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环境下的民间舆论场研究
2015-05-30王漱蔚李晓楠
王漱蔚 李晓楠
摘 要:随着个人移动互联终端和社交软件的普及,我们步入了一个“全民发声”的时代,普通民众在自媒体中所建立的民间舆论场在一些焦点事件的构建和走向上产生了极大的作用,甚至能主导舆论,左右政府的决策。本文将就自媒体环境下的民间舆论场的特点、作用、影响进行研究,以期尽力减少其非理性的因素,让民间舆论场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自媒体;民间舆论场;影响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1-0011-03
美国的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于2003年7月在“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界定了“We Media”的概念:“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在此定义下,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都属于自媒体行列。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49亿。同时报告中还提到, 2014年上半年的“马航事件”和2014年下半年的“冰桶挑战”凸显了微博作为社交媒体的快速的传播速度、深远的传播范围和积极的社会影响力。第36次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55.2%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微信公众号用途方面,用户关注公众号主要目的是获取资讯41.1%。以上数据表明我们已步入了一个自媒体环绕的时代。
一、自媒体的传播特性
(一)制传便捷,即时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大众媒体垄断了信息的采集和发布,民众获取信息必须通过专业媒体,无论在获取信息的及时性及信息来源的丰富性上都大打折扣。根据CNNIC发布的第36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只需在手机上安装相关软件,一张图片,几个字符,轻点发送键,你就可以向全世界用户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由于自媒体用户数量庞大,在新闻事件发生时,他们有可能正在现场,甚至他们可能就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并且这些信息发布不需要审核。因此,自媒体传播拥有着传统媒介无法企及的信息的时效性。
(二)传者广泛,平民化
传统媒体时代,能够进行信息采集、制作和发布的人只能局限在媒体采编人员中,其数量和精力是有限的,而自媒体时代,每一个拥有即时通讯软件的受众都是信息的制作发布者,其数量之庞大是传统媒体无法望及项背的。手机上的即时通讯软件相当于给普通百姓手中都塞了一支麦克风,“全民发声”乃自媒体的要义所在。由于通讯软件的设置,文本内容只需140字符,还可以配以图片进行解释,改变了以往媒介从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的局面,极大地降低了文本制作的门槛。
(三)内容多样,个性化
自媒体的传播者来自于社会的各个行业,他们虽然在信息的制作上不如专业媒体人那么的专业,但同时,他们却比专业媒体人拥有更加宽广的视角和媒体外的行业知识。在文本的制作上,他们会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或自己的人生经历、价值取向角度进行取舍,跳脱出所谓专业媒体人的“画地为牢”。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的丰富要远远超过专业的新闻记者,观点也会更加的独特、个性。
(四)影响巨大,群极化
自媒体,尤其以微博和微信为主的网络传播应用技术,融合了传统媒体传播(1对N)和人际传播(1对1)的信息传播特征,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也改变了原来的媒介传播形态。与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中N的可预料性不同,微博和微信的传播没有固定的边界,这使得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递的“N”具有无限可能,具有爆炸性的消息,具有传播价值的信息,其传播范围可以超出人们的想象,可以做到在短时间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另外,在多维度传播的同时,信息传递的互动性也在提高,每个人在将信息传递出去的同时,还能够接受到反馈信息,进一步加剧了信息爆炸的速度。
但同时,在信息传播的扩散与渗透中,非理性的声音也应运而生,谣言、危言耸听极可能成为关注焦点,进而产生传播加速度,最终形成“蝴蝶效应”。在很多热点事件中,“意见领袖”的一句话如同“一只小小的蝴蝶扇动翅膀而扰动了空气”,并为群体极化提供了孵化器。
二、民间舆论场的特点
舆论场是指包括若干相互刺激的因素,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构成舆论场有三要素:“同一空间的人群密度与交往频率”“舆论场的开放度”和“舆论场的渲染物和渲染气氛”。同一空间人们的相邻密度与交往频率较高、空间的开放度较大,空间的感染力或程度较强,便可能在这一空间形成舆论场。
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指出,在当下中国,客观存在两个舆论场。一是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等“主流媒体舆论场”,忠实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依托于口口相传特别是互联网的“民间舆论场”,人们在微博客、BBS、QQ、博客上议论时事,针砭社会,品评政府的公共管理。
借助于移动互联终端及个人社交软件的普及,近年来,民间舆论场频频发力,在热点事件制造和舆论影响方面甚至大有超越官方主流舆论场的趋势。究其原因可以从其与生俱来的特点入手。
(一)意识形态多元,内容异常丰富
自媒体舆论场中的内容无所不包,无所不及。自媒体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之一,及时互动性强,使舆论传播呈现出多元化和非主流的特点。因为传统媒体中“把关人”的作用在自媒体领域部分失效,无论是积极健康的、还是灰色庸俗的内容都可以出现在民间舆论场中,从而导致自媒体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舆论的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
(二)网民虚拟身份,舆论开放自由
自媒体舆论的主体是成千上万分布在不同区域的网民,这些网民通常在网上匿名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具有很强的虚拟性。网民的匿名性特点决定了自媒体舆论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
自媒体具有即时互动性,其舆论传播过程得以延续和完整。显然在自媒体时代下,受众不再是毫无主动性可言的“靶子”,传播者也不再是占有绝对的话语主导权和控制权。而且,在自媒体传播中,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模糊,可以在瞬间相互转化。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强势,网民个体逐渐成为网上信息发布主体,个人的力量在增强。
(三)舆论形成迅速,传播地域广泛
自媒体时代舆论场的速成型主要表现在舆论形成时间的缩短与空间的缩小。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省去了印刷与录制等诸多环节,缩短了从媒介议程转向公众议程,也就是形成民间舆论场的周期。
自媒体信息发布速度迅速,并且能够借助新媒体进行快速传播。帖子或言论一旦引起网民的关注,就会被反复转载,以惊人的速度扩散。自媒体的及时互动性使交流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网民能够对网上意见迅速作出反应,这种互动的过程可以迅速使新闻事件成为大众普遍关注的焦点,很快引发并形成舆论。
(四)情绪性言论聚集,易造成冲突
自媒体作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其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不可小视,民间舆论场也日益成为政府所必须参照的“晴雨表”。由于自媒体具有匿名性、开放性等特征,有人会把它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形成一种情绪性舆论。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情绪性舆论有利于党和政府了解民意,成为公共民主生活的“推进器”。但是,情绪性舆论也存在着非理性、消极性、感染性、扩散性的特点,由于在感性上的膨胀和理性上的匮乏,网民易产生盲目、冲动、偏激、缺乏理智的行为,甚至可能造成现实的冲突。
(五)舆情调控难度大
对传统媒体来说,由于“把关人”的存在,舆论的控制是不难做到的。然而互联网是高度开放的空间,每个人都有“麦克风”,自媒体信息的传播者数以亿计,网上信息的传播不可能时时都接受新闻出版部门的审批。
三、自媒体环境下的民间舆论场形成、影响机制
自媒体环境下的民间舆论场形成、影响基本遵循了以下的规律和机制:
第一阶段:萌芽期
自媒体下的民间舆论场议题来源比较广泛,有的来自于传统新闻机构的报道,有的则来自于网友在BBS、微博或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的“爆料”。但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进入到民间舆论场的议题中,我们可以从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2013年网络热点事件调查及人民网所作的2014年网络热点事件总结中发现,民间舆论场所关注的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涉官与涉腐;涉富或贫富差距;涉及公平和正义;涉及中外关系、民族及信仰;涉及伦理道德;涉及民生;涉及公共安全、重大事故、灾害;涉及明星“星闻”、“绯闻”及知名企业、敏感地域。
第二阶段:发展、壮大期
当新闻媒体发布的新闻或网友的爆料属于以上列举的易爆点行列中,网民们通过在BBS跟帖,或微博、微信转发,“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N2的传播模式最终形成了滚雪球的结果,使得相关事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般事件演变成为热点、焦点问题。
同时,在多级传播模式中,我们还不可忽视一类群体的存在——“意见领袖”。根据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两级传播”理论,大众传媒往往是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作用,才能影响公众,这种现象在自媒体时代更为突出。这些“意见领袖”在大型门户网站开设博客、微博或微信公众号,且影响力巨大,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中,10万以上粉丝(听众)的超过1.9万个,100万以上的超过3300个,1000万以上的超过200个。可以想象,他们的一个振臂疾呼将会引起多少追随者的奋勇直前。
第三阶段:成熟期
在民间舆论场形成的过程中,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形成议题互动,将信息流向传统媒体,形成溢散效应。因为在自媒体中引发关注的话题一般都具有新异性和社会性,这符合传统媒体市场炒作的取向。同时,自媒体毕竟洗脱不掉自身的草根性,信息往往具有不确定性,这又需要传统媒体的确认。无论怎样,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相互呼应,将会成为加速民间舆论场形成的导火索。
第四阶段:反复期
互联网的出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而自媒体的出现则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强势的舆论压力,这就大大提高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使得网民发表言论的活跃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国内外大事,都在网上展开讨论,形成民间舆论场,让政府相关部门不得不应对。如果政府处理得当,顺应民意,事件圆满结束,针对该事件的民间舆论场迅速解散。如应对不当,再次激起民愤,则在民间舆论场中又会再掀波澜。
第五阶段:衰退期
“任何一个社会舆论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消失的过程,社会舆论的过程也是有涨有落的”,民间舆论场也是如此。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信息传播渠道的便捷,话题更新频率大为提高,人们不可能对一个话题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注意力,随着网友被新话题的吸引,注意力转移,网络舆论消解,民间舆论场消失。
四、民间舆论场的作用
(一)提高了民众参与公众事务的积极性
在传统舆论时代,大众主要依靠政府、传统媒体发声,而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出现则颠覆了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越来越多的民间舆论成功影响社会决策的案例极大地鼓舞了民众参与民间舆论场的信心,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民间舆论场在公众心目中的影响力。
(二)提高决策科学性,优化政府决策过程
由于网络民间舆论场的开放性,使得政府在收集民意方面能够更加全面、广泛。同时网络的匿名性也使得老百姓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也极大提高了政府收集意见的准确性。打破原有政府决策的信息垄断,改变单向传播的信息不对称,扩大了政府决策权的范围。
(三)强化对政府决策的监督力
网络和自媒体的出现促使了公民意识的觉醒,而公众对社会事件的关注从客观上推动了网络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强化了对事件处理过程的监督力度。在探寻问题真相、推进问题解决方面,民间舆论场可谓功不可没。
五、对于民间舆论场的理性思考
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自媒体的民间舆论场在众人“狂欢的自由”背后也潜伏着一些非理性的元素。例如现在在一些论坛或微信、微博上常常出现的谣言散布、粗暴地谩骂和攻击性言论,甚至演变为恶意滥用的人肉搜索。这就需要网民、政府和媒体对民间舆论场进行理性地思考。
(一)网民:提升素养,自觉规范网络行为
自媒体提供了公民言论自由的土壤,但是滋养出的民间舆论场是善是恶,根本上取决于网民自身的行为。每一个网民都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下,树立健康的网络价值观,做到网络自律,规范网络行为。同时要提升素养,提高鉴别能力。面对网络谣言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对热点事件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政府: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应尽快出台网络道德和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民的言论行为。只有在法律上严格界定言论自由和侵权的界限,那些打着正义的旗号对当事人造谣中伤、恶意诋毁、散布他人隐私等行为才能得到遏制,民间舆论场才能得到良性的发展。
(三)媒体:科学理解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及发展规律,提升主流价值观传播有效性
在自媒体冲击下形成的民间舆论场,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双向乃至多向传播的空间,传统意义上的受众获得了“对称参与”的能力,这要求新闻工作者改变单向传播的观念,必须学会与受众打交道,不仅要整合、核实事实,还要及时澄清、回应质疑。
自媒体时代,舆论形成和扩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迅速,主流媒体发出的权威声音稍有迟滞或延误能导致流言四起、舆论失控。只有在关键时刻积极主动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对热点问题进行正确、及时、公开、透明的舆论引导,才能掌握舆论话语权和主动权。同时,要提高主流价值观传播的影响力、有效性,还必须创新话语体系,让我们的传播能够被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真正实现人耳、人脑、入心。同时,深入研究受众心理和习惯,善用传播技巧,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不断去增强主流价值传播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项德生.舆论与信息[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2]王洁.自媒体时代舆论倒逼现象研究[EB/OL].豆丁网.
[3]徐昊,马斌.时代的变换:互联网构建新世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4]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5]匡文波.新媒体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