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共舞,乐在其中
2015-05-30彭雪花
彭雪花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291-01
我不是追星族,却像星迷们一样崇拜着窦桂梅、薛法根、孙双金等名师,喜欢听他们上课、喜欢看他们的文章或书籍、喜欢聆听他们的讲座。其中孙双金老师在《童年的语文》中的结语让我至今还记忆犹新:“童年的语文是积累的语文,种子的语文,经典的语文,综合的语文;是不求甚解的语文,是逐步反刍的语文,是为一辈子奠基的语文。”仔细品味、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略感欣慰,自己不曾误人子弟。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一、 强化读背训练,夯实基础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如果整节课下来,我们都未能听到朗朗读书声,那么,这节课基本定于失败。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靶向阅读,更少不了多种形式地朗读。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地读,读出韵律美,读出意境美,读出情趣美。如教《秋天的雨》第二段时,我引导学生这样读: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稍慢),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轻而慢),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再如第三自然段:短短的几句话,朗读也得有技巧。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背诵是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最直接的手段。尤其是在低年级教材中,很多课文适合学生背诵。我在学完每一课后,都要求学生能背,不一定一次把全文背完,可将文章分成几个大块来背诵。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到校早的优势,发挥小老师的功用,引导学生每天早上进行诵读——课内的、课外老师推荐的文章或名家语录。学生记的东西多了,用起来也就顺畅了许多。比如孔子的话我班学生记了不少:有关于学习的、为人处事的等等,只要老师说上句,他们准能接出下句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还能用上几句呢。
二、引导小组合作,提高合作效能
我的课堂,我作主,这是我县现在高效课堂倡导的一种体验式教学。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型,在备课时,我们首先要想的是如何让学生在本节课内充分地展现他们自身的潜能和合作意识。而最好地做法就是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中,他们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可以争得面红耳赤、以求达成共识。此时的他们,通过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而诱发了他们对言语的感悟,对情感地升华。在教学《小摄影师》一文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再让小组合作完成字词部分的学习——认、读、写。完成这部分内容后,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熟记课文内容,然后让他们进入到“众志成城”阶段,各小组成员各显神通,通力合作,根据《小摄影师》的故事情节,创编成课本剧。通过学生的创编、表演,既可看出学生间的合作效度,又可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期所得,学生把高尔基那种对孩子的耐心和关心,以及对记者的不耐烦,都表演得很到位;而表演小记者的学生,更是把小男孩的聪明、照相技术的熟练和发现无胶卷后的难过,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注重填补文中空白,培养想象力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由于作者构思或情感的需要,有的是选作小学生读本时的需要,常常会省略一些便于读者想像内容,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在教学时,我们就要抓住这些训练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充分发挥想像,对文中空白的情节或内容进行补充,这样不仅能促进阅读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上期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针对学生年龄特征——想象力丰富。结合文中作者把黄山岩石想像成“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等,这让孩子们觉得“很有趣”。而黄山的石并非只有文中所写的几种形态,所以,这一空白正好让学生进行补白练习。
充分发挥想象,还可能会有哪些奇形怪状的岩石,训练补白。而在教学《风筝》结束时,我引导学生去想,孩子们找“幸福鸟”的结果会是怎样的?你试着写一写。
四、注重培养学生质疑
古人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上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其好奇心去探求问题的答案。正如在《真理诞生于十万个为什么之后》一文中也说过相似的话:在生活中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见微知著,并坚持不懈地向着目标去奋斗,最终才可能得到真理。而能提出问题则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有活跃的思维,就有创新的潜质。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人才。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而这是高效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在教学《爬天都峰》时,我首先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学生有如下问题:①是谁去爬天都峰?②他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③爬上去了吗?④他们爬天都峰后有什么收获呢?这几个问题,前面三个问题学生读完课文后都能得到答案,而最后一个问题则要学生对内容进行消化后才能得到答案。其次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质疑。比如在学习《风筝》第一部分——做风筝时,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质疑。有学生问:“老师,他们为什么把自己的名字都写上去呢?”我当时就对学生进行了表扬“你是最会思考的孩子!”再如:在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时,板书课题后,让学生先试着理解课题,在此基础上进行质疑。有学生问:香港,怎么会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呢?它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接着让学生去读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总之,现在的语文教学,因为有了新理念的思想指导,有了健全的小组建设,有了那群潜力无限的孩子们。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很轻松地为学生搭建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同时也让现在的独生子女们学会了与人合作,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语文的浴场,从而爱上咱们的语文,让咱们的语言文字得以传承,继而变得丰厚。
(作者单位:丰都县高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