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2015-05-30杨宗勇
杨宗勇
【摘要】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师组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主要途径。新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在注重教学过程的同时,引导学生展现思维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参与意识 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174-02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搞好課堂教学,因为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据析,学生百分之八十的知识都是通过课堂教学得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新课改要求改掉以前那种只注重结论而不看重过程的教学方法,要求中学数学教师要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都呈现出来,并让学生都参与进来,使之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人。但是,现在的中学生都是独生子,依赖性强,没有很强的自主性,只能跟着教师的思维转,学起来非常被动,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呢?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点拨者。如果将教学活动比作一场文艺活动的话,那么,教师就是作品的导演,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教师要想让教学活动丰富起来,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非常重要,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然而,教师如果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而无法摆脱以“教”为中心的思想,与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离,就无法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很难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教学效果会不理想。相反,如果教师是一个明智的引导者,在不同的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也可以是顾问或朋友,在教学活动中多与学生交流、互动,教学效果自然会很好,学生也会愿意学习。
二、中学数学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在快乐主动的氛围中进行有效学习
要想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一定要先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一种活跃的情境中勤于动脑,自由发言。众所周知,在学生的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能力是非常差的,既不利于教学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所以,教师一定要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的兴趣大增,创造性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理论知识和推理最多,教师一定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平台,让学生觉得教师没有搞“一言堂”,没有把所有的问题都一锤定音。教师是可以和学生平等交流的、倾听学生心声、并能适时地提出赞扬或意见的大朋友。只有这样,学生在中学数学课堂上才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但是教师一定不要给学生画思维圈子,因为这样就会限制学生的思路,教师也不要过度地去引导学生,这样会让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在关键处点拨学生。最后,教师要让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比如自己说出计算的原理说出概念的形成,说出公式的推导。如果学生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教师要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总结出答案。尤其是学生一些独特的想法,教师一定不要轻易否定,我们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因为这是创新的根基。
三、中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在中学数学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以主动的态度去探求新知,可以师生间探究,也可以生生进行讨论,一起去磋商其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在上课之前,先设计一些总领性和层层递进的问题,并想好中间的引导语。由于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见解,所以教师一定要对这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怎样机智地把他们引到问题讨论的轨道上来。尤其在讲授重点和难点时,每个学生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产生分歧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就这一情况作分组讨论,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互相学习,由集体的智慧得出正确的结论,肯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讨论中,对学生发生的争议不武断下结论,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观点不直接加以更正,而是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中自己发现。其实,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困难和问题都是正常的,在经过交流和发言后知不足而改进,从而获得新知的体验是最重要的。这种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心态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这种良好的课堂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张扬了个性,凸现了其主体地位,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个性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四、中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数学学科的形成过程就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其实数学实验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动手算一算,拿笔画一画,用尺子量一量,亲自动手实验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提高其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一个数学题目如果只是看着想,而不去动手做一做,是很难找出结论的。如果学生能动手做一做实验,相信原本认为非常难的问题也会变得轻而易举。学几何时,学生可以多画几个草图看看,比硬看图苦想有效多了。如笔者讲到轴对称图形时,也让学生动手做折纸实验。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折出多种轴对称图形时,他们也高兴极了,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进而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另外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也可以用图形来表达。数形结合本来就是一个重要的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来进行中学数学知识的讲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革新对教师来说就是要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研究者、实践者和探索者,使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