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冒”与“贪墨”的异同
2015-05-30唐方
唐方
内容摘要:“贪冒”、“贪墨”二词为同义词,前人多论述二者联系:认为在这两个词中,“贪”与“冒”同义,“墨”为“冒”借字,“贪冒”与“贪墨”同出一源。笔者认为虽“贪冒”与“贪墨”同义,但仍存在其不同之处:就其词性而言
,“贪冒”可作及物动词;就其就在语境的运用,“贪冒”一词可以不在与官员等有权利的人相关的语境中使用,而表示人的一种贪得、贪图财利的欲望或性情,而这些是“贪墨”所不具备的。也就是说“贪冒”的使用范围要大于贪墨”。
关键词:贪冒 贪墨
“贪墨”一词始见于《左传·昭公十四年》:“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1]王宁先生在《释贪墨》一文中认为 “贪墨”一词中“墨”是“冒”的借字,“贪墨”与“贪冒”同出一源。这样,笔者认为“墨”虽是“冒”的借字,但是“贪墨”与“贪冒”二词的意义却不能完全等同。本文即是对“贪墨”、“贪冒”二者间的异同进行一下简单的论述。
一.前人对“贪冒”、“贪墨”之间联系的解释
在“贪冒”、“贪墨”二词中,“贪”、“冒”、“墨”之间关系的解释。
(一)“贪”与“冒”同义。杜预曰:“冒,贪也。”[2]孔颖达疏:“冒训贪也。”[3]杨伯峻曰“冒,贪也。贪冒,同义词连用。”[4]杜、孔、杨三家都将“冒”解释为“贪”。
(二)“墨”是“冒”的借字。朱骏声言:“又为冒。《左·昭十四年》传‘贪以败官为墨。按犯而取也。注不洁之称,失之。”[5]又言“经传亦以墨为之冒。”[6]王宁则从“冒”和“墨”的语音的角度,证明了“墨”是“冒”的借字。根据假借字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这两个字本身就没有语义上的联系。
此外,在文献材料中,我们也可找到“贪冒”与“贪墨”同义的例证。如《元史·史天倪传》:“楫谨身率先,明政化,信赏罚,任贤良,汰贪墨,恤茕独,民咸德之。”[7]《旧唐书·职官二》:“较之优劣,而定其留放,所以正权衡,明与夺,抑贪冒,进贤能,然后据其官资,量其注拟。”[8]在文中,“任贤良”与“汰贪墨”,“抑贪冒”与“进贤能”皆为对文,其中“贤能”与“贤良”同义,进而我们可推之,“贪墨”与“贪冒”为同义词。
根据上述各家所言及文献材料的分析,可知“贪冒”为同义复词,“贪冒”、“贪墨”为同义词。
二.“贪冒”与“贪墨”的异同
正如前人所说,“贪冒”与“贪墨”确实有上述的联系。但“贪墨”作“贪冒”讲是有其特定的语境的。二者词性、意义并非完全相同。经笔者查阅,二者均可作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但“贪冒”还可作为及物动词使用。此外,“贪墨”仅用于表示以权谋利的意思,而“贪冒”则还可用于表示无权之人贪图财力的欲望和性情。也就是说“贪冒”的使用范围要大于“贪墨”。下面即是对二词异同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词性的异同
1、“贪冒”与“贪墨”共同的用法:
(1)“贪冒”与“贪墨”多作名词。
“贪冒”用作名词的例子有:
《晋书·贾充传》:朝廷甚惮之,加贪冒,聚敛富,拟王公,但贾后性甚强暴,模每尽言开陈福祸,后不能从。[9]
《旧唐书·职官二》:“较之优劣,而定其留放,所以正权衡,明与夺,抑贪冒,进贤能,然后据其官资,量其注拟。”
“贪墨”用作名词的例子有:
《魏书·序纪》:“爵而无禄,故吏多贪墨;刑法峻急,故人相残;贼不贵礼义,故士无风节;货赂大行,故俗尚倾夺。”[10]
《元史·史天倪传》:“楫谨身率先,明政化,信赏罚,任贤良,汰贪墨,恤茕独,民咸德之。”
(2)“贪冒”与“贪墨”也常作形容词。
“贪冒”用作形容词的例子有: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若窃义叛君,以徼大利而无名,贪冒之民,将置力焉。”[11]
《晋书·赵王伦传》:“伦执兵之要,性贪冒,可假以济世,乃说伦嬖人。”[12]
“贪墨”用作形容词的例子有:
《宋史·食货上二》:“上下相蒙,民无所措手足,利归贪吏而怨归陛下,愿重科敛之罪,严贪墨之刑。”[13]
(3)“贪冒”与“贪墨”也可用作不及物动词。
“贪冒”用作不及物动词的例子有:
《左传·成公十二年》:“及其乱也,诸侯贪冒,侵欲不忌。”[14]
《旧唐书·长孙顺德传》:“何乃不遵名节而贪冒,发闻乎,然惜其功,不忍加罪,遂于殿庭赐绢数十疋,以媿其心。”[15]
“贪墨”用作不及物动词的例子有:
《明史·张信传》:“永乐八年冬,都御使陈瑛言:‘信无汗马劳,忝冒侯爵,恣肆贪墨。”[16]
2、“贪冒”与“贪墨”的不同用法。
“贪冒”在作动词时,除作不及物动词外,有时还可用作及物动词。如:
《南史·寻阳王传》:“元年,为云麾将军、江州刺史贪冒财贿,不能绥接百姓。”[17]
《隋书·杨素传》:“素贪冒财货,营求产业,东西二京居宅侈丽,朝毁夕复营缮无已。”[18]
(二)、使用语境的不同。
“贪冒”与“贪墨”在具体语境中,其使用范围不同。据笔者所见,正如《左传·昭公十四年》所言“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又《明史·刑法一》在解释官吏贪污之罪时言:“贪墨之赃有六,曰监守盗,曰常人盗,曰窃盗,曰枉法,曰不枉法,曰坐赃。”[19]“贪墨”一词在与官员等有权力的人连用时,与“贪冒”通用。也就是说只有在含有用权谋利意思时,“贪墨”与“贪冒”词义相同。其例证在叙述“贪墨”、“贪冒” 词性是已论述,此处不再重复。
“贪冒”一词还可表示人的一种欲望或性情,可以不与官员等有权利的人连用。《尔雅翼·窮奇》中言:“三苗饮食贪冒,故以饕餮比之。”文中还对“饕餮”进行了解释:“饕餮之名,说者谓贪财为饕,贪食为餮耳。”[20]两句结合之,我们便可看出“贪冒”一词有表贪得、贪图财利的意思。如《旧唐书·突厥传》:“胡人贪冒,性多翻覆,以故法令滋彰,兵革岁动,国人患之。”[21]《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六:“上恻然曰:‘海隅之俗,习性贪冒,穿窬攘窃乃其常也。”[22]
综上所述,“贪冒”与“贪墨”为同义词,其中“贪冒”为同义复词。除二者共同的词性及意义外,“贪冒”不仅可作为及物动词使用,还可以无权之人贪图财力的欲望和性情。因此“贪冒”的使用范围要大于“贪墨”。
参考文献
[1]左丘明.春秋左传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2076.
[2]左丘明.春秋左传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1933.
[3]孔颖达疏.尚书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180.
[4]杨伯峻编注.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858.
[5]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武汉:武汉市古籍书店,1983:213.
[6]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武汉:武汉市古籍书店,1983:277.
[7]宋濂.元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638.
[8]刘昫.旧唐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696.
[9]房玄龄.晋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80.
[10]魏收.魏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73.
[11]左丘明.春秋左传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226.
[12]房玄龄.晋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30.
[13]脱脱.宋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718.
[14]左丘明.春秋左传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1910.
[15]刘昫.旧唐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753.
[16]张廷玉. 明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201.
[17]李延寿.南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815.
[18]魏征.隋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403.
[19]张廷玉.明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027.
[20]罗愿.尔雅翼[M].北京:中华书局.1980:239.
[21]刘昫.旧唐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095.
[22]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5:339.
(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机电工程分院基础部,研究方向:古典文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