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

2015-05-30张国平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五项原则和平共处方针

张国平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课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第1课。与第2课《外交关系的突破》、第3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共同诠释了第五专题——《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在中国当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

2.对教材的处理

我在处理本节教材时遵循两个指导思想,(1)注意将课程的三维目标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2)注意线索清晰,使知识呈现系统化。为了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我将教材重新整合为三部分内容,分别为:(1)三大外交方针的提出(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3)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

二、说教法

1.通过制作预习学案卡,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选用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以最直观的形式感悟历史,并学会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

3.本课主要采用“五环节教学模式”,即自主学习——展示成果——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巩固检测。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并简要分析外交方针、政策制定的原因;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了解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过程与方法

联系国际视野分析新中国初期面临的外交困境,归纳三大外交方针的内容与意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意义;通过视频播放、高考真题回放,分析、感悟“求同存异”的历史智慧与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新中国为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做出的重大贡献;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渗透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些基本原则,从而加深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感悟;领略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外交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外交风范及人格魅力。

4.教学重点: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教学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多媒体上展示《辛丑条约》《二十一条》《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三幅图片的签字场景。设问:看了这些图片后你有何感想?请你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旧中国的外交史。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顺势过渡到本课第一部分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大外交方针的提出,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首先在多媒体上展示《美苏对峙的世界格局图》和两则“冷战”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之后设问: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新中国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和方针?你如何理解?同时我把三大方针分割为名称、内容、影响三块,让学生分组讨论,再把讨论结果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各组的探究成果,并评出最佳表现小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科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6分钟)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本课的重点。我首先给学生播放《新中国外交》的视频片断,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然后设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在国际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你的人际交往有何启发?让学生分组讨论,5分钟后,各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点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6分钟)

第三部分的内容是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两次会议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充分感悟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风采与人格魅力。之后回放2005全国高考文综卷第39题有关万隆会议相关知识的考查,给学生5分钟时间把答案写在限时练习本上,并在投影上展示,由老师点评,学生评出最佳表现个人。以此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分钟)

为了让学生复习和总结前面所学内容,也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我将组织一场10分钟的“历史知识抢答赛”,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老师出题,各组抢答,得分最高者为优胜组。(10分)

(三)归纳总结(2分钟)

为帮助学生记忆,我将以“一、二、三、五”来归纳本课。即:“一条总原则”,“两次会议”,“三大方针”,“五项原则”。

(四)教学效果检测(5分钟)

最后通过链接高考,检测巩固本课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五项原则和平共处方针
诗书画苑
从和平共处到合作共赢——中国国际法治观的认知迭代
角 色
简论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现实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集中体现了主权、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诞生始末
杜鹰副主任提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工作五项原则
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
“诱敌深入”方针的提出与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