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流行语“流行”起来的模因顺应过程
2015-05-30侯银花
侯银花
【摘要】很多春晚节目中的经典台词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社会万象或者揭示受众心理,因其语言诙谐幽默、琅琅上口,这些台词很快成为风靡一时的流行语,在社会中被大量使用。本文从模因和顺应论角度出发,探讨了春晚流行语的“流行”过程。
【关键词】春晚 流行语 顺应论 模因论
【Abstract】In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many words said by actors become catchwords, more and more popular among common people by means of humorousness and catchiness. these words are widely used by the mass. This thesis tries to discuss the course of “popularizing” from the aspect of Memetics and theory of adaptability.
【Key words】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catchwords; memetics; theory of adaptability
一、引言
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简称为“央视春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内,某一地域或某一群人中传播迅速,使用频率较高,时代感较强,人们喜闻乐见的词语或表达方式。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开始举办,迄今已经有31个年头了。在过去的31年中,面对褒贬不一的评价,春晚却总能闪出一语汇的光芒,流行一时。比如1990年春晚中小品《相亲》奠定了赵本山中国第一笑星的地位,且十几年不倒,其中的台词“傻样儿!”现在大家都知道,无论男女,对方对你说出这个词儿,那就八九不离十了。还有“下蛋的公鸡,公鸡中的战斗鸡。”母鸡会下蛋,如今公鸡也会下蛋了,而且直接升级成为了战斗鸡。”说起这样的流行语大家应该都能说上几个,不得不承认,春晚在引领话语时尚方面尽占先机。本文是从春晚流行语这一现象出发,从模因论和顺应论角度分析春晚流行语作为一种强势模因是如何在社会上流行开来以至于家喻户晓的。
二、春晚流行语顺应性分析
1.顺应论概说。语言顺应论(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或作为一种语言顺应理论的语用学(pragmatics as a 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是瑞士著名语言学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 Verschueren创立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在他看来,语言使用是语言发挥功能的过程,或者说,是语言使用者根据交际语境的需要不断选择语言手段,以达到交际意图的过程。这里,顺应就体现为语言的使用环境和语言结构选择之间的相互适应。以顺应性为基点,语言顺应论从以下四个方面描写和解释语言使用现象:顺应的语境关联成分、顺应的结构对象、顺应的动态性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性。
2.春晚流行语的顺应性研究。
(1)对心理世界的顺应。很多语言之所以流行还因为它们顺应了受众渴望轻松和幽默的心理。流行语本质上是一种情绪感染,是传播者对某种情绪的感染和认同。面对社会的竞争与生活的压力,在快节奏中奔波的人们尤其渴望轻松和幽默,以暂时缓解内心积郁的情感。俏皮话、歇后语、笑话等创造出来的语言能够形成强烈的幽默效果,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能够流行开来。同时,这类语言也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节日活泼而欢快的气氛,进而能够增强春晚语言类节目的艺术魅力。例如在2012年春晚小品《荆轲刺秦》中,因为紧张黄宏把“下站者何人”说成了“下蛋者何人”,让观众捧腹不已,而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流行语,这正是顺应了观众希望在辛苦了一年之后在这难得的节日能和亲人一起娱乐消遣的心理。
另外春晚流行语还顺应了人们普遍的价值观。毋庸置疑,每一段流行语和每一个源于流行语的词语在人们之间的传递还包含着某种观念和态度的传播,这些观念和态度都会或多或少地折射出传递者的价值取向。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当中,小沈阳的经典台词:“人生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没了,钱没花完;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是,人活着,钱没了。”一夜之间风靡全国,妇孺皆知。不仅仅在于这个小品本身极具搞笑性,更在于小沈阳在小品中用朴素的话说出了大家普遍认可的人生价值观。
(2)对社交世界的顺应。春晚流行语顺应了社会关系。在春晚这个特殊的舞台上的社会关系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是艺术创作者与普通百姓的关系。一个演员或一台节目如果想要成功,就必须顺应这层社会关系。大家都知道冯巩,他是著名的小品演员,之所以他能有这么高的知名度以及大家的喜爱,与他能够适时地顺应春晚大舞台独特的社交世界史分不开的。比如每当听到“观众朋友们,我想死你们了!”大家就知道是冯巩来了,这句话将节目的受众和表演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一下子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
春晚流行语对大众文化也做了一定的顺应。语言作为社会现象会随着社会生活的进展而发生变化,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众文化有所反映,流行语所表现出的语言的趋同性从本质上就是反映当今社会所存在和普遍流行的各种现象,作为影响力巨大的春晚当然也不会忽视语言的这一特性。前几年由于春晚而流行开的“来是COME,去是GO,点头YES,摇头NO。”“哈喽啊,饭已OK了,下来‘咪西吧 ”等就是对当时学外语热潮的顺应。
三、春晚流行语强势模因分析
1.模因论概说。模因(meme)这个术语在Richard Dawkins 所著的The Selfish Gene 中首次出现。我国学者何自然和何雪林于2003 年将meme翻译为“模因”。模因词源上来自表示“模仿”的希腊语词mimeme,在牛津英语词典中模因的定义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Blackmore1999)
海利根(Francis Heylighten)曾经探讨了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同化(assimilation):他认为成功的模因能够“传染”它的宿主,进入宿主的记忆,同时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这样的模因必须具备3 个要素:可注意性、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记忆(retention):模因必须在记忆中停留。Dawkins 将模因的传播过程比喻为寄生虫对宿主的侵染。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宿主的可能性越大。表达(expression):为了能传递给其他个体,模因必须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这个过程就是“表达”。话语是最突出的表达手段。传输(transmission):模因表达需要有形载体或媒体。模因载体可以是书本,照片,人工制品,光碟等。在传输阶段,模因从一个宿主被传输到一个或更多的潜在宿主, 传输的过程也叫做复制。
2.春晚流行语是一种强势模因。从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来看,每一个阶段都存在选择,模因在选择中要么存活下来要么被淘汰。存活下来的模因在使用传播过程中,有的易于被大众接受,使用频率高,逐渐发展为强势模因,有的则因传播范围狭小,受众稀少易被遗忘而成为弱势模因。道金斯认为强势模因的质量取决于其保真度、多产性、长寿性。春晚流行语也是一种强势模因,因为它们也具备了上述特性。
(1)春晚流行语具有一定的长寿性,具有高保真度。有一部分春晚流行语进过多年的传播,依然能够保留最初的形式,即以模因基因型的方式得到复制与传播,具有高保真度,也具有一定的长寿性。例如:你的声音,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李谷一《乡恋》,1983)李谷一的这首《乡恋》,在 1983 年的春晚舞台上已经播出,顿时成为当年的流行歌曲,而这一句“你的声音,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历经三十年的岁月,却依然被人们所记忆。笔者通过网络搜索这句歌词,发现这句歌词依然被许多人以各种形式使用传播。
(2)春晚流行语具有多产性。春晚流行语是变动的强势语言模因的另一个体现在于它具有多产性,以模因表现型的方式进行复制传播,具有多产性。例如:人这辈子,其实可短暂了,眼一睁,一闭,一天就没了;眼一闭,没睁了,一辈子就没了。(赵本山、小沈阳、毛毛、毕福剑 《不差钱》,2009)。
3.春晚流行语的传播与复制。模因是一种可传染的信息模式, 可以感染人的大脑, 被模因感染的人被称为宿主。模因是一种在宿主之间传递的认知或行为模式, 靠宿主间的复制和传递而生存, 它被新的宿主选并传递需要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
春晚春晚在演出规模、演员阵容、播出时长和海内外观众收视率上,一共创下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综艺晚会3项世界之最,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收视率最高的综艺晚会。2014年1月,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首次升格为“国家项目”,与奥运会开幕式等同。如此关注率高的节目,所产生的流行语一般都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简洁的语言模因往往容易被模仿和记忆,这是由于人们的大脑对于简洁的语言更容易记忆下来,当这些语言被复制的时候,因而愈是简洁的语言愈是能够拥有更高的保真度,使得它们成为强势的语言模因,得到成功的复制。领导,冒号。(牛群《巧立名目》,1988)麻辣鸡丝!(赵丽蓉、巩汉林《如此包装》,1995) 伤自尊了!(赵本山、宋丹丹《钟点工》,2000)这些春晚流行语音节少,十分简洁,因而有利于它们被人们注意到,被记忆、模仿,因而得到了成功的复制。
四、结语
央视春晚每一年仍在举行,应运而生的春晚流行语也不断地在出现,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语言现象。在本文之前,学者对春晚流行语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搜集整理和分类的层面上。本文则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春晚流行语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分析,本文分析春晚流行语使用的主要理论是模因理论和顺应理论,浅析了春晚流行语能够流行起来背后的顺应和模因过程。主要的结论有:春晚流行语顺应了人们的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为流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凭借春晚这一强有力懂的舞台,春晚流行语成为强势模因进行成功的复制和传播。
参考文献:
[1]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Dawkins,R.The Selfish Gen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3]何自然.语用三论: 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130- 131.
[4]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108-114.
[5]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
[6]孟高旺,杨琳琳.相声语言中的模因[J].山东外语教学,2008(6).
[7]亢荣珍.快乐的“模因”———2010 年春晚语言类节目的语言模因研究[J].说文解字,2010,5.
[8]赵峰艳.从语言顺应论角度审视春晚流行语[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