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腹痛证治
2015-05-30解跃雄
解跃雄
腹痛是腹部即泛指胃脘至耻骨之前的范围内气血淤滞不通,而发生的腹中作痛的病证。是兽医临诊上常见的一种证候。
腹部包含诸多脏腑器官,如肝、胆、脾、胃、肾、膀胱、大小肠、胞官等。从经络而言,前肢三阴经(肺、心、心包诸经)、后肢三阴经(脾、肝、肾诸经)、后肢少阳(胆经)、后肢阳明(胃经)、冲脉(冲为血海)、任脉(任主胞胎)、带脉(绕腰一周,约束诸经)均循腹部而过,故凡各种病因导致气血运行受阻,或气血虚损不足以温养脏腑者均能产生腹痛。临诊之证候可见于内、外、产科以及疫病等疾病中,本讲就内科常见的腹痛的辨证施治做一介绍,至于肠绞痛以及皱胃变位、子宫扭转等病证的辨证施治,可另行参阅有关专题论述。
1 病因病理
腹痛发生的原因很多,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内伤阴冷
外感寒邪传于腹中;或过饮冷水,采食冰冻草料,阴冷直中胃肠,致使寒凝气滞,脾胃运化失常,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故腹中作痛。
1.2 热积胃肠
暑月炎天,过重劳役,或役后乘热急速饲喂,或草料霉败,谷气料毒凝滞于肠,郁而化热,损伤肠络,使肠中气滞血淤而作疼痛。
1.3 血淤作痛
母畜产后淤血末尽,或部分胎衣停滞其间,皆可引起腹痛;马属动物肠系膜动脉瘤使血淤气滞,亦可引起腹痛。
1.4 草料所伤
乘饥饲喂太急,空腹采食过多;或突然更换草料;或采食容易发酵的饲料或霉败饲料,停滯于胃腑,不能化导,气机被阻,引起疼痛。
1.5 肝旺痛泻
多因情志不舒或其他应激因素,使肝失调达,失于疏泄,气血郁结,导致肝脾不和而致腹痛。
1.6 粪结腹痛
长期饲喂粗硬难以消化的劣质草料,或乘饥骤饮急喂,采食过多;或喂后立即重役,草料不得及时消化;或随意突然更换草料、改变饲养方式;动物脾胃素虚,运化功能降低,或老龄动物牙齿磨灭不整,咀嚼不充分;更加天气骤变,胃肠机能被扰,致使草料停滞胃肠,聚而成结,胃肠气机受阻而引发腹痛。
此外,长期饲喂含泥沙过多的饲料及饮水,沙石积于肠胃,不断沉积,阻碍气机,亦可引起疼痛。又有虫扰肠中或窜胆道可使气血逆乱,引起腹痛。
2 辨证要点
2.1 辨腹痛之久暂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其发病原因和腹痛时间,是急性发作还是腹痛日久。急性腹痛多由寒邪、湿热、食滞、粪结所引起,发病突然,疼痛剧烈;慢性腹痛多属内伤,常因久病,由气及血或脏腑虚寒,发病亦缓慢,疼痛缠绵,病程迁延。
2.2 辨部位
病变在脾胃者,则疼痛多在前腹,如踢腹、犬坐、颈部食管有逆蠕动波,常提示可能有大肚结;属肝经之病或膀胱、胞宫之证者,疼痛多在小腹,如母畜产后踢腹回头,蹲腰踏地,或拱腰努责,提示产后淤血腹痛;若痛在脐周,多为虫证。
2.3 辨性质
腹痛隐隐,痛而不拒按者属虚证,腹痛剧烈,痛而据按者属实证,如脾气痛者腹痛较缓,粪结腹痛则疼痛剧烈;久痛多虚证,暴痛多实证,如脾胃虚寒者易发脾气痛,大肚结或肠道粪结则往往突发腹痛;腹痛便秘伴身热,口干津少,且遇热不减者为热证;疼痛遇冷加剧,得热则减轻,口津滑利者多为寒证;如脾气痛或伤水起卧往往口津滑利,热结便秘腹痛则多口干津少;疼痛腹胀或串走不定者,多为气滞,疼痛剧烈固定不移者,多为血淤。
2.4 辨脉象
脉迟者属寒证,脉洪大而数者属热证,如肠黄腹痛初期则脉洪;气滞者脉沉,血淤者脉涩,如气滞腹痛后期则脉沉涩;食积粪结者,脉弦或沉滑。
3 治疗要点
3.1 基本法则
根据证候的寒热虚实,在气在血,以及所属的脏腑经络,来制定治疗法则;以虚实为纲,实热腹痛应调气祛邪,清热化湿,消食导滞,行气散淤;虚寒腹痛应温中补虚,散寒止痛…。此为施治的基本大法。
3.2 理气活血
腹痛证多先伤及气分,气滞而不行,则伤血络,从而成气滞血淤;因此,在理气时佐以活血之品,祛淤时辅以行气之剂,以增强止痛的治疗效果。
4 辨证沦治
临证常见的有阴寒腹痛、湿热腹病、血淤腹痛、食滞腹痛、肝旺痛泻和粪结腹痛等六类证候。
4.1 阴寒腹痛
主证:阵发性腹痛,表现起卧不安,回头观腹,或刨地蹴腹,卧地滚转;肠鸣如雷,连绵不断,粪稀带水;少数病例,在间歇期肠音减弱,饮食欲废绝;鼻寒耳冷,甚或肌肉寒颤;口腔滑利,或流清涎,口温较低;口色青白,脉象沉迟。
有的病例则表现腹痛绵绵,起卧不甚剧烈,时作时止,病程可延续数天;舌色如绵,脉象沉细无力。此种病证称为“慢阴痛”。
治法:温中祛寒,理气和血。
方药:“橘皮散”(见索引,以下同)加减或“健脾散”加减;寒盛加吴茱萸;痛甚加元胡;体虚加党参、黄芪。
针治:可选三江、分水、姜牙、蹄头、脾俞等穴,或火针脾愈。
4.2 湿热腹痛
主证:患病动物身热神倦,耳鼻、四肢发热,口渴喜饮,慢草或不食;泻粪黏腻不畅,或荡泻腥臭,黏液脓血混杂,尿短赤;腹痛不宁,频频起卧,或回头顾腹;口色红黄,苔黄腻,脉洪数。本证属于“肠黄腹痛”。
治法:清热利湿,行郁导滞。
方药:“郁金散”加减。病初有积滞者,重用大黄,并加芒硝、枳实,去诃子;热毒盛者,加金银花、连翘、乳香、没药,以解毒止痛;后期热毒解,泄泻不止者少用或不用大黄,重用白芍、诃子,并加乌梅、石榴皮;猪、犬、猫等中小型患病动物,可用“白头翁汤”加减。
针治:可选交巢(后海)、后三里、带脉、尾根、大椎、尾本等穴。
4.3 血淤腹痛
常见的有两种证型,一是产后淤血未尽而引起的腹痛,属于现代兽医学中的假性疝痛之一;另一是由前肠系膜动脉瘤引起的慢性腹痛,常见于马、骡,现代兽医学称之为血塞疝。
4.3.1 产后腹痛
主证:产后肚腹疼痛,回头顾腹,蹲腰踏地,不时起卧,慢草或不食;有时从阴道流出带紫黑色血块的恶露;口色青,脉象沉紧或沉涩。若兼气血虚,又可见神疲乏力,舌质淡,脉虚细无力。
治法:补血活血,化淤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炮姜;或用“生化汤”加减;兼有气血虚弱者,可用“当归建中汤”。
4.3.2 血塞腹痛
腹痛时常发生,多在使役中突然发作;患病动物起卧不安,前蹄刨地,或仰卧朝天;痛有间歇,在间歇期一如常态;谷道人手,肠中无粪结,在肠系膜根处可摸到有拇指头甚或鸡蛋大肿瘤,并可感知血流不畅之沙沙音。
治法:健脾理气,活血散淤。
方药:“七补散”加减。可减杏仁、滑石、木通;体壮痛甚者,可加三棱、莪术适量。
4.4 食滞腹痛
主证:多于采食后不久发生,肚腹疼痛,急起急卧,或前肢刨地,顾腹打尾,卧地滚转,有时食道有逆蠕动,两鼻孔流出水样或稀粥样食糜;不时暖气,带有酸臭味;初期尚排粪,但量少而次数多,后期则排粪停止;谷道人手检查,可感知脾脏显著后移和扩大的胃后壁,胃内食物充盈、稍硬,压之留痕;插入胃管则有少量酸臭气体或食物溢出。中小动物腹痛常拱背叫唤,或精神萎靡呈痛苦状,触诊腹壁紧张;口色赤红,舌苔黄厚,脉沉紧。本证即现代兽医学所谓的过食疝。
治法:以消食导滞,宽中顺气为主。通常应先行胃管导胃,以导出去胃内一部分食糜,然后再选用适当的方药治疗。
方药:本证不宜灌大量药物,必要时可选用“曲麦散”,或“醋香附汤”。另方,灌服食醋500~1000mL,有良好效果。
针治:选三江、姜牙、蹄头、分水、关元腧等穴。
4.5 肝旺痛泻
主证:食欲减退(慢草)或不食,间歇腹痛,肠音活泼,频排稀粪,稍受刺激则腹泻,神倦力乏,口浸干少,耳鼻温热或寒热往来;色脉表现口色红黄,苔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以痛泻为主者,宜用“痛泻要方”加减;以神疲乏力、口干食少为主者,宜用“逍遥散”加减。
4.6 粪结腹痛
主证:患病动物食欲大减或废绝,精神不宁,腹痛起卧或回头顾腹,前肢刨地或后肢踢腹;排粪减少,粪球干小常附黏液,或粪便不通;肠音不整,继则肠音微弱或废绝;口腔干燥,舌苔黄厚,脉象沉实;由于粪结的部位不同,临诊症状也各异。
前结(小肠结):多于食后不久突然发病,腹痛剧烈,表现前蹄刨地,频频起卧,不时滚转;继发大肚结(胃扩张)时,则呼吸促迫,出汗颤抖,颈部食管可见逆蠕动波,甚或鼻流粪水,导胃可见多量黄褐色液体排出;粪结初期,尚可排少量粪便,肠音极弱,口色赤紫,口内少津,脉沉细而数;谷道人手,常可在右肾前方或右下方摸到秘结粪块。
中结(小结肠结或骨盆曲结):发病较突然。初期腹痛轻微,表现为伸腰摆尾,站立不安,有时起卧,回头顾腹;继则起卧连连,有时滚转,或卧地四肢伸直,常有肚胀,排粪停止;初期口色红而口津干,脉象沉涩;后期舌苔黄厚,舌有皱纹,口臭,脉沉细;谷道人手在耻骨前缘或骨盆腔可摸到拳头大或小臂粗、能移动的结粪。
板肠结(大结肠或盲肠便秘):发病较缓,病程较长,腹痛较轻。患病动物回头顾腹,或不时起卧,卧地四肢伸直,较少滚转,站立时呈所谓的“拉肚腰”的姿势(前肢向前伸,后肢向后伸),肚脹常不明显;初期仍可排少量粪便或粪水,腹痛暂停时尚有食欲;后期口干津少,舌苔黄厚,口臭;谷道人手可在左腹下方、右前方或左后方触摸到粗大而不易移动的、充满粪便的肠管。
后结(直肠便秘):间歇性腹痛,一般无起卧表现。患病动物常举尾蹲腰,四肢张开,频频努责,做排粪姿势,但排不出粪便,肚腹稍胀;谷道人手即可直接触到积聚在直肠中的硬粪。
牛盘肠结:牛的结症病程发展较慢,初期反刍减少,鼻镜水珠时有时无,有时努责,腹痛不安;接着病牛不时拱腰努则,后肢踢腹或交替踏地,或摆尾蹲腰,严重时则有起卧,粪便干硬难下,有时排出黏液样、胶胨样的粪便,或带有血液;反刍停止,肚腹稍胀,鼻镜干燥龟裂,口色赤红,口津黏腻,脉沉涩。谷道人手在右侧肷窝下方,可触到硬结粪块。
治法:破结通下。前结以理气、消食、润肠为主;中结、板肠结和牛盘肠结以泻下通肠为主;后结以润肠通便为主,并结合灌肠。
方药:根据粪结的部位和病情轻重可采用捶结、按压、药物及针刺等疗法。
前结取植物油500~1000mL,胃管投服;继发大肚结(胃扩张)时,先导出部分胃内容物后再投服;中结、板肠结和牛的盘肠结可选用“大承气汤”加植物油,并加足够量的水灌服;后结可选用“当归从蓉汤”加减,并结合灌肠。
针治:可选三江、姜牙、分水、蹄头、带脉、后海等穴,或电针双侧关元俞穴。
5 单验方
方一:大葱三根、炒盐30~50g,水煎三沸,候温加白酒120 mL,马一次灌服,用于冷痛。
方二:蒲黄30g、五灵脂30g,水煎服,用于产后淤血腹痛。
方三:食盐150~200g,加温水6000~8000mL,马一次灌服,用于板肠结。
方四:炒莱菔子、白芍,用于肝郁气滞腹痛。
方五:大蒜,牛250~500g,羊、猪30~60g,捣烂加水灌服,有食欲者可令其自食,用于肠黄腹痛、腹泻。鸡白痢,腹痛尖叫,可切碎让雏鸡自食,疗效甚佳。
方六:食醋500~1000mL灌服,用于马胃扩张,牛瘤胃积食、臌气,脾胃不和腹痛不安等证(羊用量酌减大约为50~100mL)。
6 病案选录
6.1 病例一
一晋南驴,晚间突然腹痛隐隐,后肢不时踢腹,痛有间歇。
检查:鼻寒耳冷,口温低,口津滑利,口色青,脉沉紧。辨证:初步印象为脾气痛。治法:冷痛。方药:大葱3根,捣烂加白酒150mL灌服。
效果观察:15min后腹痛减轻,30min后腹痛消失。
6.2 病例二
一只中等体型的绵羊,精神不安,两后肢不时后伸,前来就诊。检查:鼻寒耳冷,口温低,口津滑利,口色青,脉沉紧。辨证:脾气痛。治法:温脾通阳止痛。方药:姜酊、豆蔻酊各10mL,灌服。效果观察:15min后腹痛减轻,不久腹痛消失。
6.3 病例三
北京良乡一头耕牛,已2d不食,今上午又出现腹痛不安、努责现象前来就诊。检查:病牛腹痛不安,回头顾腹,拱腰努则,不见粪便排出,瘤胃蠕动音弱,鼻镜干燥,口津干黏,苔黄,脉象沉实,谷道人手检查发现盘场有宿粪。辨证:粪结腹痛。治法:理气止痛,润肠通便。方药:当归200g、肉苁蓉150g、川芎100g、乌药100g、木香150g、枳壳100g、广皮100g、青皮100g、莱菔子100g、细辛15g、苏子100g、猪苓100g、二丑100g、草蔻100g,水煎灌服。疗效观察和后继治疗:下午四点排出干硬带血和脱落黏膜的粪便,仍有努责现象。随即又灌服食醋1500mL、石蜡油1000mL,并给予补液疗法。晚上开始有食欲,吃草,有反刍动作,可反刍十几次,但鼻镜仍干燥。次日,排出较软的粪便,反刍30~40次,鼻镜稍干,苔黄。取:元参60g、当归200g、川芎100g、生地100g、肉苁蓉200g、木香100g、白术100g、三七60g、莱菔子100g,郁李仁100g、麻仁60g、车前子100g、木通100g、瞿麦100g、猪苓 100g、青皮100g,大黄100g、乌药60g、龙胆草60g、炒知母100g、黄柏100g、白芍100g,水煎灌服。第三日观察:病牛食欲、反刍正常,鼻镜湿润。出院后嘱其畜主,加强管理,注意观察,3d后复查。
6.4 病例四
一只猫一直喵喵叫唤,不食,努责,前来就诊。检查:患病动物精神差,躺卧状,回头顾腹;腹部触诊,腹壁紧张,结肠蓄粪。辨证:粪结腹痛。治法:润肠通便,消食导滞。方药:首先深部灌肠,单指谷道人手,掏出硬结粪便;然后蜂蜜10mL加水口服,并嘱其畜主饲喂食母生片,5片/次,2次/d。
疗效观察:第三日回访该猫已能进食。
6.5 病例五
一中等体型犬精神不振,不食,呕吐,腹痛,在其他诊所打点滴治疗无效,前来就诊。检查:病犬精神不振,表情痛苦,腹壁紧张,拒按,按之有坚实感。辨证:食滞腹痛。治法:消失导滞,理气止痛。方药:“保和丸”6g(同仁堂水丸l袋),分2次温水化开服用,2次ld;食母生5片,2次ld。效果观察:次日回访,服药一次后精神好转,呕吐停止,现已能进食。嘱其畜主继续再喂药一日,平时限制饲喂量。
6.6 病例六
一马出现腹痛不安,前来就诊。检查:患病马体温正常,但腹痛不安,时常后肢伸直拉腰,口腔干燥,口色红,苔厚,脉象沉涩;谷道人手可感知盲肠积粪。辨证:板肠结腹痛。治法:泻下通肠,理气止痛。方药:放蹄头、带脉、三江血,然后取芒硝500g、食用油300mL,加水8000mL灌服。
效果观察:穴位放血后,腹痛立即减轻,上午灌药后,下午先排出干粪块,后排出稀软的粪便,继续投服健胃散。第三日回访该马一切正常。
6.7 病例七
太原市郊区一头黑白花奶牛产后腹痛,不食,不时努责。检查:体温正常,有时努责,舌苔黄厚,脉象沉涩。辨证:产后淤血腹痛。治法:活血祛淤,健胃消食。方药:“生化汤”合“曲麦散”水煎灌服,1剂ld,连用2d。
效果观察:第三日回访,该牛食欲正常,其它亦正常。
6.8 病例八
太原市郊区一头黑白花奶牛腹泻,几经西药治疗后无效,笔者前去诊疗。检查:病牛腹痛不安,有时哞叫,不时努责,排出稀粪,听诊瘤胃音活泼,肠音旺盛,稍受刺激便排稀粪。辨证:肝旺痛泄。治法:疏肝健脾,和胃止痛。方药:“痛泻要方”水煎加陈醋800mL,一次灌服,1次/d,连用2d。
效果观察:灌药次日腹痛消失,腹瀉次数减少,照原方继续用药,第三日回访,该牛食欲、反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