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突发事件舆情引导原则探究

2015-05-30费菲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舆情引导原则

费菲

摘要: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中的突发事件不断增加,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突发事件被越来越快的曝光,并受到越来越多媒体和公众的关注。高校突发事件处理工作已经成为国内各大高校的常规工作。如何及时、积极、有效地化解危机成为高校突发事件处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建立健全高校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的同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对媒体舆情进行引导,以求有效化解随之而来的舆情危机,营造和谐的高校舆论氛围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 舆情引导 原则

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平稳发展过程后,我国迎来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长期累积的社会矛盾集中爆发;高校作为知识、信息及人口都高度密集的单位,突发事件数量也呈现急剧增加态势。

频繁出现的高校突发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高校舆论危机都在提醒着我们,针对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处理工作,已经不能仅从监管和控制来解决了。需要从突发事件成因入手,建立有效的高校突发事件舆情引导机制。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及特点

针对高校突发事件这一概念,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解释。有学者认为“高校突发事件一般指在高校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校园或社会的稳定发展构成威胁和损害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也有认为“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忽然发生的,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意志为转移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综上概念,笔者认为高校突发事件应指:由自然、人为、社会因素引起的,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对校园和社会稳定发展造成威胁和损害的紧急事件。无论从哪一种定义,都可以看出高校突发事件具有紧急性、突发性、危害性和一定程度的不可控性的特点。

二、高校突发事件成因分类

(一)不可抗因素

不可抗因素主要是指如战争、地震、火灾、恶性疾病等。此类因素发生时极易引发群体性的伤亡事件。

(二)个人因素

大学生本身的心智处在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期;这直接导致了,多数大学生遇事容易冲动,将小事化大,最终酿成大祸。

(三)家庭因素

当代大学生多数属于独生子女,甚至部分学生的家长本身也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当中过分的溺爱和强调个性化,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同理心,遇事喜歡采用极端方式解决问题。

(四)学校因素

高校连年扩招,学生人数激增,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发展滞后,教师、辅导员配比严重不足,管理制度陈旧。这一系列的失衡都直接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加了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五)社会因素

大学生是最具热情的群体,也是最易受蛊惑的群体。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一些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对青年学生进行“洗脑”,煽动学生,引发群体性事件,借大学生之名对高校,间接对政府施压。

三、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现状及剖析

(一)快速性

大学生群体中网络普及率高,这就导致了高校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消息会快速传播,进而引起广泛关注。

(二)被动性

多数的高校突发事件第一消息源并非高校官方,甚至不是事件当事人,多是学生之间的小道消息传播,进而引发的关注。这直接导致了后续官方跟进时对舆情处理非常被动。

(三)指向性

当学生、教师或是与高校有关的人员引起突发事件,或是参与到了热点事件中时,在一段时期内大部分网友会因对学生、教师或是与高校有关的人员的不满而将矛头指向高校,进行攻击。

高校在突发事件的舆情控制中之所以如此被动,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内的事件相关部门间推诿、扯皮,丧失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高校相关部门“官本位”的行事作风,不善于,或者说是不屑于同媒体打交道,放弃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同时,多数高校建立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却没有建立相应的突发事件舆情引导机制,使得事件发生时的高校官方无法把握好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四、高校突发事件舆情引导的基本原则

综上分析,高校突发事件出现后,在负面舆论形成之前,高校和媒体应进行有效的舆情引导。由于舆情引导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因而高校和媒体应注意引导舆情时的方式方法。为了能更好地实现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引导,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及时性原则

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及时让公众了解信息,发挥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对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新信息的解释。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公众迫切需要获得相关信息,而高校要做的就是让公众在第一时间获得有效信息,从而避免非正规渠道消息对舆论的负面影响。

(二)真实性原则

突发事件发生后,校方应的在第一时间明确事件原因,分清责任,将事件的真实原因和经历,采用适当的方式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公众。杜绝了以讹传讹的局面,同时也提高高校官方信息发布的公信力。

(三)主动性原则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高校应快速反应,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一方面,校方应积极联系教育管理部门、媒体和相关部门、机构做权威信息发布,将公众的关注重点引导至有利于事件解决的方向,提升高校的正面形象;另一方面,校方还应借媒体之力获得舆论引导后的公众反映,共同制定好下一个阶段的引导工作方案。

(四)一致性原则

突发事件发生后,校方要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对外的信息发布和沟通交流工作应由专人进行,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高校不同部门或不同领导对事件的不同回应给学校舆论引导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更好的做到官方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

(五)多样性原则

针对不同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应建立不同的舆论引导机制。针对同一突发事件,在舆论发展的不同时期,也应有不同的引导重点和方式。针对舆论所反映出的不同的公众反应,也应采取不同的回应方式。

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运用上述原则有效进行舆情引导,一方面,可有效化解由突发事件演变而来的高校舆情危机。另一方面,也更好地促进事件的解决,维护高校和谐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汪路勇,方文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青年记者,2013,(12).

[2]李佐卫,陈庆华,张学忠.论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特征及成因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4,(2).

[3]吴云才.社会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原则和应对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7).

猜你喜欢

舆情引导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三角函数的化简要遵循“三看”原则
积极回应社会舆情 有效开展建设性监督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
2011至2015突发事件中的政务微博研究综述
论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的引导
超越伤害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军校网络舆情的管理及应对
新媒体时代加强政府对网络舆情引导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