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瘟病例的诊治体会
2015-05-30于宪沧
于宪沧
在我国,猪瘟仍是当前生猪养殖的主要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是国家四大强制免疫动物疫病之一,是养猪场首先要控制或净化的动物疫病。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长期以来,我国对猪瘟采取了包括强制免疫、加强检疫和疫病监测、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等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的传播和流行。目前,猪瘟的流行方式已从当初的频发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由典型转为非典型。但是各地养殖场也是时常有猪瘟病例的发生报道。
鹤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10月7接到我市某养殖场的汇报诉说养殖场最近死亡生猪数十头,发病急、死亡快。我中心到達现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死亡生猪临床解剖、采样送检以及实验室诊断此次疫病为猪瘟感染发病。剖检生猪猪瘟临床表现特征非常明显,现就临床剖检变化及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所见
病猪不食、精神沉郁、弓背、体温升高41.5℃以上,有脓性眼屎、结膜炎。皮肤发绀,被毛粗乱、身体消瘦、喜欢扎堆、畏寒、颤抖,严重的耳尖、颈部、背部、腋下、腹部等处有大面积出血斑。有的猪腹泻,极个别猪排血尿。
2 剖检变化
死亡生猪大概25左右。皮肤或皮下有大面积、弥漫性的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胀、充血及出血,外表呈紫黑色,切面浸润外翻,呈“大理石”样外观。腹腔多器官充血、出血,腹膜有大量出血点(图1)。胃肠内外黏膜有点状、弥漫状出血点,胃肠黏膜出血性或卡他性炎症。大肠的回盲瓣处形成特征性的纽扣状溃疡灶(图2)。肝脏基本正常,胆囊肿胀、胆汁浓缩(图3)。脾脏肿大,边缘有黑褐色梗死灶,稍突起。肾脏色淡,肾脏表面有大量的出血点,皮质部有小出u血点,髓质部出血严重、肾盂部出血明显(图4)。膀胱内黏膜弥漫性出血。胸腔器官也充血出血,心脏、心包、肺脏、膈肌、胸壁黏膜有大量出血点。心包积液,心耳出血严重,心肌、心肌内外膜出血严重。肺脏出现大面积红褐色淤血、出血,肺叶尖端有大小不等的纤维素样黄色积液(图5)。喉头黏膜、会厌软骨有出血点(图6),气管内有少量红色黏液分泌物。两侧扁桃体有出血、脓肿和坏死灶。
3 疾病探讨
该养殖业户平时饲养管理规范,免疫程序合理,能够定期执行消毒灭源工作。此次猪瘟疫病的发生损失很大,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疫苗的免疫失败导致猪瘟疫病的发生。
1)猪瘟疫苗方面:一是疫苗剂量不足,免疫注射时漏液、打飞针。二是疫苗的贮存、运输环节造成疫苗污染、失效。三是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或置于高温环境下,影响了免疫效果。
2)免疫操作技术不规范:防疫人员操作不规范,注射部位不准确,打飞针,免疫器械消毒不严格,无法达到免疫效果。
3)免疫抑制性疾病、药物因素等的影响: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日趋严重,造成免疫器官受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抑制,免疫功能下降,对猪瘟等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低,甚至不产生免疫应答,造成免疫失败。另外一些药物预防时如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糖皮质激素等对动物体内抗体的产生起到了抑制作用,从而影响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饲料中的霉菌毒素等其他化学物质,如农药、重金属等也都能导致免疫抑制。
4)猪瘟持续性感染、母源抗体的干扰等因素影响:猪瘟持续性感染是繁殖母猪感染猪瘟的一种主要形式。这些感染母猪所产仔猪往往发生胎盘感染导致先天性免疫耐受,接受猪瘟疫苗免疫不能产生高滴度的抗体,受到强毒攻击时易感染猪瘟病毒发病。另外母源抗体对仔猪有保护作用,但也会影响仔猪的免疫效果。仔猪免疫效果的好坏与母源抗体滴度有关,当母源抗体滴度高时免疫接种,会受到母源抗体的干扰。
5)近年来有相关资料与专家报到猪瘟病毒有变异,这一现象是否也是此次猪瘟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
5 针对猪瘟免疫失败的对策
1)保证疫苗质量、规范免疫操作:要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的规定保存、运输和使用疫苗。
2)制定更加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大猪瘟抗体的监测密度及频率,对母猪仔猪进行猪瘟抗体、抗原监测,根据抗体水平的消长规律确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及时淘汰猪瘟病毒带毒母猪。
3)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合理使用兽药:重点要做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等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合理完善免疫程序。当猪只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时,应避免进行免疫接种。应在饲料添加免疫增强剂来增强免疫效果。避免使用易造成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各类抗生素。在饲料中添加霉菌吸附剂,降低因霉菌毒素引起的免疫抑制。
4)做好消毒工作、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工作,选择高效消毒剂,定期对猪场内外环境彻底消毒。猪舍要注意通风换气,合理控制猪群的饲养密度,保证猪舍的空气质量。采取有力措施,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猪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