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的意义和价值
2015-05-30龚一红
龚一红
【摘要】目的:探讨B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15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心电图进行诊断分析,研究组患者则采用B超进行诊断,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B超诊断左室肥厚60例,占总例数的80%,而对照组患者经心电图诊断左室肥厚的有38例,占总例数的50.7%,研究组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具有方便、快捷、确诊率高等特点,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心脏B超;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341-01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而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其中包括了:早期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室肥厚,逐步发展出现心肌收缩功能减退最终发生心力衰竭,有相关报道研究显示70%的心力衰竭患者均是由高血压所致的,而且高血压还可能引起冠心病、心房颤动等合并症,因此,早期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是非常重要的[1]。本文主要探讨了B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和意义。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共接收15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男性70例,女性80例,年龄在40周岁至75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5±10.5)周岁,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和国际高血压协会所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均经临床确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7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史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对照组采用心电图诊断分析,对照组患者均由专业的心电图医师,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诊断。研究组则采用心脏B超诊断分析。研究组患者均采用型号为百胜MyLab50的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超声探头的频率在2.5MHz至3.5MHz之间,均由专业的超声诊断医师严格按照常规操作。研究组患者均取左侧卧位,以M型取样在患者的左室行长轴切面扫描,仔细观察患者的心脏腔室、室壁厚度、左室收缩功能等,并把患者心尖四腔心切面的取样容积置于患者的二尖瓣口处,然后分析和检测患者舒张期的E峰速度、A峰速度和A/E、E波速度的加减时间,以及患者的血流频谱[2]。
1.3 观察指标
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左室后壁和室间隔B超扫描时,均采用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进行扫描检测,如果患者的收缩厚度在66%以上,且前后径值和舒张期的值均≥13.2mm,则表示患者具有室间隔肥厚的现象;如果患者的前后径值和舒张期的值均≥14mm,则表示患者具有左室后壁肥厚的现象;如果患者经二尖瓣键索水平和常规测量,男性左室的内径大于56mm,女性左室内径大于51mm,则表示患者心室扩大。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3]。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经不同的诊断方法诊断后,研究组共诊断出左室肥厚的有60例,占总例数的80%,其中左室增大4例,主动脉扩张5例,主动脉弹性减退9例,对称性肥厚10例,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15例,左房增大17例;而对照组共诊断出左室肥厚的有38例,占总例数的50.7%,其中左室增大2例,主动脉扩张3例,对称性肥厚4例,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和主动脉弹性减退各9例,左房增大11例;两组诊断结果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早期表现一般不典型,患者可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的头痛、胸闷等现象,这些症状与高血压症状类似,因此很容易被人忽视,当患者动脉血管压力过高时,就会阻碍心脏泵出血液,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的工作使患者出现心肌肥厚和僵硬度的增加,最终导致进入心脏的肺静脉血受到阻碍,形成肺淤血[4]。有相关报道研究显示70%的心力衰竭患者均是由高血压所致的,而且高血压还可能引起冠心病、心房颤动等合并症,因此,早期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是非常重要的[5]。本文主要探讨了B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和意义,以及分析和对比了心脏B超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诊断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经B超诊断出左室肥厚的共有60例,占总例数的80%,而经心电图诊断出左室肥厚的共有38例,占总例数的50.7%,可见,心脏B超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心电图的诊断率(P<0.05)。
表1 两组诊断结果比较(n,%)
笔者分析:心脏B超可以清楚的将患者的心脏影像和心脏周围器官的影像和结构显示出来,达到了实体的效果,可以清晰的呈现出器官的解剖结构,让医师可以直观的判断出患者脏器的病变位置,还可以有效的测量出患者左心室壁的厚度,以及反映出患者心腔扩大、心功能状态改变、室壁运动、大动脉内径、瓣膜反流、管壁等情况,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心脏B超的诊断率,因此研究组的诊断率高达80%。但是心脏B超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超声的穿透力较弱,与CT诊断、X线检查相比较,诊断率较低,而且心脏B超的反射机理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发生假反射的现象,如果多次出现重复反射也会发生假反射的现象,从而造成误诊。因此,在采用B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时,要注意其弊端,避免出现误诊的现象[6-7]。
综上所述,心脏B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对患者心脏室壁运动异常的敏感性较高,具有无创伤、安全、可重复使用、操作簡单、诊断率高特点,非常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心宇,于丹,王寒梅.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6):56-57.
[2]李红平,蒋喜文,周美君.1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B超诊断分析[J].中外医疗,2012,11(32):175-177.
[3]朱福海,彭维绮.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B超诊断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5):69.
[4]冯小芳,袁润葵,黄雪梦.5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B超与心电图的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9):109-110.
[5]刘蕗.心脏B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对比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12):95-96.
[6]覃艳笑.心脏B超和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54-55.
[7]黄冬梅.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对心脏B超和心电图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6(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