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铜人簿》探究佛医疗伤用药特点

2015-05-30张钰欣刘钰孙晋源顾菁芸吕卓霖李良松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12期
关键词:疗伤

张钰欣 刘钰 孙晋源 顾菁芸 吕卓霖 李良松

【摘要】《铜人簿》为清代佛家伤科著作,是少林珍本医书的代表著作,主要论述损伤的诊断方法以及药物治疗。本文通过对该书诊疗用药特点的研究分析,探究佛医疗伤用药的特点,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铜人簿;佛医;疗伤;用药特点

【中图分类号】R2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3-0043-03

《铜人簿》,清代佛家伤科著作,由清代少林寺僧所著,李清泽作序,是少林珍本医书的代表著作,并收录于《伤科集成》第一版[1]与《伤科集成》第二版[2]中。笔者以《伤科集成》第二版所收录《铜人簿》为蓝本进行研究。书中载有疗伤药方481首,插图10幅(《伤科集成》第二版中,10幅插图均省略)。其主要论述跌打损伤的药物治疗,兼论损伤的诊断方法等,内容丰富。全书共有481首诊疗药方,其中有名称的方剂有134首,无名称的药方有347首。综合分析,《铜人簿》诊疗用药具有从中医时间医学的角度用药,依据经络部位伤用药,依据八卦部位伤用药,依据损伤部位用药,依据损伤症状用药,用药偏于损伤内证等特点。

1 从中医时间医学的角度用药研究

中医时间医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 研究人体与宇宙时空相应的自身生命活动的周期性及变化规律, 从而指导人们养生、预防疾病,以及指导医生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的一门科学[3]。从中医时间医学的角度来说,书中记载了依据十二时辰气血行走用药以及依据四季部位伤用药两种用药方法。

1.1 依据十二时辰气血行走用药 书中依据十二时辰气血行走用药的药方共40首,论述了时辰所对应的部位伤及服用方法。其中12首为无名方,28首属于青草方,分别治疗子时伤胆、丑时伤肝、寅时伤肺、卯时伤大肠、辰时伤胃、巳时伤脾、午时伤心、未时伤小肠、申时伤膀胱、酉时伤肾、戌时伤包络、亥时伤三焦等病症。针对这种用药方法,书中也提供了相关的理论根据,在十二时辰血行应方诀中,本书详细阐述了十二时辰气血归发的脏腑,血行的路线及所过的经络。如“丑时气血归发肝宫,血行腰骨七支,投九骨穴处,气下三支骨,足厥阴”等。具体分析这种依据十二时辰气血行走用的药方,我们发现其用药有一定的特色。我们以治疗“午时伤心”的药方为例进行分析。见表1、图1、图2。

在治疗“午时伤心”的用药中,根据图1,从药物归经分析可知,多用归心、肝、脾经的药进行治疗,心受伤,选用入心之药治疗具有针对性。肝主疏泄,通过疏肝从而使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血畅通,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进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通过补脾健脾有助于气血的化生,心血的充盈。根据图2,由药物功效类别分析可得,药方中以活血化瘀,理气,补气,清热为主。心部受伤,血脉瘀滞,气血不通,故活血化瘀,调理气机。气血瘀滞,积于脏腑,郁而发热,故清解里热。且受伤后气血津液不足,故滋阴补气。

除此之外,其余十一时辰的用药亦各有特点,由此分析,便可从《铜人簿》入手,逐步探究佛医伤科依据十二时辰气血行走用药的特点,从而应用于现代伤科临床。

1.2 依据四季部位伤用药 书中依据四季部位伤用药的药方共5首,论述了其四季部位伤及服用方法。此5首药方均为无名方,分别治疗春部位伤、夏部位伤、冬部位伤、春夏伤、秋冬伤。针对这种用药方法,书中也提供了相关的理论根据,在四季血运诀中,本书阐述了四季与人体部位之间的联系,如“春左胁、夏膝足、秋右胁、冬肚腹。”分析此5首药方我们发现,春夏伤主要以祛风除湿为主;冬部位伤与秋冬伤药物,主要以活血、化瘀、润燥为主。春、夏部位伤相比,春部位伤偏重于疏风;夏部位伤偏重于化湿、清热。将这种用药方法与现代伤科临床的用药方法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取其精华,拓展思路,从而丰富现代伤科临床的用药思路与方法。

从中医时间医学的角度用药,是佛医伤科的一大特色,运用动态的眼光看待疾病的变化并将人与自然的变化相联系,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从佛医伤科中提炼这一动态变化的思想,对于现代伤科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依据经络部位伤用药特点研究

全书记载依据经络部位伤用药的药方共38首,论述其经络部位伤及服用方法。此38首药方均为无名方,分别治疗胆经胆部伤、肝经肝部伤、肺经肺部伤、大肠经大肠部伤、胃经胃部伤、脾经脾部伤、心经心部伤、小肠经小肠部伤、膀胱经膀胱部伤、肾经肾部伤、胞络经胞络部伤、三焦经三焦部伤。这种依据经络部位伤用药的方法,在现在临床伤科治疗中比较少见,是佛医伤科的特色。这种将中医学的经络理论与药物归经结合起来,运用于伤科治疗的思路,可在现代伤科临床治疗中运用。

3 依据八卦部位伤用药研究

全书记载依据八卦部位伤用药的药方共12首,论述其八卦部位伤、具体症状及服用方法。此12首药方均为无名方,分别治疗乾部位伤、坤部位伤、离部位伤、坎部位伤、巽部位伤、震部位伤、兑部位伤以及艮部位伤。相较于依据经络部位伤用药,依据八卦部位伤用药的方法更是罕见。书中在先天八卦部位应方诀,先天八卦合脏腑诀以及后天八卦应方诀中说明了八卦与五脏六腑和人形骨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八卦部位伤用药,均是洗方与饮方配合使用,八卦部位伤的饮方各不相同,但其洗方联系紧密。就药物组成而言仅有三种,分别是:乾、坎、兑部位伤的洗方。在用法上,坤部位伤是“同乾部方,洗后用吊膏敷,或用蟳二只重120~150g,松须3g,血竭2.4g,儿茶2.4g,乳香2.4g,没药6g,共末酒调敷”;离部位伤是“同坤部洗后,先服回魂散三贴,再服饮方”;巽部位伤是“同乾部,洗后服回魂散,再服饮方”;震部与艮部同巽部位伤用法完全相同。

八卦部位伤用药是佛医伤科的特色,其中的奥秘亟待挖掘,这种思想可以深入研究并最终运用于现代伤科临床的治疗中,从而丰富伤科用药的方法并提高其疗效。

4 依据损伤部位用药特点研究

在全书所记载的药方中,依据损伤部位用药的药方共73首。其中对损伤部位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如仅胁伤就分为两胁俱伤、左胁伤、右胁伤、左胁下伤、右胁下伤五种情况。由此可见,损伤部位的定位越明确,针对性就越强,治疗用药时就会越准确。

同时,在一个药方当中,受伤部位不同,用药也会存在变化,如跌打皮肉破中,主方为“五加15克、土贝4.5克、当归9克、生地15克、独活6克、甘草6克”,根据受伤部位不同,用药也会进行调整:“若伤头加川芎9克;胸胁加乳没各6克;腹肚加赤芍6克、白术6克;手加桂枝6克;足眼加苡仁6克、木瓜6克,水煎酒冲服。”其中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治疗头痛;乳香、没药活血止痛,入肝经,治疗心腹诸痛;赤芍散瘀止痛,白术健脾益气,治疗腹肚疼痛;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可以温通四肢经脉,治疗手部受伤;薏苡仁渗湿除痹,木瓜平肝舒筋,可治疗痹症,足眼受伤。由此可见,在主方祛风湿,补气血的基础上,根据受伤部位不同加入针对的药物,能更好的治疗部位损伤。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损伤部位不同进行加减用药,这样组方可提高疗效,是佛医伤科的一大特点。这种临床思维同样对伤科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5 依据损伤症状用药特点研究

全书所记载的药方,无论是无名方还是有名方,均依照其损伤症状、选用药物名称及服用方法的顺序进行记载。绝大多数药方都明确说明其治疗的损伤症状。如“牙关紧闭药不得入”、“玉红膏:治伤疮止痛生肌长肉”等。根据统计,将书中所列症状主要归为以下几类,见表2、图3。

从图3可知,《铜人簿》以治疗脏腑伤,部位伤和筋骨伤为主,此三者占到总数的48%。在其他方面,此书按照受伤时间与程度主要划分出新伤、积伤和重伤三种,占据总体的17%。而对于跌打损伤后出现的症状,此书主要列出了咳嗽吐血、气血不足、破伤风、疮痈和瘀血五种,共占整体的13%。另外,本书还记载了妇女伤、痧秽恶气中毒、风伤和闪症,此四者总共占6%。除此之外,该书记载了生肌和治疗一切跌打损伤的药方,占总数的5%。《铜人簿》涉及损伤的症状广泛,因此一些症状琐碎不易分类,就将其共同纳入其他项目中,占11%。

《铜人簿》的所记载的症状虽然繁多,但总体有章可循,将所列症状进行分类,并对其进行用药特点的研究,可获得一定的规律与启发。以治疗“闪症”的用药为例进行分析,治疗“闪症”有13首方,其主要用药(用药次数≥2)见表3,功效分类见图4。

通过对图4进行具体分析后发现,治疗“闪症”用药以活血化瘀,补气血阴阳,清热,祛风湿为主。闪症主要造成瘀血,阻滞筋络,且可能郁而化热,故需以活血化瘀药行筋通络,清热药清解里热;损伤亦造成气血亏损,故需益气养血;关节闪伤在闪症中较为常见,且风寒湿三邪易侵犯关节,故加以祛风湿药祛风散寒除湿,防止痹症发生。由此可知,治疗不同的主症,其用药就会有相应的侧重点。如此通过对损伤症状进行分类,用药分析,便可以发现治疗不同主症的用药特点,从而探究佛医对于不同主症的用药特点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将会对伤科临床用药的方法进行补充与指导。

6 用药偏于损伤内证特点研究

在《铜人簿》中,可以将损伤分为3类10种,其中将外伤、内伤和骨伤归纳为损伤主症;咬伤、刑伤和中毒归纳为特殊类型损伤;咳嗽、吐血、破伤风和小便不通归纳为损伤兼症。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铜人簿》的药方中以治疗损伤主症为主,兼治损伤兼症,并涉及特殊类型损伤。由表5可知,在治疗损伤主症方面,又以治疗内伤为主,兼治外伤,并涉及骨伤。少林武僧每日练习武术,必然会经受跌打损伤,轻则肢体受损,重则伤及脏腑引起内伤。相对于外伤而言,内伤更加严重,难以治愈,若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威胁生命,因此《铜人簿》所记载药方以治疗跌打损伤为主,其中又以治疗内伤的方子占据多数。

《铜人簿》是一本少林“秘传”著作,是佛医的一个缩影。因此,从《铜人簿》的损伤分类用药的比例,我们可以初步探究在佛医的诊疗用药中,各类损伤药方比例不尽相同,较倾向于损伤所致内伤的治疗。

7 讨论

通过对《铜人簿》各门类用药特点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佛医有其自身特色。具体表现为:依据中医学现有理论,提出了从中医时间医学的角度进行用药,依据经络部位伤、八卦部位伤、损伤部位和损伤症状进行分类选用不同药物以及用药倾向于内伤的治疗。在对《铜人簿》用药进行研究时发现,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地方性药材,如川果本、了哥王等,同时存在许多药物的别名,如粘子顺、武化等,造成了整理中的困难,也从侧面体现了本书在佛医学乃至中医学中的作用价值。因此,笔者将在今后的研究当中,从地方药材的应用出发,继续对本书中的临床药物进行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丁继华.伤科集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04-840.

[2]丁继华.伤科集成[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06-941.

[3]梁玲,陈静,梁波,等.中医时间医学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04:46-47.

(收稿日期:2015.10.10)

猜你喜欢

疗伤
欢笑疗伤
“生态疤痕”能否修复——渭南为矿山创面“疗伤”
假 如
无言的痛
禅养
古代刮骨疗伤的那些人
续断:补肝益肾疗伤接骨
七夕
云上的父亲
『毒地』疗伤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