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及其影响
2015-05-30郑满
郑满
[摘 要]随着公共治理取代政治管理,公民参与和公共参与等概念相续产生,对政治参与的认识需要厘清。从政治参与的制度来讲,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具有提高政府综合治理能力、整合政治参与行为、为政治体系的运行和决策不断提供制度支撑的作用。同时,相应的制度缺位还存在。为此,在通过以政治制度的民主决策模式的建设及其相应手段和方式方法上,进行建设和完善是当前我国政治参与制度化建设的主要对策。因此,研究政治参与制度化及其建设,对于促进我国政治民主化、提高公民政治活动的实效性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治参与;制度化;民主政治;公民政治参与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1.189
1 政治参与制度化的含义及分析
1.1 政治参与制度化的概念
政治参与制度化是指把公民政治参与活动纳入制度规范的渠道,使之逐步组织化、规范化、理性化,并使政治参与的制度规范在人们政治活动过程中获得价值认同的模式化过程。
1.2 政治参与制度化的内涵分析
现代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特征可以从公民和政府两个变量之间的不同角度做一个全面理解。
从公民角度讲,政治参与制度化的特征是:第一,价值认同性。这种价值认同也是对政治合法性的认同。第二,行为有序性。行为有序性是指规范政治参与的制度得到社会成员认同后,社会成员自觉对其进行模拟,在长期政治实践中形成的一定参与模式。
从政府角度讲,政治参与制度化的特征是:第一,制度合理性。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设计出有效的政治参与制度,二是建立起制度化的政治参与体系,通过各种合理的参与程序,确保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规范化、合法化。第二,运作法治化。运作法治化的内容包括公民参与前的宣传机制、参与中的服务机制、参与后的反馈机制等,表现为政治参与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加以规范。
2 政治参与制度化的功能
第一,政治参与制度化能提高政治体系的综合治理能力。政治体系的综合治理能力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的政府,维护政府自身的政治统治,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满足社会成员需要,平衡解决社会矛盾。
第二,整合政治参与行为,使政治参与在制度化的行为模式中有序地进行,维护了政治运行的程序和稳定。
第三,为政治体系的运行和决策不断提供要求和原料,使政治体系保持生机、活力和政治生产的能力。
第四,制度化的政治参与能保证定期地为政治体系补充能量,使其发挥政治功能。政治体系在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过程中,会出现能量消耗。为保证政治体系的正常运作,必须进行能量补给。
3 推进我国的政治参与制度化
3.1 我国的政治参与制度化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政治参与制度化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政治参与立法和形式等方面的缺陷,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
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经济结构的不对称,导致产业工作群体的不对等化。生产力的发展还有待提高,为政治参与的各项活动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政治参与的政治平台有待普及和扩大。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参与立法和法律完善需要提供理论支持。相应的政治参与形式也应该增加,对于政治参与的立法及制度形式的监督仍不完善。
第三,我国现今的政治参与意识仍有极大的提高空间,对于公民和机关工作人员要加大教育和激励。积极完备教育教化对专业政治者的政治参与教育。对于非职业的政治参与的群氓要加强教育引导,使群氓的政治参与避免盲目化。
第四,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参与结构设计没有明确的框架,缺少真正的制度支持,对于我国的民主化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3.2 我国政治参与制度化的发展建议
(1)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完善,为公民政治参与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推进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公民制度化政治参与制度化建立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公民参与扩建广阔的政治平台。坚持依法治国,从宪法着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①健全民主代表制度,增强公民制度化参与选举的能力。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发挥其应有作用,必须在以下方面加强制度化建设:一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高人民代表的政治责任感和参政议政能力;二是拓宽人大代表的来源,优化配置代表结构,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利益群体选举人大代表提供参与国家社会政治生活的机会,保证人大代表的质量和广泛性;三是改善人大代表联系选区和选民制度,增强代表候选人的信息透明度。
②健全民主协商制度,增加公民制度化参与协商的渠道。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丰富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形式和类型的多样性。党和政府需要做到:一是推动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各界民主人士的协商民主建设。二是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渠道建设。三是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时效性建设。
③健全听证制度,强化公民制度化参与决策的能力。听证制度是公民直接参与政治的较好方式,也是直接民主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政府决策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决策听证会成为公民参与决策的重要一环。
④健全监督制度,强化公民制度化参与监督的能力。公民政治参与是否充分,对公民政治表达的接受程度如何,必须要有完善的监督体系来保证。
(3)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加强对政治参与者的政治教育。政治参与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历史逻辑和运行规律,通过对专业的政治职业者加强政治合法化教育,引导职业政治者政治参与行为合法化。再对非职业政治者进行政治参与的通识教育。
(4)推进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要建立完善的渐进修改模式,使渐进修改向开放的方面发展,对制度内和制度外进行交流和修改。达到渐进式的制度化政治参与,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完善自己的制度建设。一方面,要系统分析当前中国政治参与制度化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修改政治参与制度,规范政治参与程序,创新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方式,扩大制度化政治參与的层次和来源;另一方面,公民自身要认识到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能量和好处,通过各层次各阶段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活动,推进政治参与制度化建设。最后,要坚持党对政治参与的各种领导,建立健全政治参与制度,培养公民有序、理性的政治参与意识,系统立体地构建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的对策体系,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提供可行性对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1]尼和伏巴.政治参与[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亨廷顿,纳尔逊.难以抉择[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3]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杨光斌.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塞缪尔·P.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6]查尔斯·林德布洛姆.决策过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