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追问,激活课堂多向思维
2015-05-30刘先海
刘先海
[摘 要]高中生有一定学力基础,对教师追问有较高适应性。教师巧妙设计追问,不管是顺向式追问还是逆向式追问,都能够有效激活学生多向学习思维。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追问教法,能够有效拓展教学维度,激活学生多向思维,促使学生获得更全面、更科学的学习认知。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追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6-0012
追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意识和艺术。教师通过对教情和学情进行多元考查,针对性选择追根、探因、求法、迁移、质疑、反刍、检索、示范等追问形式,能够对教学问题展开研究拓展式学习。通过对问题的延伸探究,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核心。追问还可以发挥教师桥接作用,实现文本思维、生本思维和师本思维的有效对接,提升课堂教学效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塑造语文素质奠基。
一、拓展追问,激活学生发散思维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方案时运用追问教法,需要对教材、学生、课堂环境等因素做出科学评估,并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随机设计,一旦出现不适用要及时纠偏改正。追问包括顺向追问和逆向追问两种形式。顺向追问是针对学生思维方向进行的拓展,激发学生思维惯性,对问题展开深度探索;逆向追问,是从对面方向形成追问,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品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活跃程度往往决定课堂教学效度,为激活课堂学习探究气氛,教师要对教学问题展开延伸性拓展,在师生对文本问题展开探究时,适时给出新视角,可以帮助学生成功走入文本。
在学习《肖邦故园》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剖析。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对文本有了初步感知,教师设计问题:作者描写肖邦故园非常用心,你认为哪些词语具有代表性?学生开始查找,“简朴”“清寒”“简陋”等词语浮现出来。教师继续追问:既然肖邦故园如此萧条,为什么肖邦故园和肖邦的音乐会闻名于世呢?学生继续展开探讨:肖邦故园虽然很萧条,但肖邦为世界人民创造的音乐作品是不朽的,对后世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继续追问:肖邦、肖邦音乐和肖邦故园对世界有哪些影响?很显然,教师的问题接连出炉,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承接式追问,学生思维顺势而动,学习探究顺畅自然。
二、衔接追问,发挥教师桥接作用
所谓衔接式追问,是教师根据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情况,对文本、生本思维进行的有效整合,发挥教师教学桥接作用,让教材文本、学生生本和教师师本达成“三位一体”。相比学生,教师占有学知、经验、思维等优势,对文本的探究维度更深刻,为启动学生学习思维,教师设计梯度性问题展开追问,能够帮助学生展开循序渐进式学习。教师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搭设引桥,可以有效唤醒学生情感认知,激活学生思想,提升学生思维层次,对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品质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发现》时,教师设计思考问题:诗人“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满怀期待回国的诗人发现“这不是我的中华”。教师追问:借助了哪些意象描写自己的发现?学生思考后回答:用“噩梦”“噩梦挂着悬崖”这些令人恐怖的意象。教师追问:这些意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这说明当时军阀混战下的祖国早已满目疮痍。教师继续追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学生很快就获得答案:诗人希望破灭后的失望和悲愤之情。从教师设计追问情况来看,为让学生对文本内涵有深透了解,教师步步深入,顺向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通过步步紧逼式追问,促使学生思维向问题核心靠近。教师追问很好地桥接了文本和生本思维,课堂教学呈现连贯性和高效性。
三、质疑追问,提升师生互动指数
追问并非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也可以主动展开追问。学生追问教师、追问其他学生、追问自己,都可以获得思想的启动。通过专注问题的研究、感知、渗透、反思,建立文本学习认知体系。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动,还要提升师生互动频度。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展开质疑活动,以此提升师生互动指数。
在学习《品质》相关内容时,教师根据教材文本内容设计思考问题:主人公敬业精神是不是很傻?学生展开讨论,有学生说不傻,也有学生持不同看法。教师追问: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在现实社会中是不是行得通呢?学生对这个问题又进行了热烈讨论,结果并没有形成统一认知。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个问题展开班级内大辩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思维碰撞激烈。教师利用追问引发课堂大讨论,无论结果如何,学生都获得多种思想历练。
教师成功设计课堂追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还能够通过思维运动,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度挖掘,攫取最大学习探究价值。追问带有随机性,体现教师教学智慧,通过激活课堂多向思维,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