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味红花殊胜丸治疗黄疸型肝炎30例临床体会

2015-05-30张永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临床体会藏药

张永梅

【摘要】藏医认为黄疸型肝炎的病因病機为赤巴邪侵入肝脏,导致肝脏生化血液功能失调,胆汁增多,泛溢肌肤。笔者采用藏医藏药“七味红花殊胜丸”治疗30例黄疸型肝炎,总有效率为97%,疗效显著。

【关键词】 黄疸型肝炎;七味红花殊胜丸;藏药;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9-0004-01

藏医称黄疸型肝炎为“来干杰”,意为金黄色液体增盛。认为系赤巴(藏医三因学说之一)邪侵入肝脏,肝脏生化血液功能失调,胆汁增多,胆汁窜入肌肤,引起肤黄的一种疾病。笔者应用“七味红花殊胜丸”为主治疗30例黄疸型肝炎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现将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近五年来共收治的30例黄疸型肝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9例;最大年龄46岁,最小年龄13岁,平均年龄29岁。

1.2 临床表现 黄疸前期患者,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胀痛、腹胀、便秘或腹泻等。某些病例有明显的上呼吸道症状。小便颜色加深,继而巩膜及皮肤先后出现黄染。黄疸期患者,巩膜、皮肤出现黄染,黄疸日益加深,皮肤瘙痒,大便呈淡灰白色,肝区刺痛,肝多肿大,质地充实有压痛、叩击痛。全身均感沉重,腰肾不适,10%的病人脾肿大。

2 治疗方法

2.1 外治 取第八、九胸椎穴隔生姜片艾柱火灸。艾柱做成食指尖大小,上细下粗,灸后两小时内不得饮水。

2.2 内服 早晚饭后半小时温开水冲服七味红花殊胜丸,根据患者体质与病情变化趋势,酌情加减秘诀清凉丸、十味黑冰片丸等,中午饭后半小时温开水冲服。

2.3 饮食要求 忌食寒凉生冷食物,少吃辛辣、煎炸等刺激性油腻食物,避免增加肝脏的负担。嘱患者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食物应清淡、易消化、冷热适宜,以无刺激性的流食、半流食、软食为主;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并要求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尤其烟酒。

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进行疗效判定:①治愈:黄疸消退,其他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指标正常;②好转:黄疸及其他症状减轻,胆红素正常或减低,其他实验室指标好转;③无效:黄疸不退或加深,其他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无改善。

4 治疗结果

全部患者治疗5~30d后,治愈21例,占70%;好转8例,占27%;无效1例,占3%;总有效率为97%。

5 典型病例

病例1 马某,女,46岁,农民,无吸烟史及喝酒史,否认家族中有遗传病史及类似病史,病程两个月。笔者收治该患者时为黄疸期,根据患者症状,早晚服用七味红花殊胜丸5粒,中午服用秘诀清凉丸5粒,入院当天在第八、九胸椎穴隔生姜片艾柱火灸各一株。治疗20d后,临床症状消失,精神状态佳。

病例2 刘某,男,13岁,小学生, 否认家族中有遗传病史及类似病史,病程一周。笔者收治该患者时为黄疸前期,根据患者症状,早晚服用七味红花殊胜丸4粒,中午服用十味黑冰片丸4粒,入院当天在第八、九胸椎穴隔生姜片艾株火灸各一株(艾柱做成食指尖大小一半)。治疗15d后,临床症状消失,精神状态佳。

6 讨论

黄疸型肝炎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产生黄疸原因是血清胆红素增多,脂溶性胆红素可沉着到脑神经核上,影响神经的功能,能引起危害极大的核黄疸。核黄疸轻者会影响人的大脑,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给患者的家庭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

七味红花殊胜丸是藏医治疗黄疸型肝炎的经典验方。本品始载于公元8世纪的藏医经典医著《四部医典》中[2],该书记载了本处方的配方及功能主治,并沿用至今。本方中红花、獐牙菜、麻黄、木香马兜铃、绿绒蒿有清热解毒、清肝凉血、活血益肺之功效;天竺黄清肺热;诃子在本方中既能调和药性,又能调和三因。故本方对新旧肝病引起的肝血增盛、肝肿大、巩膜染黄、食欲不振等具有良好效果。综上所述,七味红花殊胜丸治疗黄疸型肝炎效果明显,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6.

[2]宇妥·云登贡布.四部医典(藏文)[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576-587.

(收稿日期:2015.06.30)

猜你喜欢

临床体会藏药
两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
小青龙汤治“噎”方证浅析
藏药六味能消散配大黄缓泻剂治疗胆囊炎106例
金诃藏药拿牌前后
金诃藏药获牌
濒危藏药资源保护分析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手术的护理
补片修补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临床体会
17例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临床体会
藏药资源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