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2015-05-30刘凤娟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思考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刘凤娟

[摘要]:关于阅读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义务教育期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多么的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思考

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还能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只有了风和帆,船才能在大海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新课标关于课外阅读的新要求,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关于课外阅读的几项调查

1.关于阅读时间和阅读量

当时我根据这一方面出了3道题,主要就是调查阅读时间和阅读量的,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逐渐养成。从二年级开始,课外基本不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下降。中高年级经常阅读的学生占三分之一以上。各年级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的趋势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越多(其中六年级学生因功课的压力,课外阅读的时间相对少一些)。

2.关于小学生的阅读对象

在问卷调查中我设计了两道选择题、两道文字表述题是关于阅读内容的选择和对其他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的了解。从每个年级数据汇总分析来看,各年级学生常阅读的读物排在首位的均是教科书、教辅书。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地买一些教材辅导类的读物,认为孩子阅读其他读物便是浪费时间,分散学习精力。其实他们不知道,读一本好的文艺作品,对孩子的帮助远远大于读一本《小学生作文大全》,因为这些文艺作品是孩子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的源泉,是对课内阅读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所以,家长切不可将自己的偏爱强加于孩子,束缚孩子的课外阅读。

调查后我发现大多数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主要以学习辅助类书籍为主,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数学生在课余,尤其是双休日,对阅读还是显得比较随意、消极的。我从每个班抽查两名学生谈话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看消遣类的,如漫画、连环画、脑筋急转弯的人数较多,况且,此类书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给学生负面影响较多;看知识性书籍、名著的则偏少。这样势必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种现象促使我们思考,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对象的选择应该如何引导。

3.关于阅读习惯

我们都知道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好的习惯,阅读也一样,但是在调查中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大部分学生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仔细阅读的比例越来越高,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能仔细阅读并做读书笔记,从三年级起选择快速阅读的学生比例很小,三、四、六年级不足10%。但是阅读习惯的养成也存在差异性。

二、优化课外阅读环境,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1.培养读书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自己的语文能力获得时说,课内学习、课外阅读应是“三七开”。课外阅读,能扩大视野,积累知识。大量的知识是通过业余学习、社会实践获得的,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专家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是热爱阅读的人,在指导学生阅读一本书之前,教师就得以身作则,认真阅读几遍,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首先使自己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再在情感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多读,多体会,多思考,逐渐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2.明确阅读要求,优化课堂阅读

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提出明确的要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要将父母、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在阅读指导课上,要适当留出时间,让学生多接触课外读物。与厚重难读的名著相比,轻松、幽默的卡通书似乎更受学生的欢迎。但经典著作的阅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文学类的经典书籍,能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读书重质不重量,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书籍。

3.开展读书活动,提高阅读兴趣

实践中,我指导学生在读了某本书或某篇文章后,可以摘录其中优美的词句,对确有所感的内容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时间长了,不仅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表达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做好读书笔记的关键是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再如,伙伴阅读活动,几位同学可自由组合成读书小组,充分发挥群体效应。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之间经常互相交流阅读内容和心得,对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也大有好处。

4.密切社会家庭的联系,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当开展课外阅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时,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关注支持应更多表现在资金的投入,环境的创设及政策的保障上。例如,美国马萨诸塞州亨廷顿的盖特威区中学,全校在1978年确定了持续默读时间,每周一和周五,早晨各25分钟,在这期间,整个学校(包括校长、行政人员、教师、学生)都得拿起书本读一读。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全美发起了“挑战阅读”的运动,以联邦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和号召全美国的成人,包括家长、教师、大学生以及各种职业的志愿者走进家庭,陪伴孩子读书。《当代教育家》杂志总编李振村先生说过:“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让孩子充满梦想和激情,这比学到多少知识更为重要。有了憧憬和向往,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格外纯净,人的情感才会变得格外丰富。人才能充满向上的激情,才能热爱阅读,并进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小学生自身条件的局限,教师和家长有必要对学生选择课外书籍进行指导,但是有些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干涉太多,学生读什么书都要经过批准,结果适得其反,学生不愿读。这是把大人对作品的理解强加给孩子,是一种越位的追求。阅读是细工慢活,不能短期见效。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要实现由“量变”到“质变”,得有一个周期较长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浮躁不得。

猜你喜欢

思考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