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探析
2015-05-30何超
何超
在观看孙双金、于永正等语文名师们的课堂实录后,笔者深深被他们的课堂氛围所感动,感触最深的是那些名师们的课堂真正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他们通过“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手段,顺利完成了相应的教学任务,真正实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的融合与发展。
纵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还存在着很多弊病,因此,落实有效性提问已迫在眉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10多年来,有效的课堂提问并未从源头得到改善。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出一些有效性的策略,使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有效性的提问,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加强理念学习,强化新课程意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在新课程理念下,如果教师还是徘徊在旧的提问模式上,“穿新鞋,走老路”,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会受到重创,这是有违新课程目标的。因此,作为这场课改中第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和理念,以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在学习方式、课程观、学生观、以人为本思想等方面不断地钻研其内涵,更好地强化新课程下有效提问的意识,促使有效性提问在课堂上开花结果。
二、钻研教材,精心设计
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提问,首先要吃透教材,抓住课文中最有特色、最核心的地方加以钻研点化,融入自己的情趣,找准突破点,唯有对教材的理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们的提问,才能高屋建瓴,运用自如。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让学生明白语文不仅是一门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一个富有情感的“老师”。特级教师宁鸿彬有一段精辟的论述:“课堂提问的内容,如果过于浅显,则学生无须动脑;如果过于深奥,则学生无从动脑;如果不疼不痒,则学生无意动脑。” 这点明确指出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把握“适度”原则。首先,课堂提问的内容难度要适合心理学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学生已有的水平与将要达到的水平之间的一个区域,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避免出现“不用跳,摘得到”“拼命跳,摘不到”的状况。其次,教师要掌握好提问的时机,如果提问得过早,则学生缺乏对教材认识的准备,就会出现启而不发的情况;反之,所谓的提问则付诸东流。此外,教师还应注重提问的灵活度,将不同的提问方式相结合,针对学生对所提问题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提问的方式或内容,以增强提问的有效性。
三、把握时机,巧妙发问,升华提问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随时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对课堂几个点进行有效设置,如,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细细品味分析、抓住几句对文章感情其决定性作用的语文、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段等。同时注意提问后的等待时间,适当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对自己所提的问题进行升华,进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把握好时机在几个点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诚然,在抓住契机的同时,教师应在恰当的时机进行有效追问。王世堪先生说过:“追问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且追问内容的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也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发展。”
四、以生为本,质疑答疑,因材施问
新课程强调新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因此,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应该也要遵循此理念。有效的课堂提问也因遵循此理念,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享受课堂带给自己的无限乐趣。在提问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为了一切学生发展”的目标,不因学生的不完整、错误回答而责怪,羞辱他们,把握“以生为天”的思想理念,这样有效提问才能顺利实施。
新课程与传统教学一个显著的不同地方就是强调学生的存在,突出学生以一个“活生生”的人存在的价值,即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着重强调创造平等对话式的交流情境,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种“朋友式”的对象而存在。因此,在实施有效提问的今天,教师会问、能问、好问已不再是判断新课程下有效提问的唯一标准,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学生会问、能问、敢问的学习习惯也是评价教师的有效提问之一,通过师生之间互问质疑,最终使学生进行答疑,来拓展课堂的有效性提问。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们的质疑思想贯穿整个课堂,通过问题导向,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