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诞生始末

2014-07-08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五项原则和平共处周总理

◎ 辛 尚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诞生始末

◎辛 尚

2014年6月28日,中、印、缅三国在北京召开大会,隆重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60年前,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同两国政府首脑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并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经60载风雨洗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立是历史的必然。二战结束后,非殖民化运动在全球兴起,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事业蓬勃发展。1947年和1949年,印、中两个遭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长期压迫的国家相继获得独立和解放,共同的历史遭遇让两国走到了一起,1950年4月1日中印正式建交,但西方殖民主义造成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影响了两国关系的发展。1953年9、10月间,周总理与印度总理尼赫鲁通过外交途径商定,两国政府代表于当年12月就解决中国西藏地方同印度的关系问题在北京谈判。

1953年12月31日,周总理在接见来华的印度政府代表团成员时强调说:“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是从新中国建国时确立的,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及和平共处的原则。”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被完整提出。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经过4个月的协商,双方于1954年4月29日签订《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及交通协定》。周总理提出的五项原则写进了该协定的前言,成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写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签署的正式文件。

1954年6月24日至28日,周总理应邀访问印度。期间他与尼赫鲁总理进行多次会谈。周总理提出:“我们应该以我们共信的原则给世界建立一个范例,证明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尼赫鲁欣然赞同。两国总理在共同发表的联合公报中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月28日至29日,周总理应缅甸总理吴努的邀请访问缅甸。会谈时,周总理对吴努说:“世界上的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不论社会制度如何,只要以五项原则来处理相互间的关系,是可以和平相处的。”周总理建议就此发表一个声明,吴努深表赞同。6月29日,《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发表,宣布五项原则“是指导中国和缅甸之间关系的原则”,“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问世后,得到许多国家的支持和赞同,不仅在各国大量的双边条约中得到体现,而且被许多国际多边条约和国际文献所确认。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十项原则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做了引申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不结盟运动把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1970年第25届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和1974年第6届特别联大《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都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遵守。

6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国际友好合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不仅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而且为这一原则的贯彻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该原则提出之初,许多强国将其戏称为“穷国弱国的避难所”,对中国到底能坚持多久提出过质疑。60年来,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和地位举足轻重,但中国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立场和决心从未动摇。在这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与绝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还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入宪法,并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和精髓,指导着中国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

中、印、缅三国领导人6月28日共同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活动,再次向世人宣示三方在新时期继承和弘扬五项原则、共同致力于实现和平发展的决心和意愿。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总结的,“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历久弥坚”。

(作者为北京市政协研究室干部)

猜你喜欢

五项原则和平共处周总理
从和平共处到合作共赢——中国国际法治观的认知迭代
角 色
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五项原则分析
绍兴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对幼儿语言习得影响研究
1958年我在应城见到周总理
简论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现实意义
周总理的标准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集中体现了主权、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
杜鹰副主任提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工作五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