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5-05-30万艳
万艳
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低,加上本身基础差、信心不足等原因,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意见,希望能对从事中职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有所帮助。
一、遇到的困难
1.从学生方面来说
中职学生大多数都是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在目前的教育大环境下,绝大部分成绩好的学生都会选择通过中考进入高中学习,面对教育资源的限制,一些差生不得不去中职院校继续攻读。由于数学成绩差,在学习中找不到自信和成功感,导致他们本身对学习的热情不高,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是比较差的,更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够认真听课、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对学习的目标也不明确。加上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学好数学不仅需要学生刻苦钻研,认真总结与反思,还需要学生自身有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收获成功的喜悦的。很多学生虽然刻苦,但是不得章法,结果还是感觉“徒劳无功”,学习成绩并没有大的改善,这就极大地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热情,甚至有可能在某次考试失败过后一蹶不振,降低了学习数学的热情。
2.从教师方面来说
自从新课改之后,很多数学教师都还没适应新教材的编排,对其中涉及的内容应该怎么教、用什么教学方法教,还是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没有明确的教学方式来适应新教材,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抓不住重点,无法跟上新的教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加上很多中职数学教学都是一味地教授自己本门学科的知识,没有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特点,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起来,导致很多学生认为学好专业课就行了,学数学的实用价值不大,这种错误的观念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很多教师在中职院校教书,但是并没有整体考虑到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比如他们的学习成绩差,基础薄弱,注重专业课程学习等,这些都会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不利的影响,值得警惕。
二、采取的应对措施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这门系统性的知识,持之以恒的坚持是尤为重要的。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课程,中职学生由于基础比较差,思维习惯缺少灵活性,对自身的要求也不是很严格,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人在课堂上甚至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或者同样的题目类型,也不知道举一反三,一味依赖老师去讲解,还有些人课前不会及时预习,课后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这是非常不利于他们成绩提高的。要想学好数学,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去独立思考,遇到问题及时提出来进行小组讨论,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数学基础打牢,可以通过安排课前的习题练习,对班上的学生成绩进行初步的评估,然后根据他们的起点高低布置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点变成不同的图画,分门别类的进行讲解,让学生学完一个知识点就做好学习笔记,把疑难点记下来;然后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将问题一一呈现出来,相互讨论,加上做一些课后作业的巩固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知识点极多,且晦涩难懂,中职学生本身就还有惰性,遇到困难了很容易就会退缩,这才是学不好数学的根源之所在,所以,必须要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多举手回答问题,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变身为课堂的小主人,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与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做出奖惩,不能对学生有差别待遇,尤其是要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帮助他们认可自己,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进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其次,可以把一些比较有趣的数学故事或者传说引入课堂,讲述这门知识的由来和历史渊源,增强课堂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将数学这门“枯燥”的学科,变成有血有肉的鲜活历史。还可以通过引进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悬念引入法、小组讨论法等,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作用不言而喻。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到学校能否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高科技人才。教师必须要因材施教,对中职学生给予更多的耐心和信心,让他们找对学习方法,找准学习目标,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将来才能成为一名对社会有更多贡献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港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