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教育
2015-05-30卢丹
卢丹
[摘 要]全球化从潜移默化到愈演愈烈,教育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正在经历快速转型的发展中国家,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如知识爆炸、教育不公、教育与脱贫、不平等的价值观、文化融合与冲突。
[关键词]全球化 中国教育 困境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6-104
一、全球化与教育
“全球化”一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并且运用。从新航路开辟使东西半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地域的概念会合开始,到现在的“地球村”乃至“无疆界的时代”,全球化从潜移默化到愈演愈烈,它带来了一系列的深刻转变。
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教育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它正处于一个由社会、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的压力和制度所构成的关系网上,这是个“高压电网”。教育逐渐被认为是社会部门中一个复杂体制的终结点,它有责任和潜力去解决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但当前的教育显然无法满足以上要求。全球化对教育提出挑战,要求其能符合全球化的发展,教育改革必须向全球化看齐。但是全球化带来了一系列其自身难以消弭的困境,教育改革还必须致力于这些困境的解决,从而去修正全球化,力主人类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于是,不可避免的,在全球化的激烈变动中,教育陷入困境。
二、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教育
作为一个正在经历快速转型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和教育是在全球化语境下进行的,并且是全球化的一个结果。中国的教育在全球化语境下面临着以下困境。
(一)知识爆炸
在全球化语境下,知识、信息充斥着整个社会,其数量之庞大和变化速度之快是难以描述的,可以说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在上一秒也许还是有效的,此刻便有可能失效。信息过时的危险无时不刻都存在着,而作为传递信息给下一代的教育事业由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教育不公
贫富差距急剧拉大,社会不平等现象难以消除,教育也存在着等级差异。中国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公平问题。人民群众意见最大、最集中的教育问题也是以“择校”为核心的公平问题。无论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类型之间,我国教育的不均衡性随处可见。例如,区域之间教育经费相差非常大,东部和西部有的省的经费差距有时候不仅是一倍两倍,甚至高达十倍。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差距也非常大。农村教育经费只占全国教育经费的35%左右,而农村人口远远超过了65%。有时在同一个城市,校际之间的差距都是非常大的。
(三)教育与脱贫
一般来说,人们普遍认为,脱贫和教育是相互联系的,特别是从穷人几乎无法获得足够的教育这一特定角度来看,更是如此。我们无法否认教育事业在过去半个世纪里的努力及其成果,也无法否认这些年来社会尤其是经济方面得到的发展。但对于全球贫困人口而言,一个悲惨而明显的事实是,他们脱贫的速度远远慢于贫富差距拉大的速度。教育一方面促进了脱贫和全球化的进程,另一方面教育在全球化语境下其自身就存在着不公正性,是不公正的驱动器。贫穷的主要原因不在于穷人本身,而在于当前教育所遵循的全球化的基本标准。这种遵循无助于改正或者平衡地方与全球之间相互依存的模式,而这一模式却是真正的贫困的根源。
(四)不平等的价值观
社会的不平等已经影响到人们的价值观,而且影响日益深远。例如,在自由市场经济下强调竞争的价值观,这一观念几乎是无情地造就了“发展不均衡”的现实,这尤其对社会弱势群体不利。教育在这种背景下不仅担着传承知识的重任,还需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和怎样在社会中生存。在某种程度上,社会的等级化即便不能被完全接受,也能被广泛地理解。在教育中已经被嵌入了权利关系,与之相关的现实教学则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
(五)文化融合与冲突
在文明与文明激烈碰撞的今天,在全球化相互依存的背景下,文化的存在方式成为人们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多元文化的共存是人们能够接受的模式,那么这种共存性要到达怎样的地步,没有人能给出答案。本土文化的保存也应该被关注,但它受到全球文化冲击时,怎样的底线能被接受呢,也没有答案。有人提出要构建跨文化范围的核心道德和原则,要尊重多元文化主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文化理念与实践,这些皆无可厚非,只是难以作出统一、适用的界定。那么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这些尺度的把握同样需要探讨。
以上,笔者浅析了中国教育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困境,当然中国由于其历史的独特性还存在着其他的一些问题,不作多述。教育是一个公众性话题,全民对教育有很高的期待,再加上几轮教育改革均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出现了当下的“集体失望”现象。教育危机的呼声喧嚣一时,但是应该正确认识到教育困境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仅中国,西方教育同样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