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初步探讨

2015-05-30阴尚志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问题对策

阴尚志

[摘要]: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与部分家长、教师座谈,对我区幼小衔接中存在主要问题、产生原因以及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介绍于此,供大家参考。我们发现,无论是小学还是幼儿园对幼小衔接工作都有了一定的重视,并做出了相应的探索和努力,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衔接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衔接偏于表面性,即缺乏足够的动力和压力去开展实质性的衔接。

[关键词]:幼小衔接 问题 对策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上的相互连接。幼小衔接的基本目的是协助儿童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幼小衔接不好,产生问题,就会给儿童带来心理和身体上的不适,或延长和加深这种不适感,进而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乃至未来的健康发展。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与部分家长、教师座谈,对我区幼小衔接中存在主要问题、产生原因以及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介绍于此,供大家参考。我们发现,无论是小学还是幼儿园对幼小衔接工作都有了一定的重视,并做出了相应的探索和努力,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衔接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衔接偏于表面性,即缺乏足够的动力和压力去开展实质性的衔接。

一、幼小衔接的依据

1.2001年7月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中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

2.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0~1994年合作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40%的儿童进入小学后不适应。

3.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生理、认知、情绪、社会性、道德及语言等都是以持续且渐进的方式发展着,缺少幼小衔接将会使孩子突然因为学习情景的变化而不知所措,甚至产生学习适应不良。

二、标准的幼小衔接到底是什么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最为权威的还是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0~1994年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课题所取得的成果,这个课题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得出以下几方面的结论:幼小衔接的过渡期在儿童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后最初半年。在这期间,幼儿园、小学及家庭应以“在过渡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为指导思想,围绕“学习适应能力(语言、数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学习、生活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核心,为儿童做一般的和特殊的两个方面连续的准备,以帮助儿童实现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标准的幼小衔接关键是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三、当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衔接偏于知识性

调查中发现,有些幼儿园着重于让幼儿认字,做数学题,像小学、生一样写作业、背课文。在教学内容、形式、方法、评价等方面向小学倾斜,而忽视对其学习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即幼小衔接小学化,这种做法虽迎合了某些家长的意愿,但过早接触这些,却不符合幼儿教学的年龄特点,这会使孩子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易产生压力、挫折感和厌学的不适心理,对小学乃至以后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2.衔接偏于单向性

调查中发现,在幼小衔接方面,相对来说幼儿园做得比较多,如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采取多项措施,开展多项活动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等。小学通过开家长会、学生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帮助新生转变思想,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但私底下还是认为,幼小衔接主要还是幼儿园的事。幼小双方缺少足够的交流,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

3.衔接偏于抽象性

某些幼儿园虽然制定了幼小衔接的方案,其中涉及知识、能力、习惯、意识各方面的培养,但缺乏具体活动方案和保障措施,对活动效果也缺少统计和验证。只是一个框架,有些还是为了迎接某些检查和申报某些成果拼凑的材料,没什么具体的行动,使幼小衔接偏于抽象性。

4.衔接偏于表面性

调查中发现,幼儿园和小学对幼小衔接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制定了幼小衔接的计划,申报了相关的课题,但总体感觉衔接的动力不强,以上三点都可以看作是这一特点的延伸和表现,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四、幼小衔接工作产生问题的原因

1.幼小间缺乏足够的交流和了解。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机构,双方在教育的性质和内容、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环境设置和师生关系、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截然不同,两者一般不是隶属关系(学校自办的幼儿园除外,调查显示,有隶属关系的幼小,衔接工作相对好些),双方之间,双方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和了解,又没有一个协调的机构,各忙各的,致使幼小衔接工作产生问题。

2.缺乏一个统一的教育发展规划。从现实情况来看,幼小之间教育是有断层的(指从幼儿到小学生后关系人、行为规范、期望水平、学习方式等的改变),目前还缺乏一个从终身教育的观点出发,把幼小衔接工作放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来考虑,适合和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有着循序渐进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统一教育发展规划。这也是幼小衔接工作产生问题的原因。

3.家长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调查中发现,家长对此主要有三种态度,一是不管,无论幼儿园或学校,孩子交给谁,就由谁负责。二是“这不算个事儿”,以前没有这种提法时,孩子不也是照样过,也没看谁出毛病。再者说了,换个新环境就是大人也有不适感,正常的事儿,过一阵自然就好了。三是“我也不想这样啊”,幼儿园学小学的内容,没什么,多学点没坏处,大家都这样,你不学就会落后,怎么跟人比呀?我也是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啊。三种态度中有尤以后者为众。这背后是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及应试思想使然。缺少家长的有力支持也是幼小衔接工作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4.缺乏足够的例证统计和追踪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可谓由来已久,这些年国内外相关机构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幼小衔接问题对儿童的影响和危害还仅限于文字描述之中,缺乏权威的数字统计和长期的追踪对比研究,因而使这个问题的

重要性和可信度打了折扣。

五、加强幼小衔接的对策

1.进一步加强社会各方对幼小衔接问题的重视。幼儿园、小学、家长都要深刻认识幼小衔接问题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幼小顺利衔接才能有效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反之,则危害儿童的健康成长。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加强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管理、检查、指导和督促。社会舆论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监督,多方合力,形成一个强大的“气场”。形成重视幼小衔接工作的社会风气。

2.明确幼小衔接的指导思想。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统一思想才能统一行动,加强幼小衔接工作首先要明确幼小衔接的指导思想,即“在过渡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

3.明确幼小衔接的内容:依照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0~1994年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幼小衔接的核心内容是“学习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里又分为几个具体的能力(见前文),但这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条目,因此我们还要细化学习内容,研究具体的策略和行动方案。幼小衔接要全面衔接,这不仅包括幼儿园和小学的相互衔接,还要注意城市和农村的衔接,一般和特殊的衔接。使幼小衔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4.设计幼小衔接课程,课程衔接幼小衔接的重要一环,也是社会反映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现在相关教育机构已对幼小衔接课程作出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索,已有了一些成形的对接课程,我们可以对此参照和借鉴,研究出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特色课程,同时探索幼小衔接的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逐渐形成幼小衔接的教育模式。

5.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和小学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幼儿园要了解小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管理等,小学亦然。幼儿园教师要和小学一年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加强沟通交流,幼小教师还要做好家长的工作,以保证取得的效果得以进一步的巩固,三方要以促进儿童健康发展为共同目标,齐心协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6.幼儿园和小学都要转变思想观念,由“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转变为“幼儿园、学校采取什么措施、方法尽快适应孩子的需求”。从终身教育的观点出发,把幼小衔接工作放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来考虑,重视素质教育,减少应试思想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旭曼.我国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少年儿童研究,2010,(7).

[2]王冰冰.谈幼小衔接策略[J].吉林教育,2013,(13).

[3]王雅明.浅谈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学前教育,2013.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