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空间遗产理论的上海市文化与风貌塑造研究
2015-05-30王晓蒙
摘 要:城市的文化风貌是一个城市最具识别性且无法复制的城市形象、城市人文和城市自然三方面互动而综合构成的。城市空间遗产概念(USHC)的提出强化了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环境及文化空间的重视,它在促进城市产业发展、吸引高端人才、开展文化活动等方面发挥作用。通过介绍阿尔加维(Algarve)地区如何利用城市扩展模型(UGM)、考古预测模型(APM)等现代科技方法进行分析预测的案例,来对比反思现今上海城市空间发展中文化及风貌塑造的过程,并提出新想法。
关键词:城市空间遗产;城市文化;城市风貌;上海市空间发展
为配合上海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于2014年6月至8月召开了上海2040战略专题系列研讨会。对于拥有着2400多万常住人口,市域面积仅6340km2的上海,当前如何在面临着城市功能转型、人口增长、布局优化、结构调整以及资源约束[1]等多重挑战的情况下,寻求未来城市空间活跃发展、城市生活丰富演绎,是需要社会各界同仁共同关注并思考的问题。
一、城市文化与风貌
(一)城市空间发展与文化风貌
放眼全球,我们所熟知的国际大都市,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它们的城市发展始终围绕着人而展开,广泛吸引人和人才成为城市形象风貌塑造、历史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因何而具有吸引力?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曾给我们一个答案,城邦(城市)的“长成出于人类‘生活的发展,而其实际的存在却是为了‘优良的生活”[2]。具体说来,围绕人而展开的“优良的生活”体现在生活环境、工作空间、文化交流、旅游体验等指标上,通过抓住投资者、居住者和游客三类人群,深度挖掘作为基础性资源的城市空间和城市生活环境的可能性,探寻城市文化和塑造城市风貌来提升人的感受体验,增强城市空间品格和精致度,打造独特的城市文化品牌。
(二)上海城市文化风貌现状
申城上海历史悠久,作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明清时期就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享有“江海通津、东南都会”之美誉,是中国新文化的发源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开发建设进程加快,旧城区随之得到大规模改造,历史文化城区的格局遭到解构、重组,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和景观受到巨大冲击[3]。面对上海城市文化风貌的现状,国内外学者纷纷表达了忧虑和质疑,应当取得共识的是上海城市需要塑造的空间形态、城市肌理和文化风貌不是盲目开发、乱拼乱凑,而是需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历史风貌保护和环境改善。
二、城市空间遗产
一个城市文化风貌的塑造、遗产资源的保护是需要进行全盘考虑的问题,而非局限于城市文物古迹、历史建筑或传统街巷等的保护。例如对于城市经济发展态势的分析和预测,以及如何吸引商业投资和社会文化活动等[4]。
(一)城市空间遗产概念
1975年于阿姆斯特丹大会上颁布的《阿姆斯特丹宣言》指出“建筑遗产不仅包括品质超群的单体建筑及其周边环境,而且包括所有位于城镇乡村的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地区”[3]。城市环境是与周边环境相互联系的,它的影响也是彼此融合、依赖的。在这样复杂的联系中,每种城市空间遗产,其本身都可能成为某些资源的依赖因素,它反映的是该空间的独特地域文化,应当得到谨慎对待。
在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当代,人们应当如何通过某种方式来确定各种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确实存在在我们日益变化的城市环境中?又该如何在谨慎对待遗产资源时规避风险,做好准备?城市空间遗产概念的提出,正可以作为解决当下遗产保护计划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法[4]。
(二)城市空间遗产作用
城市空间遗产作为一个城市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空间和生活环境,在构建国际大都市的过程中担任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促进城市产业发展。随着城市空间遗产的不断更新、择取、保护和发展,城市风貌和魅力得到塑造和提升,从而增强整个城市的空间品质和细腻度,达到促进国际旅游业发展,吸引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的目的。第二,吸引高端人才。城市的吸引力可以通过与人相关的各类指标展现,汇集精英需要的是提升其对于城市中关于文化体验、工作生活空间的互动交往感受,简单说就是提升人的体验评价指标。第三,开展文化活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应当开展系统研究,统筹把握该城市空间遗产的总量、结构、更新利用政策等,在一步步厘清过程中不断开展文化活动,吸引国际性文化机构合作,最终达到双赢和提升城市国际形象的目的。
(三)上海城市空间遗产现状
相比于与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上海目前城市空间遗产的总量很低,对于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法制保障还不够健全,列入法律保护机制的空间遗产占城区的空间比例也很低。面对这样脆弱不稳定的现状,上海亟需以新颖、全面的城市空间遗产保护理论指导研究,包括分析现阶段需要保护的历史空间遗产的总量、结构、更新利用途径等,以期探寻遗产保护与发展之路,营造具有上海特色的城市文化风貌。
三、阿尔加维(Algarve)案例[5]
高速且不受控制的城市发展进程已经愈发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人口快速增长的自然趋势与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状况,两者的矛盾导致在城市扩张中引发了复杂的空间发展态势,进而带给决策者以诸多挑战。阿尔加维(Algarve)案例的介绍,展示了以城市空间遗产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预测工具来分析预测城市扩张过程中、城市文化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城市空间遗产应如何得到保护和发展?
(一)城市扩展模型(UGM)
城市扩展模型(UGM)遵循古典SLEUTH建模方法,并结合社会经济和物理变量来分析预测处于城市扩张中的阿尔加维。直至2020年,这些变量都将基于马尔可夫转移概率来追踪城市发展趋势,然后将结果与最有可能的考古遗址的空间位置进行比较。这两个空间信息系统的集成,使我们能够建立一种空间模型,它将预测可能濒危的考古遗址的位置,也可得出需重视和保护位于城市边缘附近的历史文化场所。
阿尔加维地区的城市扩展突发于在20世纪60年代,与旅游业在该地区的发展息息相关。考虑到该地区的气候和海滩,沿海城市成为大众旅游的主要焦点,尤其是在夏季。这样的需求使得阿尔加维已经持续了四十年的经济繁荣发展。总之,要理解一个区域内的城市扩展情况,如果评估正确,它将通过战略规划或致敏并引导社会意识来直接影响和防止未来的环境遭受破坏。
(二)考古预测模型(APM)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APM不断设计出新方法,考古学家也愈发坚信不仅要预测模型的依赖因子与环境因素,历史性的非量化数据也是预测过程中的重要工具。显然,如果一个特定位置包含考古遗迹,需要的是对于考古材料的空间分布,以及对现场记录的经验猜测和历史观测的有价值的理论。
在针对阿尔加维的APM中,通过数学演算可以将一些随机变化的影响因子(如:山体阴影、土地利用状况等)进行排除,但非随机变量使得制定的最终方程的自变量是:观测点、坡度、土壤和河流的距离。最终得出了寻找古罗马考古遗址更倾向于在沿海地区而非内地的结论。事实证明,罗马人在阿尔加维的聚落形态与现代城市的定居领域十分相似,这表明考古景观虽属于古老的城邦,却也有一部分是涵盖了现代城市肌理的。
(三)城市文化危机——阿尔加维空间建模框架
为了确定文化资产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模型,旨在比较阿尔加维地区城市扩展情况与考古遗址的位置趋向。了解这些动态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成果:一是从文化遗产的角度保护考古遗址;二是在已开发建设的用地上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以保护文化遗产;三是在共享关于当地现有遗产信息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考古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城市扩展模型和考古预测模型的对比是通过对于城市扩展情况和考古遗产位置倾向性的分析来实现的。
四、上海城市空间遗产的实践反思
上海自1986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经几十年的保护与发展工作,已逐步建立起点、线、面相结合的风貌保护策略,也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有效的历史风貌保护法规和行政管理体制[6]。然而,上海城市空间遗产总量低、发展结构不合理,城市缺乏吸引力等现实存在的问题仍很突出,基于城市空间遗产理论,通过总结反思阿尔加维案例,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供思考讨论。
第一,任何一项规划编制工作都应当具有高水准的前瞻性,保证其内容和程序的准确性,从而提升执行力。面对当前上海城市高速扩展的态势,在时间紧张的状态下往往缺乏对于影响规划实施的社会、经济等综合因素的考虑,更遑论阿尔加维案例中进行的依托高效技术手段进行全方位预测和评价反馈的环节了。
第二,城市风貌保护塑造的模式单一,存在隐患且难于深化工作进展。占据较多优秀历史建筑的居住类建筑,为了快速获取经济效益,通常采用商业开发模式,这样的方式对与建筑共生的生活场景、空间形态、历史文化内涵等产生了负面影响,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发展因而沦为一副驱壳。
城市文化风貌的塑造和更新、城市空间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需要的是社会各界的多方参与,循序渐进,才能更为合理地利用文化资源,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探索历史与未来的共融,实现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塑造适宜人居环境,最终达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上海2040战略专题系列研讨会(一)[J]. 上海城市规划,2014,03:3-13.
[2]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M]. 吴寿彭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第7页.
[3]张松. 上海的历史风貌保护与城市形象塑造[J]. 上海城市规划,2011,04:44-52.
[4]Laretna T. Adishakti,周广西. 城市空间遗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方式和手段[J]. 中国名城,2009,01:34-40.
[5]Eric de Noronha Vaz, Pedro Cabral, Mário Caetano, Peter Nijkamp, Marco Painho. Urban heritage endangerment at the interface of future cities and past heritage: A spati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J]. Habitat International,2012,04:287-294.
[6]戴明. 上海市历史风貌保护规划管理实践和探索[J]. 上海城市规划,2010,05:52-56.
作者简介:
王晓蒙,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大地景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