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 培养能力

2015-05-30何玉君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发掘构建优化

何玉君

内容摘要: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论教”、“以学施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行动,是加速教师成长的有效手段,更是建设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构建 发掘 优化

“课内比教学”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行动,是加速教师成长的有效手段,更是建设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它是帮助教师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论教”、“以学施教”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需要。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的新课程改革“生本课堂”,给我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犹如醍醐灌顶,让我回味无穷……下面就习作课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明确目标,激发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写话要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这就是常说的“我手写我口”。同时强调写话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基于这个,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教材并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乐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指导学生写话。在课的开始,教师可以请学生自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为本次习作确立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明白习作要求后请学生交流课前的读书收获,通过课外的阅读,拉近习作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不由自主的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把学生引到自己五彩缤粉的往事生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他们的思维像开闸的大坝滔滔不绝。有的说:我想对妈妈说不要给我报补习班;有的说:我想对妈妈说不要打麻将;还有的说:妈妈,其实我是个乖孩子……

二.发掘“材”源,彰显个性。

新课标”在习作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衍生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可是,学生的生活并不丰富,他们每天奔波于学校与家,日程单调,生活空间狭小,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学生怕作文,主要症结在于没素材可选。针对这些情况,老师可以课前让学生读五篇与习作相关的文章,课堂上根据学生特点,把习作范围扩展到学生生活中,再次给学生提示:受到的委屈,伤心地事,想做的事……学生一下子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素材。课堂中的交流,学生用耳朵去听,用头脑去思考,用心灵去体验,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心动,口动,笔动兴趣盎然,真是“童心笔下万物皆活”。珍视孩子的独特感受,彰显孩子的个性。

三.优化指导,获得能力。

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拨的技巧艺术。习作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句式,规范学生语言。例如:你读的文章写的是谁对谁说什么?请用:“因为—我想对—说—”。使学生交流时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采用:课前积累,课中交流,然后再指导、点拨,逐步深入,学生有浅入深,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说和写互相配合、渗透,有效地提升习作质量。老师在课中指导,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训练语言能力,先让学生自己说,再说给同桌听,最后在全班交流。充分体现由说到写的规律。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力得到训练,老师的指导润物细无声。课堂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轻松的收获习作素材和方法,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四.自主学习,井然有序。

习作课教学要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组织严谨。更要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指导审题时,让学生以读领悟,自己明确目标及要求,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读书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教师点拨如何写出真情实感,如何写具体,让学生自己根据生活经历交流感受,老师再归纳、总结,给予合理的建议,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课堂阐述新课标对师生关系的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老师要处处以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思路,转变教学师生行为,给课堂带来一种活力,一种精神,一种崭新的理念,促使教育工作者共谋发展,共同耕耘,共同收获,共同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发掘构建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考古发掘之后的文物保护探讨
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文立意的探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