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课堂交际带来的精彩
2015-05-30李朝侠
李朝侠
案例:This is a “恐龙蛋”
刚刚学完了句型“This is a ...”,要求学生进行交际操练。开始,孩子们能够根据要求完整地描述已学过的物品,如,This is a book.This is a pen. This is a pencile. This is a ruler. This is a rubber. This is a boy. This is a girl ...时间不长,学生就没有可练习的单词了。声音也渐渐低下来。我立刻明白:学过的单词已经用完,是班级内交际活动的时候了。就在这时,班内的阿玉(化名)忽地站了起来,调皮地笑脸一歪,摊开手掌,说了句“Miss Li,look,this is a 恐龙蛋”,继而又快速地说了一遍……稍稍歪着头的他俏皮地笑着,我没有制止,反而微笑着点了点头,送给他一个大拇指。其他的同学一看到这,也跟着学说这半中半洋的话,一时之间教室里的笑声此起彼
伏。学生忽然像受到了灵感的启发,一发不可收拾迸发出了很多类似的句子,无须班内再次交流,学生已经兴致勃勃地把句型运用纯熟。
一直以来,学生单词量的缺乏是我最为担心的问题,现在的情况,我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描述、表达了!
看来,我平日里的工作没有白做。由此,我有几点体会。
一、鼓励“创新”,拓展思路
什么是“创新”?客观地说,对学生而言,只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独特之处,不违反英语语法规则的都可以成为“创造”,并非一定要做出前人所没有的,更不可能让他们小小年纪去发明闻所未闻的内容,特别是语言方面的内容。今天,课堂上阿玉的一个“恐龙蛋”犹如投进水里的石子,激起班内學生心灵的涟漪。对于他们来说是创新;对于英语学习模式来说是创新;对于教师课堂教学来说是创新……我们平常所说的“培养孩子创新精神”怎样体现?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这种“创新”让他们真正感悟到学习可以灵活地进行,可以立足于课本、超越于课本,可以伴随着自己的思维拓展应用。
二、转化思想,超越教材
记得以前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让知识超越教材,让学生超越课堂》,领悟到如果要使自己的思想由教材、教参、课堂、模式“超越”出来,首先要“转化”原有的教学思想,另辟蹊径地去引导学生学习。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仔细地阅读《教师教学用书》,深挖教材,忧虑单词量的不足会制约着句型的运用……其实,现在回顾前面的工作,发现自己的担忧完全是因为没有跳出教参、教材的框的缘故,眼睛、思维仅仅限定在给出的范围!这不仅阻碍了我教学思路的打开,还制约了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
学生的此次行为给了我重要的启发——教学一定要“转化思想,超越教材”!“转化思想”可以将教学过程由枯燥的讲解、练习推向有声有色的境界,让教者轻松、学者愉悦。
当然,在转化思想、超越教材的道路上是有原则、规范的,不能盲目地进行,例如,阿玉和孩子们始终用“This is a +名词”来描述并输出句子,没有触犯语法法则,就是完全有效的操练与巩固。
三、和谐课堂,生成精彩
课堂“生成”的精彩,是很多教师认为非常成功,感到愉快的事情。但是,它的出现似乎总被蒙上偶然色彩,其实不然,学生的放松、思维的活跃、教师的引导等因素在某一瞬间被触碰,便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精彩。在这里,放松、活跃程度越高,生成的次数就越频繁,也就越容易出人意料的精彩。和谐课堂恰恰能满足学生放松、活跃的心理要求。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在和谐的氛围里,人的思维才会活跃,这是因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的神经完全放松,也能完全开放心扉,让浑身的细胞始终处于激情状态,那么,智慧的火花也就会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生成新的认识,从而“撞”出精美的色彩。
课堂上阿玉的表现就充分说明了这点,他直接站起来展示恐龙蛋并使用中洋结合的语言来描述,便是日常课堂中习惯性的动作。我认为:课堂“乱”点也不错!当然,这个“乱”是有前提条件的:(1)只要有不同的意见可以直接站起来说明理由,由班级师生共同评价;(2)交流时产生的灵感可以立刻说出来,不要让它一瞬即逝。无论是因为哪一条,只要学生表达出来,我一定会带着欣赏的目光示意给孩子们。教师的默许无疑给了他们自由驰骋的思想空间。
我想: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能充分地信任学生、放手于他们,通过师生共同品味、感悟英语,思维一定会涌动,精彩也一定能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