倾诉、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或各种生理和心理服务,及时获得心理援助。积极学习情绪管理技巧,把人生中遇到的每一次挫折都视作提高自身情绪管理的能力教育,顺利度过人生关键期。

其次,宜解不宜结。负面情绪一旦爆发,容易使人的行为失控、冲动,有可能会在某一时刻做出过激反应。因此,找到情绪的刺激来源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面对问题,不要浮躁,不要畏难,针对性地调整自我行为,并制定一套改善措施,避免情绪的过度失调,降低负面情绪的不良效应。此外,用正面语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释放情绪既是对自我的缓冲也是一种积极应对。适当地发泄,有利于舒缓压力,使其脱离危险的反应倾向,防止过激行为,促进问题的解决。

3 案例反思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认为,“复旦投毒案”是两个生命的悲剧警示,“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在相处中学会妥协,现在不少年轻人缺少这一课。”案发后,林某在一次采访中,进行了关键的自我剖析“不计后果,就是伤害别人身体这种行为,在我这里不是我的一个底线……”当人整个被负面情绪所吞噬时,容易让人失去理智,丧失做人的基本原则,甚至不惜伤害他人身体乃至生命。没有底线,缺乏是非观念,的确是本案一个非常重要的犯罪诱因。我们不仅要学习尊重别人的情绪,读懂他人的情绪,更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善于控制和对待自己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不仅具有巨大的消极妨碍和阻滞作用,还可以起到保护和提醒作用。负性情绪并非会一直缠绕左右,无法摆脱,令人窒息而死。相反,负性情绪的存在,让人生五彩纷呈更完整,让人更加珍惜生命。因此,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宽厚豁达的处世方式,必须坚持一以贯之、久久为功,从而最大限度地守住情绪的底线,为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李姗姗,张硕.从管理角度谈大学生负面情绪的应对[J].河北农业科学,2013,17(2).

[2]刘健.从复旦投毒事件看大学伦理教育[J].社会视点,2013,3(419).

[3]曹继军,颜维琦.“复旦投毒案”宣判:两个生命的悲剧警示[N].光明日报,2014-02-19.

猜你喜欢

负面情绪
细节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惠州市精神病患者家属负面情绪的效果观察
网络谣言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负面情绪”并非一无是处
优质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体会
舒适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
系统护理对心绞痛患者预后和负面情绪的影响分析
分析优质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体会
法律案件中的法理和情理分析
浅谈煤矿协安工作与心理疏导相结合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