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群体极化的生成对网络舆论研究的意义
2015-05-30王思聪
[摘要]群体极化是群体观点向某一方向倾斜的一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了网络舆论的非理性特征。本文首先界定了群体极化的概念,进而深入地分析了群体极化的形成原因。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笔者分析了新媒体对于群体极化生成机制的三点影响:新媒体拓宽了群体成员了解他人观点的途径,新媒体增强了群体成员间的彼此交流效果,新媒体赋予了群体观点漂移更大的可能性。最后,本文指出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分析群体极化现象对于开展网络舆论研究的三点意义。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群体极化;网络舆论
[作者单位]王思聪,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基金项目]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网络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与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3CXW038。
网络技术兴起以后,广大公众获得了相当程度的话语权。相比于以往,原本占据垄断地位的传统媒体声音日益削弱,而民众个人的自媒体声音则逐步加强。尤其是一些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出现后,公众声音会迅速在网络响应,并形成难以抗拒的网络舆论。网络舆论甚至会左右一些事件的发展趋势或最终结果,它已经成为一种迅速崛起的并能维护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网络舆论也是一柄双刃剑,在其表达公众心声的同时,也可能会出现误导公众视听的情况。这一问题,根源于网络传播的快速性和广泛性。某一种观点可以在瞬间被散布到各个网络节点,不明真相的公众会在此观点的诱导下形成附和,附和的人多了,就会形成一种极端观点的群体态度,这就是群体极化现象。近年来,有关群体极化对于网络舆论影响的研究日渐增多,本文的着眼点在于: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群体极化的生成有着怎样的影响,进而又怎样影响到网络舆论的研究工作。
一、群体极化是怎样形成的
群体极化本身就代表着网络舆论的一种态度、一种可能,研究群体极化的意义在于探讨网络舆论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为了明确群体极化对于研究网络舆论的意义,首要任务是理清群体极化的形成原因。
1.群体极化
何谓群体极化呢?是指群体内原本的一种态度、意见,经过群体的讨论以后,形成统一的意见,进而使得原有的态度、意见、倾向得到进一步加强。如果群体内大多数支持一种意见,经过群体极化之后,会变得更支持;如果群体内大多数反对一种意见,经过群体极化之后,会变得更反对。这就是群体极化的效果。举个例子来说,大学生群体就经常性地进行讨论,从而使得某种观点在群体内部进一步凸显出来。
2.群体极化的形成原因
群体极化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非常普遍。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社会化动物,人的生活不可能脱离自己所在的群体。所以,人在做出决策时,总会习惯性地听听别人的意见,尤其是自己所在群体的意见。
经过群体讨论后,之所以某种意见会被更偏激地展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意见是群体的,群体内个体所分担的决策责任并不大。因此,个体往往会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态度温和,而群体则会因为分担责任的恐惧感降低而产生群体极化。在群体极化形成原因的研究上,很多学者试图从某种理论上对其进行阐述,从而建立健全群体极化的理论体系。从西方学者的观点看,群体极化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比较公认的两个重要原因是“Social Comparison Theory”和“Persuasive Arguments Theory”,也就是“社会比较理论”和“劝服辩论理论”。
群体极化的形成原因之一:社会比较理论
持社会比较理论观点的人认为,在一个群体内部对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形成统一意见以前,各个群体成员都会形成自己的观点。但这个观点只是群体成员的最初看法,他们会在和其他群体成员接触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将这个观点和他人的观点进行比较。如果某个群体成员的观点和群体内大多数人的观点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个群体成员就会感觉到自己有可能被群体所排斥的危机感,进而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观点,尽可能使之和大多数群体成员的观点一致或接近。通过比较进而调整自己的观点向群体内集中的意见靠拢,最终就会导致群体极化现象的出现。
群体极化的形成原因之二:劝服辩论理论
持劝服辩论理论观点的人认为,群体极化现象的形成根源于群体内部的讨论,甚至是辩论,一部分群体成员最终被另一部分群体成员劝服,改变原有的观点进而形成群体内统一的意见。劝服辩论理论形成群体极化现象的关键所在,是劝服别人改变观点的论据必须有足够的说服力,其因果关系要有足够的逻辑性。
在具有足够说服力的论据的劝导下,群体内部成员观点会发生改变的现象被称之为观点漂移。原来和群体不一致的观点,会向和群体一致的方向漂移,当群体内意见比较集中之后,群体观点会向原有观点所在的方向进一步漂移。
二、新媒体时代对于群体极化生成机制的影响
群体极化现象的出现,是在网络技术盛行之后。这是因为网络平台提供了可以形成群体极化的土壤,在网络中可以将价值取向相同的人迅速地聚集在一起形成群体。在网络中,群体之间的讨论也可以非常便捷地开展,只要群体成员拥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即可。这样,了解他人观点形成,强化自己的观点去劝服别人改变观点,都变得容易了。
当下,人类社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即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依托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掌上电脑、智能手机为标志的新媒体技术,使得网络的访问变得更加便利,使得信息的交互更加快捷。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了网络和信息的使用模式,也对群体极化的生成机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新媒体时代拓宽了群体成员了解他人观点的途径
社会比较理论,是形成群体极化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基础在于对群体内其他成员的充分了解,以便形成和自我观点比较的客观条件。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后,方便快捷地了解群体内其他成员观点已经成为可能;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无疑使这种需求可以更容易得到满足。任何一个使用过微博或微信的人都知道,在微博和微信里设置朋友圈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兴趣相同的群体很容易形成。这样的微信群建立以后,群内成员的观点可以在第一时间被其他成员看到,甚至干脆是直接口述的语音信息。因为人社会角色的复杂性,一个人又往往同时隶属于许多群体,尤其在微博和微信中更是如此。同样的事件或社会现象,个体成员可以在不同的群体内看到对它不同的观点。可以说,新媒体时代不仅使人很容易了解他人观点,更使得这种了解更加全面。
2.新媒体时代增强了群体成员间彼此交流的效果
新媒体时代给我们提供静态信息的同时,也大大丰富了新媒体技术使用者之间的动态交流。当我们使用各种新媒体工具漫游于网络时,我们会发现大多数的网络栏目都设置了互动的环节。你无论是看一场球赛还是阅读一篇新闻,即便是看一个小故事或是一个小小的微信留言,在其主面板的周围都会存在着互动交流的窗口。这种设置已经让大多数网民不由自主地不看节目而是看评论,并会将自己的评论发布于其上。这种设置,不仅使得具有某种共同爱好的网民迅速形成彼此间的交流,并且极容易产生网络间的大辩论。近来,正值中超联赛的收官阶段,由于倒数第二轮,北京国安在客场击败了广州恒大,导致双方球迷以及第三方球迷形成了网络间的大辩论。实际上,体育赛事直播中的群体成员交流,是网络群体观点碰撞最火爆的场景之一。伴随着比赛场上的跌宕起伏,赛事关注者的辩论也是唇枪舌剑。而原本中立的第三方参与者,往往会在这种激情四射的争论中改变自己的观点,迅速地转变为赛场上某一方的临时支持者,这或许是群体极化形成速度最快的典型案例。
3.新媒体时代赋予了群体观点漂移更大的可能性
新媒体时代使得网民了解他人的观点变得容易,使得网民们彼此之间交流的机会增多,其最终效果是容易促成群体内观点的趋同和一致。但这只是满足了形成“群体趋同”的条件,而并非满足了形成“群体极化”的条件。新媒体时代对于群体极化形成的最大影响在于,不仅会导致群体观点的趋同,更会在短时间内导致群体观点的“极化”。这有两点原因:第一,新媒体技术和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反应速度太快,刷新频率太快,这就在无形中逼迫着每一个网民在了解他人观点或者和他人形成交流后必须及时做出反应,否则你就会跟不上群体的节奏。在这种情况下,个体成员往往来不及做出细致的思考和客观的判断,必须要迅速做出“是否跟着大家走”的决断。但当多数人都以这种速度更新观点,就会使得群体观点在某个方向上急速前进,不可避免地极化。第二,新媒体技术和各种新媒体平台非常容易促成网络群体的大型化,有时新成员的加入都会超过群体创建者的预期。当一个群体过大时,它的影响力就会非常巨大,会像滚雪球一样带动很多原本没有明确观点的个体成员迅速极化。也正是因为上述两点原因,在新媒体时代里群体观点发生漂移的可能性更大,更容易从群体趋同演变为群体极化。
三、新媒体时代群体极化现象分析对网络舆论研究的意义
群体极化概念的提出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但却受到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广泛关注。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群体极化现象进行分析,包括分析群体极化的形成机制、分析新媒体时代对于群体极化形成的影响,对于辩证理性地开展网络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辩证地对待网络舆论现象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分析群体极化现象,有利于辩证地对待网络舆论现象。自网络技术兴起以后,网络舆论一度被看作是反应公众心态、谋求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网络舆论也被看作是可以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群体极化现象的出现,反映出网络舆论存在偏激、矫枉过正、甚至是带有破坏性的负面影响。新媒体时代到来以后,群体极化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被放大了,这时我们通过对群体极化现象的分析,就可以更加辩证地认识到网络舆论现象的双重作用,使人们对网络舆论现象有更全面、更透彻的了解。这样,我们就不会迷信网络舆论的作用,也能意识到网络舆论可能造成的危害,将其更加客观、更加合理地运用于促进社会发展的策略体系之中。
2.有利于引导理性的网络舆论潮流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分析群体极化现象,有利于引导理性的网络舆论潮流。群体极化现象的分析,诠释了一个更加清晰的网络舆论框架,也告诉人们要审慎地对待网络舆论,剔出其中的非理性因素,用理性的网络舆论潮流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开展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群体极化现象研究,对于构建理性的网络舆论更有意义。因为,新媒体时代赋予了公众个人更多的媒介自主权,传统媒体对于网络间传播内容的约束力进一步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激进的看法、非理性的观点迅速滋生,而那些曲解媒介自由的公众又无法客观地对待这些观点和看法,极易形成非理性的网络舆论,这不仅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对于公众个体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所以,我们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的群体极化形成机制,对群体极化实现有效的抑制,尤其对那些带有破坏力的群体极化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促成网络舆论潮流的理性化。
3.有利于开展适应时代潮流的网络舆论研究
网络技术的兴起塑造了一个繁荣的人类社会新网络,也促成了网络舆论的形成。然而,网络对于公民自由的强调,也促成了群体极化现象的出现。网络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群体极化、网络舆论都在做着适应时代的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据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再来分析群体极化现象、群体极化的形成条件,对于开展适应时代潮流的网络舆论研究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生成于网络时代的群体极化现象有了新的改变,群体极化出现的可能性更大、极化的速度更快、群体的规模更大,其形成的网络舆论效应更强。出现这样的结果,新媒体技术、新媒体平台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如何规范新媒体平台的自身建设,如何在新媒体服务中增强约束力,引导正确网络舆论的形成,就成为当前网络研究的重点。这个研究必然要依据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去开展相关工作。我们既要看到新媒体技术给广大公众带来的便利,又要制定出能抑制其不足、发挥其长处的妥善措施,使新媒体技术成为推动正确网络舆论形成的有力工具。
[1] 徐殿,陈少卫.网络舆论参与中网民“群体极化”倾向问题探析[J] .消费导刊,2010 (1).
[2] 郭光华. 论网络舆论主体的“群体极化”倾向[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 (12).
[3] 张桂霞. 网络舆论主体的群体极化倾向分析[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
[4] 戴建华, 杭家蓓. 国内网络舆论的群体极化现象研究述评[J]. 情报科学,2011(11).
[5] 刘园园, 章成斌. 试论群体极化视域下的大学生网络舆论危机[J]. 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1(12).
[6] 张志平,张晓鹏.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天涯论坛为例[J]. 东南传播,2011(7).
[7] Nekovee M,Moreno Y. Dynamics of gossip like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complex computer network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Mathematics,2008(8): 1165-1173.
[8] Onnela J.P.,Saramaki J.,Hyvonen J,Szabo G.,Lazer D. and et.al. Structure and tie strength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7,18:7332-7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