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基地+研究室”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2015-05-30罗龙余先侦黄经伟孟丽

亚太教育 2015年15期
关键词:研究室校企合作基地

罗龙 余先侦 黄经伟 孟丽

作者简介:罗龙(1987-), 男,汉,四川射洪人, 江西理工大学,助理实验师,学士,嵌入式系统、自动化控制。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走校企合作是必经之路,校企合作也是培养工程能力突出、理论与能力并重的卓越人才的一个途径。通过“基地+研究室”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总结校企合作的经验和做法,对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学生工程项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地+研究室;校企合作;卓越工程师计划;学生工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219-02

一、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工程能力的背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与教育部卓越计划的精神,校企紧密合作,进行面向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是“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能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质量的工程技术型人才”,是在不同类型工程师的培养质量上追求卓越。

教育部实施“卓越计划”的核心是工程能力的培养,强调校企合作与工程实践,所培养人才应反映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工程师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具备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要求工科大学生毕业时就具备工程师的基本能力, 特别是要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随着1999年大学扩招后的学生陆续毕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大量科技型企业苦于招不到合格的技术人才,企业“招聘难”问题也日渐严重,两难问题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针对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差,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不能满足企业“零适应期”上岗需要,以及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无法满足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需要等问题。为了实现“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为了破解两难问题,江西理工大学与具有多年企业人才培养经验和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研究经历的著名企业家周立功先生合作,共同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努力探索能够大批量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教材、教法和教学模式,最终形成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向全国推广,使更多学生受益。

二、“基地+研究室”校企协同工程教育机制企业的深度介入是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现实中高校工程教育实践举步维艰,其原因是工程教育不能够为企业创造效益。为此探索了互补多赢的“基地+研究室”校企协同工程教育机制,解决校企脱节的问题。克服了学校与企业之间联系少,交流少的问题,建立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来实现学校、企业之间的紧密结合,使学生的工程能力有质的提升。

(1)“基地”就是走出去,把学校的教育环节延伸到企业去,使得企业成为学校工程教育的前沿基地。为企业提供具有良好工程能力的实习生,作为工程师助理。又可培养具有较强工程技术能力,具有较高工程意识的本科生。

(2)“研究室”就是请进来,把企业请到学校来,使企业的研发环节在学校落地生根。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研究室,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为企业承担项目研发,为企业创造效益,吸引企业深度参与工程教育。同时通过真实的工程项目,提升教师与学生的工程能力。

走出去与引进来,形成互补多赢的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保证工程教育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实现“基地+研究室”校企协同工程教育机制,需打造“企业工程能力提升平台与校内工程能力训练平台”二个平台(如图1所示),支撑“突出培养学生初步工程意识能力阶段、重点培养专业核心工程能力阶段和侧重系统分析、设计、实现能力培养,提高工程实践能力阶段”3个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升阶段。

通过“基地+研究室”校企协同工程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基地+研究室”工程教育实践体系的运行机制

学校与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推进校企合作。周立功公司在06年成立了“大学计划事业部”,该部门专门负责公司与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所有工作。同时还组织接收学生到公司的学习和实习、学校教师到公司项目工程实践的接待、管理及其他所有的相关事务。建立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与运行的组织保障体系,如图2所示。

为更好的贯彻“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企业培养部分的计划并长期实施,江西理工大学通过整合资源,统筹规划以联合培养人才为重点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综合合作事宜,形成学校与企业人才培养联合体。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下设教学指导部、工程实践部、企业教学部、学生管理部、行业推介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负责企业学习阶段实施,与校内专业教学部门协调共同为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提供有力的组织和管理保障。在企业实践阶段,建立、健全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完善了管理体系,明确了岗位责任,构建了良好的实践平台。结合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实际,进一步细化专业学生及教师的教育教学考核规定,确保工程实践教育的效果。

四、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重视理论轻实践,导致学术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间出现断层,目前社会急需能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产品并能够现实生产的技术型人才。建立企业工程教育实践基地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构建企业工程教育实践基地是办好高等教育、促进企业活力,培养管理、建设、生产、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1)学校企业共同制定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的工程师能力素质要求,结合学校学历教育课程与企业培训课程的优点,科学的构建以工程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的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本科课程体系,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工程教育。

(2)学校与企业共同组建师资队伍: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建,实现企业工程师与高校教师的优势互补,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分别承担或共同承担课程,广州周立功单片机科技有限公司定期向我校派遣企业的工程师到学校为学生讲授课程,另一方面在师资培养中学校与企业相互提供培训和实践机会,特别能够丰富高校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水平。教师队伍由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和企业优秀的工程师共同组成,打造一支“双师型”师资的队伍。

(3)校企联合编写工程教育教材:周立功公司不仅协助高校完成培养方案、培养计划的制定,周立功公司和“3+1”联盟高校,还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以此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的教材,将企业最急切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术能力、最重要的素质都提炼出来,融入专业的课程之中,校企合作共同编著“卓越工程师教育丛书”系列教材,已累计出版书籍30余部。其中ARM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已发行10万册,被全国的许多高校采用为教材。

(4)校企共建课堂:把企业优秀的工程师员请进校园,共同建设课堂,工程师有着深厚的丰富的工程知识,他们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了解市场的需求,懂得新方法、新技术。学校可以依靠他们为学生传授实用的工程技能,可以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工程能力,这是建立工程教育实践基地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整合技术、人才、智力资源,使学校与企业共同为人才培养、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实现学校、企业互利共赢,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只有建立、完善、创新学校和企业协同培养人才的机制,才能将校企合作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参考文献:

[1]盛海洋,李艳霞.校企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J].交通职业教育,2009(1)

[2]林伟连.产学研共同体:内涵特征与构建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47~51.

[3]崔玉祥.靳晨.朱超云 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工程人才的机制新探[期刊论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4)

[4]孙百鸣.崔淑鑫.田瑞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问题研究[期刊论文]- 中国大学教学 2011(9)

猜你喜欢

研究室校企合作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新新机甲研究室
我的基地我的连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续:难忘的岁月,在大村智研究室的六年
续:难忘的岁月,在大村智研究室留学的六年
难忘的岁月,在大村智研究室留学的六年