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吴正宪老师教学成功的基石之我见
2015-05-30郭焕玲
郭焕玲
【摘要】吴正宪的课上得好是出了名的,她的课成功突出表现在她善于运用儿童语言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卓有成效地教孩子做人。铸就吴老师教学成功的基石有两个:一个是她是具有雄厚文学底蕴的语文老师,另一个是她具有优秀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文学底蕴 人格魅力 复合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82-01
提起吴正宪,基础教育界的同仁们大多都知道,她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她由一名小学教师逐步成为了区教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她的课上得好是全国出了名的。凡是上过她的课的孩子们都会对数学课着迷,把数学课当作是享受而不愿意下课。被吴老师课吸引的不只是学生,就是听课的老师也会被她的教学魅力所征服。
《人民教育》杂志上一篇题为“唤醒教育的诗情”文章报道:吴正宪在长春做观摩课时,学生们由于不愿意下课,还和校长发生了 “争执”。最后是校长让了步,延长了5分钟才下课。临下课时学生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请求:希望吴老师再给他们上一节语文课。这个看似无理的请求,恰好是对吴老师课堂的最好的评价。[1]
看后颇有同感,能把数学课上得精彩的教师很多,但能把数学课上的让学生着迷的就不多了。吴老师的课究竟成功在哪里?令学生“着迷”的是什么?这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有关吴老师的报道我看了很多,吴老师的课我却只听过一次,但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回味起来她的课成功之处很多,我只想谈彰显其特色,令学生着迷的两点:
1.吴老师善于运用极具魅力的语言激励唤起和鼓舞学生,创造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
细细品味吴老师的课堂,就会发现她对学生的激励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她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恰到好处地运用儿童听的懂的语言。例如她把学生一个个答案叫做学生的成果,学生们听后激动得神采飞扬,高兴极了,带着这种高涨的情绪,还怕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
再如在講“重叠问题”这节课时,吴老师让两名同学在黑板上用圆形号码分别摆出语文组、数学组的人数。号码只有10个,其中一名同学用5个号码摆出了语文组的人数,摆数学组的那名同学发现号码不够了,吴老师鼓动说:“不够怎么办,那赶快去抢啊!”于是两名同学就抢号码。矛盾发生了,吴老师又说:“这样抢下去可不行,不能让他们打起来,得给他们俩想个解决办法!” [3]这时学生已经不再拘束了,开始支招了,思维变得活跃了起来。
像这样充满智慧的能营造和谐气氛的语言,在吴老师的课上比比皆是。“咱们得商量商量,这么多小朋友参加拍球比赛怎么个比法,你们得出点招儿”“你们怎么看?”“别着急,虽然咱们暂时落后,但是……”
吴老师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又极具感召力。话从吴老师的嘴里说出来,听起来又是那样的亲切,诚恳,新鲜,就像具有了魔力似的深深地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使你不自觉地投入到了对数学思考的愉悦之中,看似枯燥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就不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而是变成学生体悟探索到的了。
由上可以看出吴老师的课成功在她能巧妙地运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对数学保持持久的激情。
2.教书的同时注重育人
吴老师的课的成功还突出表现在她不仅教学生知识同时还教学生做人。
吴老师从来不认为,一个数学老师的任务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和科学思想。她说:“作为一个老师她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最主要的是教学生做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教学生做人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一个是影响,一个是激励。吴老师不仅以身示范,同时还关注每一个孩子激励每一个孩子。吴老师优秀的人格魅力,使她的教育总是那么的立竿见影,令学生心悦诚服。
有人评价吴老师的数学课是一首首美丽的诗,这个评价准确地道出了吴老师课与众不同的突出特点。诗一般的数学课有谁不向往,有谁不爱上,又有谁不愿意模仿呢?“吴正宪工作站”,就是应老师们这样的需求成立的。老师们都把能上出吴老师这样的数学课作为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但要想达到吴老师这样的水平却又没那么容易。吴正宪老师研修团队的一位老师疑惑地说:跟吴老师学了半年,但是为什么还是达不到吴老师的水平呢?
吴正宪上的数学课的魅力到底源于什么?铸就她教学成功的基石是什么?只有当我们找到了跟名师的差距,才能明确方向,缩短和名师的距离。
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之所以如此成功的原因固然跟她关爱孩子,肯于钻研,善于思考有关,但她教学上能有这样的特色,依我看,应首先归功于她是一位文学功底深厚(半路改行教数学)的语文老师。她的文学功底之雄厚这一点,可从她的自述和她的文章得到印证。
让我们来听听吴老师的自我介绍:“我是一位幸福的老师,16岁时就匆匆踏上了教育的征程。我出身于文学世家,从小受到比较好的文学熏陶,开始时在一所不起眼的小学当语文老师……”
让我们再来看看吴老师发表的文章“改革开放30年让我的事业之树常青”的开场白:“《中国教育学刊》编辑约我写一篇改革开放30年个人成长历程的文章,当我开始动笔时,内心深处悄然涌起动情的回忆,以至于挥之不去。我不知多少次翻开那封尘了许久、早已发黄的日记本,往事往情历历在目,思绪再次回到了起伏跌宕的三十余载……
我伴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而前行,我循着中国教育改革的脉搏而走来。”[2]
且不说后文,就这段开场白就已文采飞扬了。一位有着如此文采的人才教小学数学当然会与众不同,出类拔萃。难怪她的数学课能具有诗意,也难怪老师们慨叹达不到吴老师的水平了。文学修养岂是短时间内能一蹴而就的。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要想达到和超越吴老师的水平,语文这门课是必须要下大功夫学好的。小学是一个人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需要语言做媒介。教师不经意间的一句不恰当的话语很有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幸福。小学教师责任重大,只有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才能更好的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才能说到孩子们的心坎里去,使孩子们心悦诚服的接受教育,才有可能创造出吴老师那样充满文学气息的数学课堂。
此外,吴老师教学成功的另外一块基石是她很会做人。她拥有与人沟通协作的智慧。正因为吴老师是这样一位既具有人格魅力,又善于言辞的文理通才,才能使她的数学课具有如此的魔力,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久久不愿离去,成为基础教育界的奇谈。
吴正宪成功的数学教学也给我们初等师范教育以启示:初等师范教育要加强文理渗透,数学方向的学生要加大文学课的学习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基础教育界拥有更多像吴老师这样既知理又知文的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才能使我国的基础教育后继有人,蓬勃发展青春永驻。
参考文献:
[1]刘然.唤醒教育的诗情[J].人民教育,2004,17:24-30.
[2]吴正宪.改革开放30 年让我事业之树常青[J].中国教育学刊,2008.10:8-12.
[3]王永成.圈出的不仅是精彩[J].教学课堂在线,2012,6: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