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抗日战争时期绿川英子对日广播的传播活动
2015-05-30张寅
张寅
【摘 要】1938年,已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郭沫若,没有忘记绿川英子在广州时提出的抗日要求,并把绿川英子介绍到国际宣传处从事对日广播传播活动。她的广播播音像一发发重磅炸弹倾撒在敌群中,瓦解日军的士气,使日本军部大伤脑筋。本文从绿川英子的播音表达技巧、对日广播策略等方面入手,着重分析了她的对日广播传播活动深入新闻前线的扎实作风,以及她极强的反战传播观念活动所起到的良好传播效果。
【关键词】绿川英子 抗日战争 对日播音
【中图分类号】G219 【文献标识码】E
绿川英子(Verda Majo),本名长谷川照子,1912年生于日本山梨县猿桥的一个土木工程师的家里。1929年,她报考了东京女子大学和奈良女子高等师范,并都被录取,她选取了后者,开始住校生活。1932年的6月,她开始学习世界语,参加左翼文化运动,组织女高师文化小组,同奈良地方的左翼工会、文化团体进行接触。
1936年的春天,绿川英子与在东京留学的中国学生刘仁相识。这一年秋天,她与刘仁结婚,这桩婚事并未得到绿川英子父母的同意。1937年初,刘仁先回到上海,绿川英子于4月19日抵达上海。随后,绿川英子在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新闻传播活动以及文艺界的反战活动。
绿川英子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其在日本和中国的所见所闻,客观、真实地进行反战、反法西斯宣传。1938年,在汉口短短的三个月中,她以真挚的情感、态度鲜明的播音进行对日广播宣传,并起到了良好的反战宣传效果。随后,她与丈夫刘仁转战重庆,开展了一系列的新闻传播活动。
1941年7月27日,“文化工作委员会”举行小型晚会纪念郭沫若归国抗战四周年。周恩来与邓颖超亲临参加。周总理赞扬绿川英子:“日本帝国主义者把你称为‘娇声卖国贼,其实你是真正的爱国者。”绿川英子回答道:“我愿做中日两国人民忠实的女儿。”邓颖超还把自己的名字签写在她的名字旁,借此表示并肩作战。《绿色的五月》一书的代序者叶籁士在序文中写道:“绿川英子整整十年之久,同中国人民并肩战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她的。”
一、绿川英子播音个人风格及其形成因素
1938年2月,绿川英子参加了广州国际协会世界语科的工作。然而,没过多久,她就被驱逐到香港。同年6月底,她在郭沫若等人的帮助下抵达汉口,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对日科作对日广播工作。转战重庆后,绿川英子也进行了一些对敌广播。
原日本侵华部队华中派遣军某部通信兵堀锐之助,曾用下面的短歌来表达听到广播后的激动心情:
重庆广播,偷偷倾听;
那流畅的日语,心中不能平静。①
朝鲜世界语者安偶生(笔名)写了一篇名为《和平鸽》的文章献给绿川英子,他在文章中写道:“如今你站在麦克风前开始翻译、播音,向你的同胞们把真理预言。你那尽管温柔的嗓音,却足以制造电闪雷鸣。你句句金玉献给仍有良知的心灵。你的声音是不会白费的呵,因为它定能将那喝血入迷、制造痛苦的狼心打得粉碎,撕得干净。”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发现,绿川英子的广播播音形成了“以亲身经历与感悟,用真挚的情感宣传反战、和平与民主”的风格。
德意日法西斯主义者的勾结,威胁着全世界的和平。二战时期,整个世界已经形成绝对对立的两大阵营—— “和平的”与“侵略的”。世界语的创始人柴门霍夫创造世界语的目的,在于建立和巩固世界语者的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积极运用世界语作为反侵略的国际宣传。
在世界语里,Verda是“绿色”的意思,它象征着和平,Majo是“五月”的意思,这意味着一切被压迫人民为争取自身的解放而进行革命。②绿川英子借这个名字要表达一个革命者、一个世界语者献身于革命的自勉。
绿川英子在日本和中国亲眼目睹了战争带给两国人民的苦难,切身体验了人民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的悲惨生活。她是一个追求真理、追求正义、向往自由与和平的战士。
早在1934年1月,她就报考了日本放送协会(NHK)的广播员一职,初试合格,但复试并未参加。1938年7月她到了武汉,从此加入了中国抗日战争,成为中国人民的英勇战友。
在世界动荡的大格局下,绿川英子学习和传播世界语有着十足的激情,她反战的强烈愿望,都体现出她对战争的厌恶之感和反战的强烈心情,这些因素都促进了绿川英子形成“以亲身的经历与感悟,用真挚的情感宣传反战、和平与民主”的广播传播观念。
她以一名战地记者的身份进行对日广播,她用切身的所闻、所见、所感,激发出自己对日本民众与官兵强烈的播讲愿望。她深入中国人民的生活之中,发挥了记者冲在抗战第一线的优势,她的播音主要以第一人称展开,使情感的诉求更加真挚,生动形象地运用有声语言向日本国内的人民、向正在中国作战的日本士兵、向全世界的人民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二、绿川英子播音表达的技巧运用
从《绿色的五月》等史料中我们不难发现,绿川英子动人心弦的话语,撞击着日军官兵的心灵,使许多日军官兵觉醒、忏悔——有的跳海自杀,有的喊着妻子的名字剖腹自尽,有的拒绝参战。
绿川英子对日广播的效果,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她用甜美的语言、欢快的节奏、感人的话语,打动着被日本法西斯驱赶到中国充当炮灰的那些日军下层士兵。她的播音像一把钢刀,刺向敌人的咽喉,让敌人惊恐万状,胆战心惊。③
绿川英子在其对日广播的传播活动中,形成了传播主体(播音创作主体)的一种创作自觉。她在日本国内与来华后的亲身经历,使她能在话筒前积极地调动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绿川英子的播音感受来源于现实,这种一度创作的口语表达更易于传播主体(播音创作主体)情感的真切运用以及内心话语中肯的流露。
绿川英子不仅关注日本国内民众的生活状态,更对战争前线战士们的战争行为做了情感上的理性劝说。这些都来源于她心中充满了对和平与民主的向往以及中日友好的憧憬。她心中不仅有日本人民,更有中国人民。世界语的学习以及强烈的反法西斯观都使她心中有对中日两国民众过上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这种愿望在话筒前便转化为有声语言在情感诉求上的真挚与细腻,强烈的对象感使她的广播传播活动直接有效地作用于日本官兵,并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起到了一定的宣传说服作用。
三、绿川英子对日广播传播活动的启示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梳理绿川英子的对日广播传播活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绿川英子在抗日战争期间,始终处在战场前沿。她以近距离的优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有声语言向日本民众及日本官兵进行传播。绿川英子的情感诉求与播音语言的“真”正是来源于其身处一线的优势,“在现场”的优势被她在播音创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绿川英子的国际传播观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为宣传民主与和平而献身”,这种新闻人的责任意识在当时的国际战争中是极其高尚的,是具备全球视角的。
绿川英子为中国和日本真正的和平而奉献了自己的半生,她身处战争前沿,以独具视角的新闻传播活动为反战宣传而努力。她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更是为争取和平与民主的世界人民的朋友。
(作者单位: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之声)
(本文编辑:刘园丁)
注 释
①②龚佩康 《绿色的五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5月第1版,第13页,第381页。
③深圳新闻网:http://www.sznews.com/culture/content/2009-08/03/content_3950190.htm.
参考文献
1.刘继南 周积华 段鹏等 《国际战争中的大众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2.段鹏 《传播效果研究——起源、发展与应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